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 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泌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1.剧中第一集出现了鹦鹉螺杯!中国使用鹦鹉螺壳做饮具古已有之,李白有诗云:“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南京发现的东晋王兴之墓中曾出土一枚鹦鹉螺杯,利用了鹦鹉螺壳作杯身,外口镶铜边和鋬耳,精巧别致。鹦鹉螺杯在古代就是非常昂贵的酒具,剧中此杯是被誉为“酒中八仙”之一的焦遂拥有,杜甫有诗云:“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剧中焦遂当时刚从宫中返家,其身份高贵且好饮,随身携带此杯非常合理。目前所发现的鹦鹉螺杯非常少,弥足珍贵。剧中这枚从外形看应当是仿王兴之墓出土的这件,据说剧组花了重金,用了真鹦鹉螺壳制作,不知这件道具杯现在辗转去了何处。
2.檀棋嫌弃狱中刚出来的张小敬嘴里有异味,于是塞了一个“口檀”在张小敬嘴里。这里的“口檀”其实就是古代的口香糖,这里我猜测剧中的口香糖应该是鸡舌香,即是丁香~
据汉代应劭《汉宫仪》记载:“尚书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从此,鸡舌香成为历代显贵们的推崇时尚。五代草本学家日华子在其著作中提道:“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至今方书为然。”
原来,鸡舌香又称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稍淡,功力较逊,在我国海南有栽培。
古诗中,亦有诗人多次写到鸡舌香。唐代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唐代黄滔《遇罗员外衮》;“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唐代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年。”
3.旅贲军将领崔器所穿的盔甲与头盔的制式与上海博物馆中唐的三彩天王像对比;而崔器所持有的双锤终于不是之前电视剧隋唐演义大锤形象了,配图中的铁锤是明代一对具有人面装饰的铁杆六瓣的铜头槌,是中国古代兵器中的一种,主要在近身攻击时使用,主要依靠挥舞时的重力,对付身穿盔甲的敌人,经常用于马上作战。
4.易烊千玺所饰演的李必芙蓉冠的形制和子午簪的佩插方式,应该说是还原了宋代道士的原貌,唐代图像资料里的芙蓉冠外形和这个有所不同,子午簪方向是竖着的。配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北宋赵佶所绘《听琴图》,弹琴者一身道服,可见子午簪的佩插方式。
5.狼卫首领曹破延为了躲避旅贲军旅追捕,而逃进了一家“理发”店。其实理发这个职业不是清朝才出现的;
剃头,也叫理发。剃头匠,也叫理发匠。剃头师傅,也叫理发师傅。很久以前,我国还没有“剃头”“理发”这些词语。人们认为,“头发”是胎带的,是父母所赐,不能随便剃掉。所以,男女都留长发,只不过男女留发、盘发、蓄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朝,就有了以剃头为职业的工匠。唐朝孟郊曾写《长安羁旅行》,诗中就有“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的句子。南北朝时期,理发业已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理发匠。到了宋明时代,干这活儿的已经发展成一个行业,文雅点叫“待诏”,口头上就叫“剃头匠”了。他们负责的活计除了给人用篦子洁发除垢,还会剃头毛(婴孩普遍剃光头或只留少许头发,成人有时候也需要剃掉部分不整齐的鬓发等)、绞掉脸上身上的汗毛、剪鼻毛、掏耳垢、修整眉毛胡子、捏拿按摩。
6.关于剧中出现的美食:
(1)胡饼大约是在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的。可惜至今尚未找到直接的文字记载。最早一条记载“胡饼”的文字,是《太平御览》八六。引《续汉书》:“灵帝好胡饼”。其次是《三辅决录》:“赵歧避难至北海,于市中贩胡饼”的记载。可见汉代已有“胡饼”。就算有人说《三辅决录》出自后人之手,《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可知至迟晋代已传入“胡饼”了。
到了唐代,啮胡饼已经成了一种最时髦的享受。《旧唐书》:“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所谓“胡食”的种类,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陀罗尼集”第十二说:此油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以近代亦有此名,诸儒随意制字,未知孰是。胡食者,即毕罗、烧饼、胡饼、搭纳等。
(2)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原同州府治朝邑县),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县的水盆羊肉最为有名。《宋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南北朝时,战争不断,百姓遭殃,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俘,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至后来高升至南郡公。经过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各族人民迁移大交流,进入内地居住的多,原有的民俗“渐变旧俗”。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是鲜卑人,其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各民族间互相通婚,使饮食风俗也必然受到影响。关中地处中原腹地,与牧区比较接近,历史上是牛羊交易的理想市场。西安市东羊市、西羊市、牛市巷、骡马市等历史街名,都证明了水盆羊肉的形成和发展。
(3)水晶柿子
火晶柿子在临潼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唐太宗在骊山脚下扩建宫室之后,将柿以奇花并木,引植于此观赏算起,栽培最少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临潼区马额街办的南刘村,生长着一棵树龄108年的临潼火晶柿子,至今仍长势旺盛,硕果累累。唐代大诗人 刘禹锡 曾有《咏红柿子》一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摘翻,自保天年”。即是对临潼火晶柿子细致地描绘。
7.剧中第六集出现的地下城的城主葛老,就是传说的昆仑奴,不同以往的电视剧的形象,很好的还原了昆仑奴是黑人的特色。
昆仑奴有卷曲的头发,扁平的五官,最重要的是深色的皮肤。看似和今天非洲的黑人长得很像,但黑人也分好几种,在非洲生活着的是被俗称的大黑人,而迁移到东南亚的被称为矮黑人。从现在保留的黑人俑和唐朝时期的黑人壁画中的形象外貌可以推测出,两种类型的黑人都是有的。
大黑奴是被奴隶贩抓住,然后沿着丝绸之路贩卖到了东土大唐,构成了唐朝黑人的一部分。另外根据《太平广记》等文献记载,当时还有一些黑人,身材矮小,同时水性俱佳。按照这个描述来看,他们很有可能生活在东南亚海岛和热带雨林中的矮黑人。这些人被马来地区的奴隶贩子抓住,然后通过水路贩卖到了大唐。
唐代长安的黑人里,应该也有非洲黑人。唐宋文献里的“僧祇奴”很可能就是非洲黑人。僧祇即是当时的大食商人对东非沿海的称呼“Zanzi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