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3岁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3岁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是 十几岁孩子骂父母

时间:2023-09-22 作者:佚名

你的孩子和你

都很棒!

“我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把家里的小神兽教好。”

这是和很多家长聊天时,常常会提及到的问题。

为了教育好孩子,父母们每天都在寻找、阅览育儿书籍和知识,想方设法让孩子茁壮成长。

只是,父母又难以判断,孩子被教得好还是不好,为此苦恼、焦虑。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养得好不好,是可以看出来的。

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6种迹象,那么你的孩子,就被养得很不错。

在你面前“发脾气”、说真心话:

“我知道你会接纳我”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名网友提起自己的童年经历。

小时候,父母常常跟他说,你不能哭,也不能发脾气。

这给了他一个暗示:他的负面情绪,在父母这里,是不被允许,不被接纳的。

所以从小到大,他几乎很少发脾气,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其他人,他看上去是那么温和,爱别人总多过爱自己……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曾经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而是一直潜藏在人的身体里,总有一天会以谁也不想看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孩子发脾气不一定是坏事。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发火”和“大笑”,本质上都是表达情绪的方式。

正如作家雷布斯所说:

“孩子冲你发脾气,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高兴才是。”

心理上认为,人往往只会在亲近的人面前,表现最真实的自己。

孩子愿意在我们面前发脾气,乃至真心实意地表达不满,证明他们认为与父母在一起,拥有绝对的安全感,他们的情绪是可以被接纳的。

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几乎不肯表达情绪,或者只表现某一种情绪,那么亲子关系或许已经有些问题了。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向你求助:

“我相信你们相信我”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小女孩被老师冤枉偷了同学的钱,她为自己争辩了好久,依然不被信任。

于是,她做了一件让老师惊讶的事情——通知自己的父母来学校。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出了不太好的事情,最怕就是让父母知道。

“告诉家长”成了一件对孩子有效的威胁“武器”。

其实,遇到难题、遭到不公正对待等事情时,孩子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这是一件好事。

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他们坚信父母会相信自己。

只有在一个包容且有安全感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是这般模样。

所以,如果我们被孩子求助了,也应当珍惜他们这一份信任,别一上来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

要是孩子连父母也无法信任,他们还能相信谁呢?

孩子爱“乱涂鸦”:

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某档亲子对话的综艺节目上,曾看到这么一幕。

有个女孩很喜欢写小说,靠着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从小学到中学,足足写了56本,累计30多万字。

或许因为接触文字多了,她的文科成绩很不错,理科则显得较弱。

没想到,她的父亲却觉得,是小说导致女儿理科成绩不如人意,将孩子的心血统统都撕了,还很“感人”地说:

“别人行,爸爸相信你也行。”

却不知道,这是对孩子想象力的扼杀,也是对其兴趣爱好的否定,容易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乃至生出自卑。

说到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就不得不提孙俪邓超一家。

这对演员夫妻,一直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想象力。

即便孩子们经常调皮地在墙上乱画,也不曾训斥指责。

反倒专门给孩子们开辟出一块自由的涂鸦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进行创作。

为人父母,与其一直盯着孩子“不足”,不如鼓励孩子发扬长处,让兴趣和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无论何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一定是幸运且幸福的。

孩子能独立生活、做家务: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

有位母亲给上大一的女儿,发了一条招聘信息。

她是想给女儿招聘什么呢?

仔细一看,都要惊呆了。

原来,这位妈妈是帮女儿找个保姆,照顾她的生活起居,需要洗衣做饭、清洁卫生。

而原因是,女儿从小没干过家务,他们不放心她一个人生活。

父母不想让孩子受苦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

但正如艺术家弗兰克·克拉克所说:

“家长可以传授给孩子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如何离开父母独立生存。”

人生无常,父母终究不可能一辈子充当孩子的依靠。

曾在网上看到,樊登老师分享的一个故事:

他有个朋友从孩子小时候,就一直鼓励她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14岁时去美国留学,他们都习惯了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

不料到了美国,方知当地15岁以下的孩子不得单独飞行,孩子被扣在了机场。

相比起得知此事后,有些焦急的父母,女孩却显得很淡定,并且跟他们说:

“让我试试,能不能自己解决。”

从出示文件证明自己是来读书的,到解释不了解年龄限制所以独自前来……她的镇定征服了当地人,给她放行了。

我们注定无法陪着孩子走完一生,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不怕输:

失败未必是坏事,关键是态度

心理学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有这样一个事。

有一名考上名校数学系的学子,因为一门考试不及格,竟然得了精神分裂。

既荒诞,又让人感到心酸。

近年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某个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及格/作弊被发现/拿不到第一名……之类的“失败”经历,而选择了轻生。

就像白岩松说的:

“每个人都想赢,但不怕输才是关键。

只有你不怕输的时候,你才能赢。”

作为父母,我们该做的,不是告诉孩子,“不能失败”,而是让他们正确地面对失败。

在这个社会上,人们可能遇到的挫折实在是太多了,一帆风顺只是一种没有的祈愿。

面对困难乃至失败,我们不一定会赢,但必须要有重振旗鼓的勇气。

勇气和自信从何而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肯定和赞扬,就是塑造自信最好的“材料”。

“不怕输”的孩子,将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爱玩: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

前两天,朋友阿欢又在群里“诉苦”,说她儿子太好动、太爱玩了,每天一放学,就在小区里面疯跑,和小伙伴们进行各种游戏。

常常到了晚饭时间,叫他回家吃饭,依然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其实,孩子爱玩是一件好事。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基因类似的实验小鼠分成三组:

第一组被放在标准的笼子里,进行普通喂养;

第二组被单独隔开,放在不透明、光线昏暗的笼子里喂养;

第三组被放进玩具齐全、光线充足的大笼子里喂养。

实验结果发现,环境越好、玩得越好的小鼠,大脑发育程度最好。

换言之,会玩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更聪明。

德国哲学家格罗斯说: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玩,是孩子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

那个爱玩的孩子,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习到解决各类问题的办法。

作为父母,怎么能不支持呢?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提到:

“爱的循环是信——望——爱。”

即爱孩子就从信任开始,通过希望,而后达到爱。

没有谁天生会做爸爸妈妈,为人父母同样是一场修行。

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他,相信他,倾听他的声音,放飞

他的想象力,支持他独立地生活,培养出一颗坚强而有勇气的心。

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此,孩子亦将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凰兮

来源:中国nlp学院(ID:nlpcn1997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1003738.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