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昊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受访者高昊供图
高昊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受访者高昊供图
中新网广州1月日6日电 题:高昊:中药化学研究领域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
记者 郭军
温和淳朴,阳光朝气,无论是走在校园里,还是站讲台上,或者在实验室中,高昊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朴素清新。
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位身上散发着淡淡书卷气的青年老师,如今已在中药化学研究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日前,凭借在这一领域的系列创新成果,高昊荣获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的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实现了暨南大学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据悉,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人。相关表彰决定指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奋发有为、砥砺建功,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科学普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每件小事都用心做好。”高昊说。近日记者电话联系采访他时,他正在出差中,忙着准备各种科研材料,谈到获奖感受,他却显得很谦逊。
高昊目前担任暨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处长、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和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中药来源自然,为多成分复杂混合体系,其成分受产地等环境因素影响,也受品种、采收时节等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到炮制、储藏、生产、加工等生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成分和疗效的稳定性,也造成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较化学药困难。”高昊解释说。
高昊。受访者高昊供图
据统计,在中国12000多种中药材中,约有70%-80%的品种还未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即使是已有大量研究的常用中药,限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瓶颈,一些难分离、难鉴定的化学成分仍有待阐明,更有些品种主含的化学成分都尚未被认识,药效物质更无从揭示。
高昊以学科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牵引,选择虽经大量研究但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仍有空白的常用大宗药材,对枸杞子、当归为代表的传统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关键技术方法创新、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中药创新药物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比如,他的科研团队通过对枸杞子药效物质的系统研究,全面揭示了其所含化学成分全貌,建立了其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从中发现了一类主含、全新、特征的活性成分,命名为枸杞亚精胺,已获中国专利和多项国外专利授权。这一原创发现完善了对枸杞子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的认识,为中药药物创制提供了新来源。
“中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谈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高昊心中充满了希望和热爱。十四年前,这个刚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受到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召唤,来到暨南大学参与中药和天然药物学科的建设。
刚进暨南大学,他就主动挑起建设科研团队重担,一边给导师当助手,一边给团队成员当师兄、给入组研究生当老师。同时,自己研究工作的步伐也不曾停歇。
十几年来,他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部/省课题,近五年作发表通讯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科技奖等;参与完成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担任多个国家和省级学会专委会副主委,以及多本SCI和国内核心期刊的编辑或(青年)编委;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虽然年仅四十出头就已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不少成果,但他不骄不躁,在坚守科研阵地的同时,始终站在教学一线,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南粤优秀教师。他开设的本科核心课程《天然药物化学》深受学生好评。他善于从科研中积累教学素材,以科研促教学。他有一份厚厚的手写教案,里面都是他从自己实验室和研究成果中挑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如今,诸多荣誉加身,但他仍谦逊地说:“无论是带科研团队、授课,还是行政管理服务,都要先做好自己,再影响他人。我擅长做的,就是这样的小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