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樊光耀出演《外公的咖啡时光》 官方图
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新戏《外公的咖啡时光》即将献演上海,该作品由吕曼茵导演,丁乃筝也参与导演。眼下的排练地,设在了北京。戏里的“外公”樊光耀从台北来到北京。迎着冬日的暖阳,樊光耀和北京的哥聊了一路,从炸酱面侃到崔健,从聚光灯下聊到夜深人静……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让的哥都有点懵圈,“你真的是从台湾来的?”原来,这名科班出身的舞台剧演员,也是相声大师吴兆南的学生。
演老人 手到擒来
在《外公的咖啡时光》里,樊光耀演的外公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后失智,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认得。一家老少为了照顾他,常常被外公的孩子气逗弄得哭笑不得。有时候看似痴呆糊涂的外公,也会透过一杯咖啡,找回过往的温暖记忆。这出戏在台北演出的时候引起很大的共鸣。观众看了樊光耀的表演说,“我年轻时也曾经这样,我年老了会不会那样。”
图说:舞台上的樊光耀 官方图
“演老人,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拍手背’的事情。”樊光耀解释,“不知道什么叫‘拍手背’?用一只手拍另一只手背,拍手背比拍手掌方便,因为手都不用翻过来。实在太简单了。” 从15岁起,樊光耀就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戏剧。28年的舞台生涯,从果陀剧场到屏风表演班,再到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就连媳妇也是通过演戏认识的。“做演员和唱京剧讲相声一样,都应该从小坐科。我不会别的手艺,只会演戏。”就连上学的时候,同学都去打工,有的去加油站,有的去餐厅,而樊光耀会选择周末去演戏。在这门“手艺”中,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演老人。
“读书的时候,同学们下课都出去玩,我就喜欢和年纪大的老师讲话,他们也愿意和我说。”樊光耀透露,“我特别喜欢观察老人的神态举动,到最后这些都印在脑海里,到我自己身上就成为了一种自然流露。”
凭手艺 演尽百态
擅长演老人的樊光耀,曾经也演过李安的《色·戒》,网络上也可以看到他讲相声的视频……这些都是他的手艺而已。对樊光耀来说,观众最大的褒奖,就是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个角色也是你演的!”
图说:《爱朦胧人朦胧》演出照 官方图
樊光耀问身边的北京人,知不知道“十来岁”和“十多岁”的区别,年轻人大都摇头。樊光耀告诉他们,前者是不到十岁,后者是超过十岁。“我爸爸是教戏剧的老师,小时候我在剧场里,有些演员记不住的台词,我看两遍排练就能记住,我不敢说异禀,至少是有天赋的。”樊光耀说,“其实我最大的天赋是画画,我从没有专业学习过,可是我小时候的素描水平谦虚点说在全台北排前三,不谦虚地说就是第一。”爸爸对他说,画画太孤独,还是选择戏剧,和剧组一起,看一看人情冷暖,演一演世间百态。
“做演员,我从来没有想过发财,也没有想过成名。我一直记得爸爸告诉我,应该多感受生活,多交朋友,去看更宽阔的世界。”樊光耀说。每次拉上大幕,关了灯光,樊光耀总是安静地离开,“你有没有对你的手艺负责,你骗不了自己。”
说相声 传扬文化
没错,樊光耀总是喜欢问人家“知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那个词的意思”。他是相声大师吴兆南的徒弟,“其实,老师教我们相声专业的时候不多,他更喜欢和我们聊北京话背后的故事。”樊光耀说,“能被北京的哥当做北京人是我的荣耀,可惜的是,现在有好多老话都丢失了。”
图说:《暗恋桃花源》演出照 官方图
有时候,在赖声川的排练厅,樊光耀看到剧本里有“一台车”三个字的时候,便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年轻人总说,‘一台车’、‘一台飞机’……这些说法都不对啊!老祖宗教我们的是一辆车,一架飞机……”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说好中国话是对别人的礼貌,”樊光耀说。“我只是个演员,不是语言学家,但我心里住着一个语言学家,我喜欢研究中国话背后的文化,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