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组。全曲共6首,每首的乐器组合各不相同。从这组乐曲中可以体会到巴赫以精湛的对位技巧赋予复调音乐无限的魅力,以及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与杰出的作曲技能。《勃兰登堡协奏曲第1号》是《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第一首,属于大协奏曲,F大调,共有四个乐章。乐器编制有两把圆号、3支双簧管、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数字低音。
第一乐章,快板,其中独奏群与合奏群并无明显对立,是以开始的叠句的反复出现构成。
第二乐章,慢板,以圆号展开,高音小提琴时而脱离第一提琴独立活动,具抒情风格修饰的旋律由双簧管开始,移至高音小提琴再移至低音乐器,调性逐次五度下移,在双簧管、高音小提琴、低音乐器之间形成精美的赋格,结尾是双簧管的一段花奏。
第三乐章,快板,吉格舞曲节奏,该乐章的高音小提琴声部特别华丽,似乎是为这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
第四乐章,小步舞曲,一个优雅的小步舞曲以回旋曲方式与3个三声中部交替出现,结构为:小步舞曲、第一个三重奏(管乐器两支双簧管和一支低音管)、小步舞曲、波拉卡、小步舞曲、第二个三重奏(两支圆号与一支双簧管)、小步舞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有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18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是16世纪以来集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的六首最好的协奏曲献给勃兰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又名《伯兰德伯格协奏曲》,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手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可以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当时已经趋于过时的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巴赫的音乐犹如美丽的建筑,从细节到整体都和谐完美。欣赏巴赫的音乐,不要期望会给你讲故事,也不要指望他的音乐会带给你过度的感情宣泄或令人震撼的效果。音乐在这里仅仅提供最基本的情绪元素,让你在平静中感觉音乐在心中流过,感觉这一砖一石建起来的音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