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了两种说法:
1、《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史记索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01齐桓公】
中学介绍的第一种说法是战国时候的说法。
中学介绍的第二种说法是唐朝中期的说法。
中学生不需要了解太深的历史,所以课本只挑选了这两种说法。
在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比较有代表性的,至少应该有7种说法。
这些说法,如果按照记载的朝代顺序,在古籍上应该这样排列的——
0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战国)
0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东汉)
0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文选·四子讲德论》(南梁)
04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唐初)
05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索隐》(唐中期)
06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清朝)
07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辞通》(民国)
【02晋文公】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7部古籍的朝代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
01《荀子》(战国: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前313-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虽然是一位儒学大师,但与其他儒家不一样,他尊王道,也崇尚霸力;是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战国著名学者韩非、李斯是他的学生。《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王霸》是《荀子》中的一篇文章。
02《白虎通·号篇》(东汉:班固执笔)
白虎通,书名,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03楚庄王】
03《文选·四子讲德论》(南梁:萧统)
《四子讲德论》来源于《文选》。《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亦称《昭明文选》。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至中大通三年(531年)之间。
04《汉书注·诸侯王表》(唐初:颜师古汇集)
《汉书注》是颜师古晚年力作,在审定音读、诠释字义方面用功最多。汇集二十三家前人注释,又有自己的考证,是现存最早最为通行的注本。与史记三家注、三国志裴注、资治通鉴胡注并称为四大注。颜师古(581-645年),名籀(zhòu),字师古,以字行,唐朝初年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
05《史记索隐》(唐中期:司马贞)
《史记索隐》由唐代司马贞(679-732)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另外,《索隐》在文献考证上也取得丰硕成果,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
〖本文由“夜狼文史工作室”发布“今日头条”。谢绝转载〗
06《鲒崎亭集外编》(清朝:全祖望)
清代全祖望(1705-1755年),字绍衣,号谢山,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他的著作颇丰,其中《鲒琦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他的独特之处就是将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近现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秦史及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等学者均认为晋襄公为当时的霸主。童书业在他的《春秋史》中对晋襄公有很高的评价,他把襄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北伐狄人,二是南略楚国,三是东征卫国,四是西征秦国,五是重组六卿。
【04秦穆公】
07《辞通》(民国:朱起凤)
这是一部解释古书中异体同义词语的辞典。清代到民国的朱起凤撰。原书名《新读书通》, 后改名《辞通》,编为24卷。此书出版时间在民国的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其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组词语之后几乎都加有按语,以声韵为枢纽,指出文字异同之间的关系。朱起凤(1874—1948),字丹九,海宁袁花人。训诂学家。毕生研究文字训诂之学。《辞通》与《辞源》、《辞海》并称中国三大辞书。后两书是集合数十人力量编纂多年才完成的,而《辞通》则是朱起凤独立编成,在中外辞书史上实属罕见。
【05宋襄公】
如果按照投票的方式,春秋五霸获得票数的统计如下:
第一位:齐桓公7票
第二位:晋文公7票
——有二人得票一样:2人并列第一
第三位:楚庄王5票
第四位:秦穆公5票
——有二人得票一样:2人并列第二
第三位:宋襄公2票
第四位:吴王阖闾2票
第五位:越王勾践2票
——有三人得票一样:3人并列第三
第六位:吴王夫差1票
第七位:晋襄公1票
第八位:晋景公1票
第九位:晋悼公1票
第十位:郑庄公1票
——有五人得票一样:5人并列第四
【06齐桓公雕塑】图说:得票最多的霸主
如果将中学历史课本的选择看做是现代史学界的两种主流意见,那么加票之后是:
齐桓公+2、(2+7=9)
晋文公+2、(2+7=9)
楚庄王+2、(2+5=7)
秦穆公+1、(1+5=6)
宋襄公+1、(1+2=3)
吴王阖闾+1、(1+2=3)
越王勾践+1、(1+2=3)
【07晋文公雕塑】图说:得票与齐桓公一样多的霸主
我们从不同年代七位史家的选择,大致了解到历史上对春秋五霸的认可过程:
(1)战国时,崇拜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东汉时,出局:越王勾践,加入:秦穆公,其余三人(齐、晋、楚)保留
(3)南梁时,出局:吴王阖闾,请回:越王勾践,四人(齐、晋、楚、秦)未变
(4)唐初:楚庄王出局,宋襄公加入;越王出局,吴王夫差加入;反映了仁义道德的价值观;唐中期:楚庄王回归,吴王越王出局,仍然保留宋襄公、秦穆公和齐、晋二君主。
(5)清朝只保留传统的齐、晋二公,另外三位全是晋国君主,似乎在维护中央集权制。
(6)民国与东汉、南梁、唐中更接近,只另外加了个郑庄公。
现代主流意见,第一种亲战国(当时人的切身感受),第二种亲唐中期(加入仁义道德的)。
不知道阅读此文的你,认为春秋五霸应该是哪5位大咖呢?
〖本文由“夜狼文史工作室”发布“今日头条”。谢绝转载〗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