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万福
“
有人说,九月的车站是军绿色的。
退伍老兵脱下军装离开月台时的最后一次回眸,入伍新兵初着迷彩踏进车站时的第一声口号。
我们与老友离别,也迎接着另一批新的伙伴。
”
少时立志尚武,长大报国从军。
又是一年征兵时,又是一群好男儿。
武装部门前,“优秀青年立志从军,热血男儿精诚报国”的横幅愈加鲜艳,脸上稚气尚存的姑娘小伙儿,背着沉甸甸的行李,戴着亮闪闪的红花,与家人不舍告别的同时,眼神里也流露出对军营生活的期待。
他们要一起前往的远方,正是心中梦想得以绽放的地方。
在今年应征青年的队伍中,一位山西的青年人着实吸引大家的眼球。
他叫孙羿博,他的父亲孙宏凯生前是我空军部队的一名飞行员教官,在某机场试验新型飞机时发生意外壮烈牺牲,年仅26岁,被追授为烈士。
孙羿博父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山西省解店镇武装部在征兵家访工作中还了解到,孙羿博的爷爷是万荣县教育局的一名退休干部。提起孙子今年应征入伍,老人家说到:“维护和平、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也是至高荣誉。他的父亲是全家的骄傲,我支持孙子去参军,完成他父亲未完成的遗愿,替他父亲为国家尽一份力!”
孙羿博的父亲26岁为保卫蓝天牺牲,如今孙羿博也想踏上军旅之路。
是勇气,更是信念。
作为烈士子女,孙羿博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了参军的梦想。我们在为这个年轻人感到自豪的同时,更感动于老人家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
对于烈士后代再从军这件事,很多网友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值得吗?为什么要“重蹈覆辙”?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有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革命的传承,就是需要一代代人这样前赴后继才能不断前行。
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还有家国和边关。
每次山崩地裂江河呜咽,总有迷彩的身影在废墟泥淖中撑起天空。当大灾大难来临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在悄然生长,总有一面旗帜在高高飘扬。
远方的战场,可能是你未曾见过的世界尽头的残酷,同时,这也是中国军人必须奔赴的战位。
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将黑暗挡在了身后。从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谁不向往触手可及的小确幸?可是军人从不敢忘记入伍之初,亲手写下的那份《献身国防志愿书》。
孙羿博的爷爷愿意让孙子做那个为我们挡住黑暗的人,这样的故事,不是特例,它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大义之家孪生兄弟接力卫国:
弟弟牺牲哥参军
殷振宏
图中这名战士叫殷振宏,他在双胞胎弟弟戴振伟因公牺牲后,追寻着烈士弟弟的足迹来到部队,接替弟弟圆未完成的军旅梦想。
殷振宏的父母育有他们兄弟三人,大哥殷振海在刚出生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1995年,本想再要个孩子,结果生出了一对双胞胎,父母商定:大的随父姓,取名殷振宏,小的随母姓,取名戴振伟。
2014年,看到征兵宣传后,正在职校读书的殷振宏兄弟俩,同时决定参军入伍。父母都很支持,特别是殷振宏的父亲,因为单过民兵连连长的缘故,兄弟两人想参军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军旅梦“后继有人”。但在报名前夕,考虑到家中父母和身患疾病的大哥需要人照顾,殷振宏决定选择尽孝,让弟弟圆了军旅梦。
2014年9月戴振伟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但不幸的是,2015年4月戴振伟在执行任务时牺牲,被评定为烈士,并追认为共产党员。
牺牲时,戴振伟年仅19岁。
噩耗传回家中,年近花甲的父母痛不欲生。部队领导问及家中有什么需求时,殷振宏的父母提出了两个特殊的请求:
一是替牺牲的小儿子交了10001元特殊党费,二是请求让双胞胎哥哥参军,并且希望还到弟弟生前所在部队服役。
对于此事,无锡军地和街坊邻居纷纷前来慰问。一位老街坊对夫妇俩说:“你们家已经为国家尽了义务,家里这三个孩子,振伟刚刚牺牲,你家大儿子还病着,又把振宏往部队送,怎么舍得啊!”
母亲戴锦霞平静地回答:“我们想念振伟,老大也需要照顾,但部队有振伟未圆的梦想,再说当兵报国也是振宏多年的愿望,是年轻人应尽的义务,只要国家和部队需要,我们就舍得!”
