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关于克服社恐的名言英语】致尴尬,直面社交生活中不完美的自己丨此刻夜读

时间:2023-09-28 作者:佚名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每个人都有尴尬、社恐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直视这种感受?今晚的夜读从这一话题出发,作者梅丽莎·达尔将带领我们了解尴尬,去面对社交生活中不完美的那个自己,踏上一段从“社死”到“复活”的妙趣旅程。

内容摘选自《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一书。

01 尴尬有时候源于聚光灯效应

你有没有读过什么改变了你对生活的看法以及生活方式的东西?我希望你读过,我希望那是一本小说中的段落,或者一篇古代哲学文献。我在所有这些文字中发现过深刻的洞见,但在几年前,我因一篇有点儿古怪的文章也有所感悟:一篇于2000年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文章。对于自我意识过度强烈的人来说,那是一篇令人感到安慰的读物。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在 2015 年为《大西洋》月刊撰写关于这项研究的文章时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并且指出,这项研究提出的想法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他没说错。

本文的核心实验很简单也很有趣。由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吉洛维奇领导的研究人员在志愿者中选出了几个倒霉蛋,让他们体验尴尬——一开始,研究人员故意告诉他们错误的研究开始的时间,确保他们比其他人晚5分钟到达。在他们迟到之后,研究人员会坚持要求志愿者换上一件难看的超大T恤,上面印着巴瑞·曼尼洛的巨幅大头照。(说句题外话:曼尼洛在尴尬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露面。)换好衣服后,被随机选定的迟到者会被送进一间教室,此时,其余的研究参与者已经聚在那里了——然而,甚至还没等这个可怜的人坐下,研究人员又会过来插话。他们说,经过进一步考虑,该组其他成员的研究进度已经遥遥领先。事实上,那个身上有一张曼尼洛的脸的人最好离开房间,参加一场一对一的私人研究。

你肯定想象的到,这时候这个人到底有多么困惑。但当他转身离开房间之后,又在走廊里遇到了另一名研究人员。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据称是为了测试受试者的短期记忆,但实际上研究人员只对一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这名志愿者认为房间里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身上那件傻乎乎的T恤?也就是说,房间里能说出印在T恤上的那张脸是哪位名人的人有多少?

大部分受试者猜测,大概有一半的人会记得。实际上,只有大约1/4的人记住了这件曼尼洛T恤。换句话说,受试者猜测的比例过高了。确实,有些人真的记住了那件令人尴尬的T恤,但并没有受试者估计的那么多。

吉洛维奇和他的同事们称这种认知偏差为聚光灯效应:我们倾向于高估其他人对我们的行为或外表的关注程度。对于那些与自我意识做斗争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乐于接受的想法。毕竟,曼尼洛T恤的亮点在于,它是一件穿在身上会非常奇怪而引人注目的东西——如果我那个十几岁的酷表妹知道曼尼洛是谁的话,她可能会说那件T恤很尴尬。但是,如果我们故意为之的尴尬事件都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么当我们做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尴尬事情时,我们又何必假定别人会注意到甚至关心这件事呢?别担心你衬衫上的咖啡渍、你在第一次约会时说出的傻话或是你那套完全放飞自我的幻灯片了。关注你那些小缺点的人没你想象的那么多。

关于曼尼洛T恤的研究,还有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值得一提:即使这件T恤没有被故意做得古怪可笑,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在这个实验的另一个版本中,研究人员向迟到者提供了一件印着鲍勃·马利脸孔的T恤——在实验之前,一组大学生评定,在T恤上印这个人的脸是可被接受的。在这个实验中,受试者也大大高估了其他人对他们衣着的关注。任何一个曾经兴奋地顶着新发型去上班、期待恭维却没能如愿的人,都可以证实这个实验结果听起来是多么靠谱。这一切都让人想起那句老生常谈的名言:“如果你意识到别人想到你的次数是多么少,你就不会太担心他们对你的看法了。”

不过吉洛维奇对我说,有时对这项研究的重述似乎将其结果简化成了一种肤浅的社会虚无主义:什么都不重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反正没人注意!或者说,就像没人在看那样起舞吧,因为确实没人在看!然而,这种对聚光灯效应的理解总是让我有点儿困惑。

