孟子的母亲没有学过需求理论,仅仅凭借一个母亲的直觉,就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能够让孩子受到好的熏陶的学堂附近,每次读到这里,我都禁不住想击节赞叹,好一个有魄力的母亲!
孟母像
今天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母亲,他们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倾尽所有去买学区房,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第二个孟子出现。回想一下,就在孟子所在的学堂,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孩子存在,为什么只出了一个孟子?可见环境也并没有我所想的那么重要,真的是这样吗,还是你从未想过什么才是好环境?
让我们回到故事,再审视一次里面的人物。
在《孟母三迁》的故事里,我们见到的是这样一个小孟子:他居住在墓地附近,就学人家哭丧;居住在市场附近,就学人家吆喝买卖;居住在学堂附近,就学人家揖让进退。多好的一个孩子,母亲搬了家,不哭也不闹,很快地就适应了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探索。
再来看看孟母,孩子没了爹,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辛劳可想而知,可孩子偏偏没心没肺,整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鬼哭狼嚎,听得人牙齿痒痒,如果脾气火爆一点,肯定早就上去一顿胖揍,让他安静一点,至少别这么讨厌,讨厌就讨厌,至少别这么渗人。但孟母没有,既没有打孩子,也没有教育他要听话,而是利用它爱学习的天性,将家搬到了最有利于(至少孟母认为最有利于)他学习的地方,这就是这个母亲的聪明指出——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长处。
可见成功并不是偶然,一个好学的孟子,一个善于指导的母亲,再加上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最终造就了这一位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