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中)在三爪式自动螺帽紧松装置试验现场 郭军 摄
中新网广州12月13日电 题:铁路人王强的“美好生活”:“草根”逆袭成为技术达人
作者 郭军 刘海洋
从只会徒手制图的“草根”,到精通Autocad、Proe模具仿真、3dsmax等绘图与模型生成软件,再到拥有多项科创成果的技术达人,短短五年时间,王强凭借工作上的认真负责、业务技能上的刻苦钻研、技术攻关上的积极创新,在同事中迅速脱颖而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王强是广铁集团广州工务大修段的一名副工长。如今,在同事眼中,他是公认的业务能手,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喜欢捣鼓各种机械设备。说起他来,熟悉他的老师傅们,无不举起大拇指。
王强(左一)在施工现场指导使用三爪式自动螺帽紧松装置 郭军 摄
2013年5月,王强刚分配到韶关换轨车间整理班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作劳动量相当大、生产效率太低。”王强回忆道。
由于既有线锈蚀失效螺帽非常严重,整理班需要提前一天对换轨地段线路锈蚀的螺帽进行预处理。当时采用传统的内燃扳手和简单的工具,需要20多个劳动力,而且生产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大修换轨施工效率的瓶颈。为改变这种情况,他主动着手研制一种新型套筒。一个月后,第一代产品迅速研制出来并且试验成功,但套筒的刚度、强度不够,使用故障率高。选材成了新的“拦路虎”。面对这种情况,他毫不气妥,晚上查找各种资料,白天到市场寻找材料,走上了艰难选材之路。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图、材料选型、现场试验,“三爪式自动螺帽紧松装置”最终采用20CrMnTi,功能日趋完善。去年12月,该项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如今,他研制的这种新式套筒已经在该段3个换轨车间推广使用。
该车间职工李伟双告诉记者,使用三爪式自动夹紧内燃扳手螺帽松紧装置,一方面极大程度降低了锈蚀扣件处理难度,有效提高了整体换轨效率。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王强带队进行精测精调作业 郭军 摄
本着持续改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利用科技手段改进生产施工,像这样的创新成果王强还有很多,有力促进了机械化换轨施工。
2014年,他设计了一款在一体化换轨施工中防止钢轨内倾外翻的防倒装置。2016年,他又设计了一款多功能小车。该多功能小车专门用于推运铁道线上氧气、乙炔瓶的设备,代替了既有线换下来的长钢轨条在切割成短轨时用人力运送的工作,极大地节省了劳务用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工作5年来,王强先后参加过广珠城际、武广、沪昆、南广、贵广等高铁的精测精调,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不断探索,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苦脏累的活儿,他都抢着干。工作中他还富有创新精神,围绕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不断优化施工流程。在号子带班施工中,他现场讲解、协调整个施工进程,并手把手教职工掌握新的施工技术。
王强深夜检查大修换轨施工质量 郭军 摄
工作之余,他不甘于做“草根”,而是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常年在外流动施工,黑白颠倒,别人回到驻地都是倒头大睡,可他却为了钻研业务,一般小憩一会就起来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就是这样,《安规》《技规》《修规》等专业书籍都熟记于心,各大制图软件样样精通。在2015年、2016年段级线路工技能竞赛中均获得全能第二名。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王强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实际,主动担当作为,继续努力创造更多高效实用的机械设备,为中国铁路事业科学发展添砖加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