我如何才能令这种解释与我觉得自己对周围的人极其关注这一事实相谐不悖呢?就在前几天,我走在一对少年情侣身后。男孩抓着女孩的胳膊——事实上,他抓住了她的肘部。他的手放在那里,导致她的前臂在她面前弯曲成一个看起来不舒服的负 45 度角。他们就那样走了半个街区。但是,女孩做出了一个对如此年轻的人来说相当优雅的动作——她轻轻地伸直了手臂。男孩明白了:他放开了她的肘部,握住了她的手。他们在下一个街区左转,而我继续往家走去。

他们一直没看到我这个从后面看着他们,追忆着自己青葱岁月里第一段笨拙恋爱的怪人(他第一次搂我的时候,我们正坐在他家的沙发上用 DVD 看《拜见岳父大人》,他用胳膊肘捣了我的头)。

某些发表于2017年初的较新的研究为聚光灯效应现象增添了一些精妙之处。这些由埃里卡·J.布斯比——她以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身份开展了这些研究——领导的研究人员不甘落于人后,和吉洛维奇及其同事一样,他们也为社会互动中令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创造了自己的鲜活术语:“隐形斗篷错觉”。他们用这个词表示大多数人在公共场合做着夺人耳目的事情,却认为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的那种矛盾想法。“这是一种错觉,令你意识不到,无论你在飞机上、在餐馆里,还是在牛仔竞技场里,当你不再看别人……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你正在做的任何事情上时—周围的人很可能会放下他们自己手头上的事,抬起眼睛看着你。”布斯比和她的同事写道。

02 学会自我辨析有助于缓解尴尬

我在本书前面的部分谈到过,尴尬像是一种孤立的情绪。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项研究表明,我们有必要记住,所有人都会在某些时候变成彻头彻尾的社会白痴。自我辨析能力低的人倾向于同意这样的陈述:“在想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时,我感到自己更加孤立,与世界隔绝”,或者“当我在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上失败时,我很容易在失败中感受到孤独”。另一方面,自我辨析能力高的人倾向于同意这样的说法:“当事情对我不利时,我将困难视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当我在某种程度上感到能力不足时,我试图提醒自己,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自我辨析度得分较高的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糟糕成绩,相反,其他人则更有可能采取“以回避为导向的应对方式”——他们尽量不去考虑这件事。正如我们在第三章中看到的那样,在某个尴尬时刻,逃避是一种诱人但终究毫无用处的策略。如果你不肯直视某个问题,你就无法解决它。

在一项更加怪异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人们进入实验室,坐在摄像机前,编造童话或者其他可以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摄像机会记录下这段过程。唯一的规则是:必须以“从前有只小熊……”为故事开头。在他们讲述了自己编的故事后,研究人员为他们播放了一段录像——可能是其本人的,也可能是其他人的,并要求他们评价这个小熊故事。

总体而言,自我辨析能力水平不高的人讨厌自己的录像,这也可能为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害怕在视频聊天中露面提供了另一种解释。这些参与者更有可能评价自己编造的故事“非常糟糕”或至少“有些糟糕”。他们还倾向于用“笨拙”或“愚蠢”来形容自己在录像中的举止。在被要求观看自己讲述小熊故事的样子的时候,他们感到尴尬、易怒和紧张,对自己的表现打分低于别人给他们的平均分。相比之下,自我辨析能力水平很高的人不会因为观看这种视频而感到困扰,他们对自己录像的评价多半和别人给出的评价一致。

这很重要,因为它使自我辨析与自尊形成鲜明的对比。针对自尊和表现评估的研究通常会发现,不出人们所料,自尊心强的人真的很欣赏自己以及自己在给定的任务中的表现,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和个性的评价往往比其他人给出的高得多。自尊令你自我膨胀,这会使其他人对你的看法变得更难以忍受。但是,正如2007年那篇文章中写到的,“与自尊心强的人的自我拔高倾向相反”,那些自我辨析能力强的人“对自己的判断似乎能与其他人给出的一致”。

