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语流行音乐辉煌时代的见证人和缔造者。
他背后有着一长串的天王天后名单,经他操刀的歌曲首首爆红,专辑张张大卖。
张雨生的《大海》,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刘德华的《真情难收》、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这些经典金曲的制作人全都是他。
甚至有人说“只要是他敢赌的艺人,就一定不会输。”
他就是台湾教父级音乐制作人——陈秀男。
7月15日即将在北京举办的歌手养成训练营,本酱就隆重邀请到陈秀男老师作为我们的大师讲座教师。
在正式开班前,本酱抢先和秀男老师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作为一名金牌制作人,他怎么看待现在的音乐市场?他有哪些建议想要传达给音乐爱好者?
一起来开启今天的音乐人访谈吧!
不是科班出身
那就多问几个为什么
陈秀男并不是正统音乐科班出身,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走的都是野路子”,全凭喜欢。
当年他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台湾轰轰烈烈的“校园民歌”热潮,几乎是个男生都要穿起衬衫牛仔裤,背起吉他唱两首歌。陈秀男也不例外。
他们一共6个人,组了一个组合叫“木吉他合唱团”,其中一个成员是现在被称为“华语音乐教父”的李宗盛。
后来陈秀男去了飞碟,李宗盛去了滚石,两人各自发光发热,雄霸公司的龙头位置,华语音乐也在那个时候抵达巅峰。
转战幕后,陈秀男的身份是制作人。但他其实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当时也没人教他,于是只能自己战战兢兢地学,埋头思考,跟周围的人,包括企划、作词、作曲一起讨论。甚至不是音乐行业的人也抓来一通问,问他们喜欢什么音乐,为什么喜欢。
就是靠问“一万个为什么”,陈秀男慢慢摸索出音乐市场的路子。然后通过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细致分析,把握出时下流行歌曲的规律。
这些东西都搞清楚了,“爆款专辑”“爆款金曲”的产生也就水到渠成。
数字化再怎么冲击
最重要的东西都不会改变
Q:进入数字时代以后,音乐领域受到了很大冲击,您作为一个音乐制作人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哪些是您觉得变化比较大的方面?
A:我觉得冲击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制作门槛变低了,只要有一台电脑,你就可以创作,编曲,发歌。
第二个是筛选机制改变了,以前我们要听外国的音乐,只能是听代理商进口的,他们可能就选择最大热的美国公告牌的单曲。但现在有了互联网,无论是红的不红的歌都能听到,所以我觉得要培养分辨和识别的能力,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适合市场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照单全收,往往就会犯错误。
Q:很多歌手现在已经不发行实体专辑了,直接在网络上发歌,所有的宣发也基本上都在线上进行,您怎么去适应这些新变化?以往的一些方法或原则会不会已经不管用了?
A:我觉得对我来讲其实只是一个载体的改变,以前我入行时还有黑胶,慢慢的是卡带,唱片CD,MP3、网络,但经典歌还是经典歌,像《好声音》和《歌手》里唱的还是以前那些歌,大家还是会鼓掌,所以以前的一些东西并不会不管用。
但“旧酒要装新瓶”,编曲要不一样,演唱的方式要不一样,打动人的概念也要改变,但是骨子里的内容,或者说精神还是一样的。
Q:大家现在都说大数据,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歌手或者音乐制作人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歌迷的面相和他们的兴趣点,然后投其所好创作歌曲,反而少了自己思考的内容。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您觉得应该怎么平衡艺术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
A:其实我也是走野路子,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我特别重视市场分析,举个例子比如说连续剧,比如说现在古装剧很红,大家都疯狂地拍古装剧,但是不是拍了就一定有收视率,一定能红?其实未必。重要的还是内容本身,不是你拍的是古装还是现代。
至于怎么平衡艺术和市场,我觉得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但还是要做到能感动人,还是要言之有物,这才是重点。
Q:您近年来担任了很多歌唱比赛的评委,在这个过程中您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很主要的一个现象就是想唱歌的人很多,但能把歌唱好,能打动人的确实不多,原因很可能归咎于互联网,大家一下子接收了太多的资讯,有唱得很好的,有唱得一般的,但因为你都听了,所以无法辨别,无法判断,导致你没有一个依循的标准。写歌也是一样,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歌才能写得好,或者是让大家传唱。这就是未来唱功APP很重要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善加利用。
只要是好就会有人喜欢
你要做的只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Q:在前不久的台湾金曲奖上,草东没有派对拿下三项大奖,您有没有关注像他们这样的独立音乐?您觉得这会是未来音乐的一个发展趋势吗?
A:我正巧有关注草东,但如果说未来的音乐一定是乐队的天下或者是独立音乐的天下,我觉得未必。因为中国人很多,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类型。有的喜欢乐队,有的喜欢独立音乐人,有的喜欢传统,也就是我们称之为主流音乐这样的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所以只要你的歌曲能感动人,能言之有物,我相信一定就能找到一个很大的群体喜欢你跟支持你。
Q:有人说“好音乐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时代创造出来的”,对于很多人抱怨现在的音乐没有以前那么经典,那么耐听,您怎么看?您觉得是这个时代的问题吗?
A:我们做的其实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一定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举例来说网络刚兴起的时候有网络音乐,台湾当时候有校园民歌,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抱怨现代的音乐没有以前经典,我觉得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更直接更重要的是提供这些音乐的人,也就是唱片公司,是他们的责任,是词曲创作者的责任,那么在这样的熏陶之下,在这样的时代之下写出这样的作品是很正常的。如果要写出经典作品,我觉得就要创作人或者唱片公司来肩负起这个责任。
Q:现在很多台湾音乐人都来内地发展,两地的音乐交流也密切了很多,您觉得台湾和内地分别都能给彼此带来什么?
A:音乐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每个地方成长的背景不一样,文化不一样,那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像我有幸经历过华语流行歌的辉煌时代,所以我可能有一些经验可以跟内地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分享,或许对他们来讲会有帮助,这样也算是一种传承。
Q:请您给现在喜欢音乐,有志于从事音乐事业的年轻人提几个建议吧,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您觉得他们最应该做什么?最应该重视什么?
A:坚持坚持再坚持,如果觉得自己现在不够好,要改变现状,那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像唱功酱这样的平台就可以好好利用,任何的学习都有机会改变你的现状,达成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