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李仁港下的一盘很大的棋。
文/王麟
沙县小吃背后的迷局刚刚揭晓不久,李仁港便带着一盘很大的棋来和观众对弈。当他用擅长的古装、动作、谋略和杀戮将棋局摆开之时,我们并不知道他要怎样落下第一个棋子。
按照李导的传统习惯,所谓历史,只是他信手把玩的面团,想捏成猴子就是孙悟空,想捏成扛着钉耙的大耳朵,那肯定是猪八戒。人物还是那些人物,历史还是那些历史,但是不同的人去品味就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么理解,历史的脉络方向是不会变的,但是李导并不这样,他要做改写历史的主人,想用一盘很大的棋,把无数风流人物尽收囊中,展开一段血火传奇。
在楚河汉界的象棋还未出世之前,围棋当然是最好的益智手段。因此,电影中摆设的争霸棋局,只是向后来的象棋的发明者进行致敬,或者说,借用象棋的起源,来展现沉淀于历史中的计谋。
如何设局?这是必须要首先考虑的。想下棋,就要有兵有卒,有车马相炮,最主要的要有主公和元帅。下棋之时,主公和元帅只是出于被动保护地位,真正冲锋陷阵的当然是兵卒,但是能将整个棋局了然于心的当然是相!
因此,看完电影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明白,电影的真正主角并非刘邦和项羽,而是张良和范增。这两位高人棋逢敌手,将对方主帅玩弄于鼓掌,在对弈中惺惺相惜,在决战后面对鹿死谁手。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能够左右天下棋局,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不要说电影中的张良是智勇双全的猛将,算不上,耍刀佩剑只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和真功夫没半毛钱的关系。即使张良袭击了秦始皇的銮驾,那也是手下六名高手所为。张良的长处,还是下棋,下一盘很大的棋。
历史中的配角,成了电影中真正的主角,这是本部电影的第一大特色。
李仁港的名字首次在内地大银幕上露面,迎来的是一顿狂风暴雨般的唾沫,在观众还没有明白李导将历史当面团乱捏一气这个特点之前,对于这种颠覆人们传统思维的手段,对于他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大家真的接受不了。不过我只是会心一笑,便津津有味地欣赏他的《三国之见龙卸甲》。等到了他的第二部电影《锦衣卫》上映,开口大骂的人明显少了,一来观众习惯了他的特色,二来甄功夫的精彩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李导电影的另一个特色,当然就是对形状各异帽盔的厚爱,因此只要看见那顶别致的帽盔,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是谁的电影。既然他根本不屑于纠结历史细节,接受他对帽盔的痴爱也未尝不可。
《鸿门宴传奇》这部影片,以讲故事开始,用讲故事结束,画面冷峻,镜头的运动感极强,电影对情节的把控、剪辑的流畅,让我们陷入了这个棋局中,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跌宕起伏。
黎明版的刘邦,照样不会演戏,发胖的脸蛋,面无表情的木讷,成了其表演的一大特色。都说刘德华劳模的演技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没长进,在我看来,黎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电影里,说刘邦阴险,他并不阴险,说他英雄,我看更像草包,犹如提线木偶一样,被演技超群的张涵予抢尽了风头。倒是新人冯绍峰版的西楚霸王,还算合格,多了帅气,少了粗犷。不过刘亦菲明显沧桑有余、妩媚不足,和水灵剔透也不沾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和心目中的虞姬差了好几条街的距离。
漫长的五年楚汉争霸战,被电影轻轻带过,甚至连时间都懒得过渡一下,直接就风生水起,咸鱼翻身,英雄末路,痞子登基。因为时间感不强,让观影乐趣大打折扣。
以仁厚无敌于天下的刘邦,彻底成了杀戮元勋的朱元璋,这真是对这位仁君的一大污蔑。不过,既然电影就想把他塑造成一大草包,污蔑一下,也算合理,否则怎能体现一代君王掉入高手亲设的迷局的弱智呢?仅凭一封密信,就杀光并肩奋战多年的手足,说他弱智也不为过。
安志杰版的韩信和安志杰版的其他角色并无不同,永远的眉头紧锁,永远的狂妄鲁莽,以前被袁和平的《苏乞儿》恶心地吐了一地,终于彻底记住了这张面孔。没想到几年过去,安志杰依旧原地踏步,如此没出息,这位老兄也活该在电影里被射杀!
最让我兴奋地还是黄秋生啊!爱老虎油啊!从烂片起家,成长为影帝,不怒自威,可用眉目演戏,他将范增的深谋远虑、无奈悲怆表现得令人唏嘘。这是另一个范增,另一个亚父,没有死于被遗弃,而是死于最终的胜利。看黄秋生的精彩表演,也不枉我当年在汗臭和烟臭撩人的录像厅遍阅他早年的所有烂片和三级片了。
至于陈小春精瘦版的樊哙,也就是会武功的韦小宝,再怎么发疯,还是一身痞气,和屠夫樊哙实在联系不到一起。
两高手布下的棋局,搅乱了历史的烟尘,在扭曲的烟尘背后,我看见了李仁港手握烟斗睥睨一切的福尔摩斯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