中国有句老话,叫舔犊情深,许多父母爱子女胜过爱自己;中国还有句老话,叫膝前尽孝,在父母身边服侍父母是家庭美德。
殷国庆、戴锦霞夫妇在小儿子因公牺牲后,又把自己另一个儿子送到部队,为的是啥?母亲戴锦霞那句话让人震撼:“只要国家和部队需要,我们就舍得!”
朴实的话语最有情,普通的百姓最伟大。
长大我就成了你:
我也要当兵,要当英雄
杨树朋烈士的儿子杨一鸣手捧父亲遗像
杨一鸣向父亲敬礼
杨树朋,陆军第20集团军“杨根思连”四级军士长。在我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执行疏散难民任务时突遭武装分子袭击,四级军士长杨树朋和维和战士李磊不幸牺牲。
有人说,军人回家只有两种方式——站立的凯旋或者躺倒的牺牲。一个鲜活的生命,甚至来不及留下什么话,就和我们天人永隔。在维和战场上的牺牲,来得就是这么猝不及防!尽管,这战火和家乡远隔重洋。
杨树朋生前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在杨根思连当了10多年的炮手,把我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里,将来有一天我退伍了,我也要把我的儿子送到部队当炮手。
在烈士杨树朋骨灰安放仪式上,不到7岁的杨一鸣手捧父亲遗像走在队伍最前面。
当记者问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杨一鸣擦掉泪水告诉记者:“爸爸是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当兵,要当英雄!”
“你说不用害怕你说很快回家,这次回来了却盖着国旗呀”,这是杨一鸣最爱唱的一首歌《英雄回家》。
也许他对于“牺牲”、“烈士”的概念还很模糊,也许他长大成人后才能真正明白这将是与父亲的真正永别。但是这个不到7岁男孩的那个军礼,足以向我们展示烈士后代的气概。
让我们祝福这个男孩儿,也相信他长大后能实现他的梦想,成为一名英雄!
这些倒在战场上的人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更是我们的榜样。
毛主席曾说:“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
他们的正能量影响的不单单是家人,而是传播给了整个社会。
申亮亮家乡人:
还让孩子去当兵,继承烈士遗志
申亮亮生前照片
河南温县近万名群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别申亮亮。
2016年6月1日,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区遭遇恐怖分子汽车炸弹袭击,河南籍中国维和士兵申亮亮在哨位上牺牲。
申亮亮的骨灰在其家乡温县烈士陵园安葬。在家乡人眼中,申亮亮是温县的骄傲,很多有志青年仍然希望能像申亮亮一样参军入伍,继承烈士遗志,保家卫国。
刚刚高中毕业的任坤和申亮亮同是西南王村人。从知道申亮亮牺牲的消息后,任坤的心里虽然难过,但是他更敬佩申亮亮。“军人维护和平、保家卫国是职责,也是至高荣誉,亮亮哥是我的榜样。如果我能参军,我希望能去亮亮哥生前所在部队,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保家卫国。”
19岁的郑抗洪出生于1998年,那一年无数子弟兵用身躯甚至生命抵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他爷爷就给他起名叫‘抗洪’。郑抗洪的父亲告诉记者,在他们家里,几乎每个人的名字都与军队有关。“孩子能当兵,是一个家族的荣耀。亮亮牺牲了,今年我就送我的儿子去当兵,接替亮亮的工作。”
20岁的申建康和亮亮哥是一个宗族的,从小就很崇拜申亮亮,也想要参军。申建康的妈妈记者说,申亮亮是申家家族的骄傲,她支持自己的儿子去参军。“现在哥哥为国捐躯了,就让弟弟去替他为国尽一份力吧。”
当时就读于郑州财经技师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刘宇僮在微信圈中写道:“今天,我们用泪水为家乡英雄送行;明天,请父老乡亲用掌声送我们出征!”
亮亮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每一位家乡人的心中,亮亮牺牲,大家对于当兵从军丝毫没有畏惧,而是越发想要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洪泽湖畔留英名,功载史册无须评;忠魂光耀华夏地,紧跟旗帜春秋行。
正是因为这样一群年轻人,敢于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革命之火,才能越来越旺!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策划:曲延涛
作者:万福
编辑:李响
编审:曲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