你可以看清并接受自己,甚至包括你的缺点。

但是,这种形式的自我接受不会让你止步于此,不会让你对自己的缺陷视而不见。让我们再回到关于糟糕的期中考试成绩的研究中。在报告中自我辨析能力强的学生身上更可能表现出所谓的掌握导向的迹象,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和态度表明,他们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砸了,以图下次能够考好。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进展不如我预期的那样顺利?反过来,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努力改进自己。另一方面,那些自我辨析能力弱的人则对此不太关心,而当被问及可能出了什么问题时,他们会更具防备性。

如果你不能自然而然地做到自我辨析,那么你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学习它。内夫在她2011年出版的《自我同情》一书中,建议人们像对待密友一样对待自己,温和但并非毫无原则。我很幸运自己有几位让我脚踏实地的好友。当我做出荒唐可笑的行为时,他们会很坦率而友好地告知我。你应该成为你自己的这种朋友,而不是那种心存好意,但对你的感受保护心理太强的朋友——那种朋友会告诉你这不是很尴尬,尽可能地把你的不良行径轻描淡写。重要的是承认,事情也许确实有那么尴尬。但是别忘了同时提醒自己,你不是地球上唯一做过类似事情的人。成为自己的那种朋友:会直言你的牙缝里塞了菠菜,但也会告诉你,有一次她自己穿着染了一大块咖啡渍的衬衫在外面逛了一天。

这是一项值得学习的技能,因为甚至有证据表明,自我辨析能力很高的人可能更善于抵御难堪发作。愿意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尝试一下:想一想高中或者大学时期的某个尴尬时刻,某件确实让你为自己感到难过的事情(如果你需要借用,我有好几件事可以分享呢)。仔细琢磨一下那个时刻: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当时谁在那里?你那时感觉如何?

就像本章前文提到的,专注于这些记忆的非情绪化方面确实有助于减轻它们的影响,但也有一种情况可能需要你花些时间做点儿相反的事情:接受那些感觉!让它们一路回去,直入内心。“给它整整 7 秒钟的时间,然后释放它。”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对我来说,这似乎不是一个有效的长期战略。那些回忆会一直回来。

相反,一旦你让尴尬再次回归,就用这三个问题来代替那段回忆吧。第一个问题:其他人经历过多少次同样的或者相似的事情?或者,更具体地讲:比如说,有多少人走出公共洗手间的时候把裙子塞进紧身裤里过?很多!这种事确实令人尴尬,没错,但是作为尴尬的时刻,这种桥段已经有点儿烂俗了。

第二个问题:如果有一位朋友来找你,向你提起了这段往事,你会如何回应她?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会说,如果她讲述的方法得当,那应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除此之外,我可能会告诉她那件事很可爱。

最后一个问题:你能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那个时刻吗?让我尝试将自己投射到那个目睹那一幕时对我又指又笑的女人的脑海中。也许那时候她很惊讶,还庆幸发生了一件让工作日不再那么单调的事情。或者,现在我年纪大了,我知道实习生在办公室的环境中有时会显得格格不入,就好像他们是来自某个遥远国家的旅行者:他们几乎不会说我们的语言,还很艰难地努力理解着我们的文化。有时候,对我们这些在办公室环境中如鱼得水的人来说,看着实习生努力搞懂各种事情的样子确实很好玩,即使我们觉得笑话人家实在是不地道。

这条提出三个问题的建议是2007年那篇论文的要旨。该论文发现,上述练习在处理负面的个人记忆方面比其他一些更直观的方法更有效。还有一些行不通的做法,包括说服自己发生这种事是别人的错;用关注自己的正面特性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告诉自己,记忆“并不能真正地表明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版本,它允许你承认自己是会犯错误,也能正确看待错误的“那种人”。有一次你确实把裙子塞进了紧身裤里,周围也确实有人清楚地看到了。你有时候会把事情搞砸,但是其他人也一样!正如内夫在谈及她的研究时所说的,当我们具有这种自我意识时,那么“当我们失败时,我们不会说‘可怜的我’,而会说‘好吧,所有人都会失败’。每个人都在奋斗。这就是身为人类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你看清自己,它还可以帮助你看到自身以外的东西。

内容选自

梅丽莎·达尔 / 著 秦鹏 / 译

未读丨中国致公出版社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摄图网、出版书影

1981·文学报40周年·2021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邮发代号:3-22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1048625.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