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胡凡版(部门作家)
交朋友最高级的状态是不疏远、亲密、不越界、舒适、模糊。就是这样。
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发了一条朋友圈,你没有点赞,他会怀疑你刻意疏远。
酒局上劝你喝酒,你实在是喝不下去,他却抱怨你不给他面子。
替你做出决定,以为你们的关系好到不用商讨,全然不考虑你的感受。
这样的朋友,相处下去真的很累。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的关系,不在于金钱,不在于利益,不在于距离,而是在于相处得是否舒服。”
真正好的友情,不会使人疲惫,而是让人如沐春风。
交友最重要的不是你来我往,不是亲密无间,而是相处舒服。
- 真正的朋友,是随意而不疏离
古言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人与人的交往便是如此,彼此可以互不干涉,却不忘时时牵挂;距离可以忽近忽远,却没有不即不离。
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虽然接触的人很多,但是交际圈子简单,朋友就那么几个。
在觥筹交错的娱乐圈,很多人都忙着扩展人脉,而他却简化与好友的往来,待在家读书练字。
他没有兴趣打探别人的私事,自己的事情更是不会开口与人谈论。
他对待自己所有的朋友也都是清清淡淡,包括满文军。
满文军曾靠一首《懂你》而红极一时,后来的人生却直走下坡路。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那段低迷的日子里,平时看上去很亲密的朋友都避而远之,唯有交流寡淡的陈道明发来短信安慰鼓励。
当他参加《我是歌手》的录制时,陈道明还陪他一起减肥、健身、选歌,陪他度过了人生的低谷期。
与其说,值得交往的人擅长锦上添花,不如说,真正的好友更懂得雪中送炭。
越是真挚的朋友,越不会刻意修饰你们的友情,而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无反顾。
因为了解,所以随意;因为在意,所以不疏离。
各自放心又彼此牵挂,才是友谊的最好诠释。
- 舒服的关系,是亲密而不越界
毕淑敏曾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不越界的友情,才能经久不衰;有分寸的关系,才能细水长流。
莫言和余华两位文学大家不仅是同行、同学,还是同寝。
不久前,他们一起参加《生死疲劳》的线上发布会。
莫言和余华回忆起他们的同窗友谊,两人住在在逼仄的小屋里,转身即见好友,亲密到用一个牙膏,就差没穿同一条裤子。
但是两人却并没有因为关系亲密,爱好相同,而去干涉对方的写作事业。
他们在寝室写作时,中间只隔一个柜子,如果两人相视一眼,灵感就没了。
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们只好在中间挂了一个挂历,完全阻隔了二人。
真正的朋友,是不管再亲密,也不会轻易越界,这样相处,才会舒服。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舒服的关系背后,是边界感的保持,分寸的掌握,这对朋友来说,是一种善良,对友谊来说,是一种助力。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
自己处事得体,也给别人保留了体面,这才是舒服的关系。
蔡康永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摸索彼此能继续往来的分寸。”
所以,心中有尺,待人有度。交友不能越界,分寸不可丢失,朋友之间才不会产生间隙,反生隔阂。
- 最好的友谊,是相处舒服,浓淡相宜
有俗语曰:“节令不到,不知冷暖;人不相处,不知厚薄。”
曾国藩一生有两个挚友,郭嵩焘和刘蓉。
曾国藩进京中举时,两个好友却频频失意,但曾国藩没有看低好友,依旧肯定和欣赏两位朋友的志向和才华。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曾国藩致信给两位好友,想借此保举他们。
但是两位朋友都没有同意,因为他们的志向不在做官。
曾国藩虽然深感遗憾,但是尊重好友意愿,只好作罢。
最舒服的相处方式便是这样,情谊总是恰逢时宜,人心总是远近相安,友爱总是浓淡相宜。
作家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到颠沛流离》里说到:
“有人站在你们面前都像是隔着太平洋,交谈起来都像是翻山越岭;有人相隔万里都不会有时差,不用多说彼此都懂。”
只有彼此心思相通,给予恰当的尊重,才懂得彼此的处境,然后进退有度。
不用多说,没有强求,心下了然,便是最舒服的友谊。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见过最好的友谊,是什么样的?”
有一个回答深得人心,“好的友情都是疏密有致、进退得宜,相处起来很舒服”。
朋友之间,要有不远不近的距离,浓淡相宜的往来,设身处地的尊重,才有相处舒服的友谊。
歌曲《朋友》的评论区里,一位网友说:
“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交友就是两人之间不断磨合直到感觉舒服的过程。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朋友,那你一定是被岁月善待的人。”
交友最高级的状态,就是随意而不疏离,亲密而不越界,相处舒服,浓淡相宜。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愿你们都能找到人生挚友,即使不能相伴一生,也愿共同携手走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作者简介:侯凡凡,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来源:富小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