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各中小学都采用网上授课模式,在家的孩子上网的频率明显增加。
现在家长的手机上,一般都绑了银行账户,孩子们利用上网课间隙接触了电信诈骗,极易给家长造成经济损失。日前,高阳县的一名学生在所谓“师傅”的指点下,一顿神操作,给家长刨了一个"大坑"。
2月25日,高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当天晚上20时许,报警人刘女士发现自己微信及绑定银行卡里的60000块钱全部被转走。据刘女士介绍,自己并没有操作手机,钱财怎么会无缘无故被转走呢?
原来,刘女士的儿子小刘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用妈妈的手机玩网游。小刘通过微信很“幸运”地碰到了一个带他玩游戏的“师傅”,两人经常在微信和语音聊天室里聊游戏。当天,就是这个所谓的“师傅”声称可给他更换游戏的皮肤。在“师傅”的语音指挥下,小刘稀里糊涂就把妈妈微信及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入对方账户中。
高阳县公安局反诈民警根据受害人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迅速锁定了嫌疑人王某的身份。在犯罪嫌疑人家中将其抓获,并帮助受害人追回了近50000元的损失。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此类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他已经多次实施。具体犯罪步骤如下:具体犯罪步骤如下:
1、第一步:通过微信加为好友
利用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在微信里将其加为好友,随后以打游戏为由头,和未成年人套近乎,成为他的“师傅”,获取对方的信任和好感。
2、第二步:声称免费为受害人游戏账户充值
随后以免费为未成年人更换游戏的皮肤或者为游戏账户充值为借口,骗取受害人的微信账号和密码。
3、第三步:遥控指挥未成年人转账
在掌握了受害人的微信账号和密码后,嫌疑人更改受害人微信的支付密码,随后隔空指挥未成年人将微信或者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转账到自己的微信里。
据统计,近1个多月以来,保定市已接到多起涉中小学生电信诈骗警情,其中受害人多为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弱,加上被骗以后不敢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导致错过拦截止付的黄金时间。
在这里,保定警方提醒家长要妥善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手机,不要将自己手机微信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要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科学引导孩子适度娱乐,教育孩子提高防骗意识,不乱点击网站链接,不随意扫码转账;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冲动性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
(燕都融媒体记者田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