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Giesen: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有所成
为什么选择离开家乡?
我记得有一句话意思大概是“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有所成” ,我在上海才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感觉。
我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高中毕业前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在经济上确实有些困难。我父母都是非常基层的事业单位员工,两个人现在的收入加起来现在还不如我在上海的工资。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我母亲的老师,但是她自己的学校我都无法就读,所以父母为了我读初中的事操碎了心,最后在别人入学后的半个月我才去上学。第二件事是我高中的时候心脏有点异样,那时候想看病,不是认识的医生完全不敢看,七找八找拖熟人才找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医生看了。
在家乡,社会规则不明确,做事情都是以“人情为纽带”,我父亲是很老实的人,做了30多年的民警,还在基层做。我亲眼看过父亲为了求人办事,不能喝酒的父亲不得不喝到醉的可怕。我的母亲,在我高中的时候,因为我成绩好起来后,她的学校要求我回去她学校读书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当时我考进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我母亲拒绝后,学校取消了我母亲所有评优的机会。
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在一个你不能不靠所谓“关系”才能生存的环境,如果你没有一点权力,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我的父母还算有份稳妥的工作,较好的社会地位,都不得不屈服于各种而样的潜规则下。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他们今天还算勉强能帮到我的话,如果我还在这个地方,这些关系规则没有变化的话,那我的儿子,我的孙子,怎么办?
我是一个人来的上海,我在上海没有任何亲戚,这四年所有的成就都是靠一个人努力而获得。我并不是说只有上海才能实现你的人生梦想。但如同前面的“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成功”,在中国的环境下,上海给了我最好的机会去实践上面的话。作为一个从来不是尖子生,只是中上资质,家庭条件中等的孩子,如果我的努力不是放在上海,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回报。
我第一次到上海,最吸引我的竟然是自动售货机。现在回想才明白之前没走出来之前视野是多么狭隘。在上海,我是第一次看到排队这种现象,第一次看到坐电梯有左行右立,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完让我觉得医生可以信赖。我在上海的四年,我能看到喜欢的演唱会,能去看斯诺克大师赛,能参加各种大公司举办的活动,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太多机会,只要你愿意去把握,就可能让你见识更多。
在上海,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到五百强工作,不用回答家乡为了一个所谓的公务员让父母甚至亲戚都操碎了心。
在上海,我不用担心被出租车绕远路,甚至有司机走错路直接停表不再多计费。
在上海,我可以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去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而不是靠关系去建立所谓的人脉。
我又为什么不回去?
你叫我回到家,每天和行尸走肉一样的上班,看别人的笑脸。虽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除了每天的侃大山,我真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
很多人说,你拼死拼活,在上海当一个小白领,出入高级写字楼,赚着虽然有上万的收入,每天加班到很晚,还要挤地铁,还远远买不起房。为什么?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我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挣钱,能够真真正正做点事,我起码不担心自己会饿死。我加班,起码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我是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会走完地铁虽然挤,但里面有一群和我一样为了梦想来上海拼搏的人。房价虽然高,但不要忘了,上海是全国过万收入平均年龄最小的城市。回家,我一个月拿个4000不愁吃喝,但我还要看人脸色,却要面对着8000 ,9000的房价。在上海,起码我现在不担心我买不起房,因为我相信我自己有实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知乎用户@Json Lee:大学毕业的农村孩子留在家乡连种田都不会!
请问农村出身的像鲤鱼跳龙门一样考上大学的人回到老家能干什么?种地吗?我这一辈,绝大部分的人已经不会种地了,无论是否考上了大学。我父母那一辈的人也不种地了,他们大多都是把地扔了宁愿长荒草也要外出打工,因为外出打工两个月,比种地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这些年扔地的人多了,荒地开始成片,可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也有人从农民手里租地,一亩一年200元。我父母从小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我们再苦再累都不要紧,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要在农村扒土地了。而我老家的教育, 从小学,初中,高中,最后能考上大学的,也就1/100!
