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40期 文/无常奉天玉)
从汉末三国传承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千八百余年,然而因为那段乱世,太过精彩纷呈,当时的很多人物,至今依旧家喻户喻,例如曹操。众所周知,曹操是汉末最大的赢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一统了江北,是最大的割据势力。当然了,他之所以能够达成这等成就,不仅是因为,他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还因为他拥有一颗爱才之心,招揽了无数人才相助。为了成大业,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唯才是举,有时甚至不惜挖对手的墙角,手下败将拥有的人才,他更是不会放过,例如降张绣后,他得毒士贾诩;灭二袁后,他得李孚;擒吕布后,他得张辽。不过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擒杀吕布之后,他既然收降了张辽,那么当归名气和能力,都比张辽更卓越的高顺,为什么会被杀呢?
《英雄记》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 ,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意思是说,高顺清正廉洁,而且执事有班,不喝酒,不受贿,他的部众虽然只有七百人,但是随时随地都能作战,而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陷阵营之称。最主要的是,连一向无知人之明的吕布,都能够清晰的认识到高顺的能力,他虽然忌惮高顺的陷阵营,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是每当有战事的时候,却还是会命人,将兵权和兵符交还给高顺。
然而张辽虽然在归降曹操之后,成长为了一员名将,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在吕布麾下的时候,他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这种情况下,曹操本该更看重高顺才对,但是他却杀掉了高顺,反而收降了张辽,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编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高顺对吕布死心塌地
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枭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面对能力卓越,曾败过关、张,退过夏侯惇的高顺,他一定会起收降之心。但是高顺不是他想收降就能够收降的,高顺一直对吕布忠心耿耿,被吕布夺了兵权,也从不怨恨,这样的人,又怎么轻易投降呢?所以高顺之死,不是曹操不想招降,而是根本无力招降。然而张辽不一样,张辽虽然算是吕布的麾下,但是他与吕布的关系并不亲密,忠心更是谈不上,所以招降他,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二、高顺与曹操的嫡系部将有仇
曹操阵营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嫡系将领,即曹氏宗族和夏侯家族的支持。这些人于曹操而言,远比一个高顺更重要。但是在夏侯惇,率军前来攻打吕布的时候,高顺却射中了他的一只眼睛,如果曹操收降高顺,其嫡系部队就算不反对,内心深处也会产生不满,此事会影响曹操阵营的内部稳定。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曹操收降高顺,是得不偿失的。
三、高顺在吕布旧部中号召力极高
高顺为人清正,在吕布军有拥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曹操将高顺纳入了麾下,那么吕布的部众,便重新有了主心骨,这种情况,对一个尚处于发展阶段的阵营而言,并非好事。而且,只要有高顺在,战无不胜的陷阵营,永远都不会为其他人所用,这一点,也是曹操无法接受的。想要让吕布的部众归心,想要让陷阵营为自己所用,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杀掉高顺。或许,这一点才是曹操不劝降高顺,在其沉默的时候,直接将他处斩的主要原因吧。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曹操虽然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观点,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利于自己势力发展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才可能会对自己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再有才能,他也不会将其收降,高顺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