我十分不理解,什么叫在家踏实过日子难道不好吗?什么叫踏实过日子?对于我这种出身的,请问家里有什么日子可过。
我爸妈在上海拾荒收废品,我弟弟在合肥搞建筑设计,我妹妹在昆山的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我在北京搞IT,大家每年只能团聚一次,那就是过年的时候。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在家可以踏实过日子,谁他妈愿意一家五口人常年分隔四方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下面说说自己和自己同学的情况吧。
我08年毕业于合肥的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学的是计算机科学。我们班的情况我作为班长,在评审贫困生的注意过,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农村户口,真正算的上城市出身的,不超过10个(一班42人)。当年毕业后,和大家毕业的时候一样,很是迷茫。有人选择了考研(考的人很多,最后就考上俩,因为学校实在不行),有人选择了出国(也是俩),有人选择回老家听从父母安排进了体制内,比如有一个回到县城老家当计算机老师了,没事教教打字啥的。大部分的人还都是留在了合肥。而我,和另一位同宿舍的基友,决定去北京。有两个去了上海,有一个去了广东。我们这5个,恰恰都是农村出身,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包括自己的父母。
5年多过去了,中间怎么辛苦,怎么奋斗的就不恶心大家了。现在说说各自的情况。去广东的那位家里给掏了20W,加上自己的一点存款,几年前就买房打算定居在广东了,去年已经结婚,收入现在他一个一年20W左右,家庭收入应该在30W(朋友老婆的事情不好细问),还房贷应该没什么压力,因为也已经买车了。上海的一个在毕业两年后就当上了项目经理,当时就一年30多万,娶了一个上海姑娘,房车自然不愁,定居在上海了。另一个 听他说今年打算去杭州,这5年多赚的钱够在杭州付个首付。女朋友催的紧,要房子,上海实在买不起。杭州也算是IT重镇,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北京的我们俩呢,基友去年去成都了,靠着北京这五年技术的积累,在成都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买房了,近期打算买车了,靠的是自己这几年在北京积累的财富。而我呢,受不了早年出国现在已经定居在多伦多的一位同学的蛊惑,去年考了雅思,打算今年自费去加拿大读研究生,希望自己毕业后可以顺利找到工作留下来,也是靠的自己这几年积累的财富。
我们5个人,没有一个是精英,出身贫贱,学历二本,但我们没有靠过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除了广东的那位买房子的时候,从家里拿了20W)。但是我们都靠自己在大城市的打拼,过上了自己觉得还不错或者自己打算的生活,起码买得起房子了不是吗,大家都还比较满意吧。两个已经结婚,一个快要结婚了,除了我这个有留学打算的人,大家都靠自己的努力买房了,没有啃老(说实话我想啃老,但是我没有可以啃的老)。如果我们选择待在合肥,或者回老家,有今天的成就吗? 什么叫公平,这就是公平!
知乎用户@柏邦妮: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我二十岁那年,是个傻逼电影青年,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电影,
我决定辍学北上,去心中的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旁听。
在北京,我基本上只认识一个人,带着家里给我的两万块钱(也是家里几乎全部积蓄),
带着自己攒的几本电影书,毅然来到北京北漂,如今已有十二年。
初到北京的日子,住在电影学院旁边北影厂招待所,一个床位,每月四百五十块。
当时电影学院拉片室,拉一部电影得要六个小时,一个小时三元,得要十八元。
学校最便宜的盖饭六七元。为了拉片,我把盖饭分成两份儿吃,中午一半,晚上一半。
旁听的那一年,没出过海淀区,蹭所有能蹭的课,看所有能看的片,
到港台资料室,复印当时买不到的台湾远流版电影书,
不让复印的,手抄。就这么抄完了朱天文的很多剧本。
旁听的第二年,老师介绍我写一个电视剧,三十集。
我可以坦然承认,那真的是个烂电视剧,但是那时候,是我唯一的机会。
所有写过的烂片,都曾经是我唯一的珍贵的机会,被人唾骂亦无怨无悔,
因为很早我就想明白了,我们这个行业,就像打游戏晋级一样,你得慢慢积攒你的行业资历。
A级的导演,找A级的编剧,A级的演员,如果你是C级的编剧,为何会用你?
D级并不可耻,积攒几部,我就是C级,慢慢的一步一步往上走。
摩羯座从来不相信侥幸,只相信努力。
每一个机会,我从不轻视,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和才能,最大心血去写的,
因为我知道,机会只有一次,就是眼下这一次。
真的很苦。
一天写两万字,一大早制片人打电话披头盖脸来骂你,改不知多少次,
宿舍没有网,写完了去网吧传,在网吧查资料,手抄下来回去写。
浑身疼得要死,躺在地板上,缓解一会儿,继续写。
有时压力太大了,自己一个人出去哭,
站在三环天桥上,外面下雪,哭完了回去继续写。
真的是生写出来的。
编剧这一行,会写都是其次,能写,爱写是第一位的。
后来写过一次主旋律题材,一个部队老编剧说,他们写剧本,条条框框修修改改更是数不胜数,
怎么办?“谁叫你爱写呢?谁叫你爱这个呢?!”
说得我当时眼泪都下来了。
是啊,谁叫你爱这个呢?!
并不能总接到剧本,得活吧,好多年给杂志写时尚文章,采访明星。
时尚杂志要的是绚丽吹捧的文字,有自己的路数,要命的是一起约稿一起截稿,
也就是说,四五家杂志约稿,几天之后,一起截稿,压力大到不可思议。
最要命的是,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工作的冲突,看看自己写的那些稿子,
总是痛苦得不行,隔一段时间就责问自己一遍,觉得自己烂掉了,写废掉了。
心里最苦的时候,手心肿胀,有两倍厚。
刚出道的时候,我给自己印了一张名片,
上面写:NEVER WRITE WHAT I DARE NOT SIGN。
我绝不辜负自己署名的每一篇文章。
很幼稚,很挣扎,但是很认真,很较劲,明星采访,娱乐专题,山东快书,企业改革,
我接的每一单工作,都尽全力去做。
就这样,一点一点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
06年,考研第三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研究生。
07年,写李少红导演版《红楼梦》电视剧,08年,写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
09年,和彭浩翔导演合作,写《撒娇女人最好命》,10年,写舞剧《金瓶梅》,
11年,话剧《北京我爱你》,12年,和张一白导演合作,
13年,和关锦鹏导演,林育贤导演合作,虽然后面这几个项目都没成,
但是我学到了许许多多,从写字到做人,衷心感激。
来到北京时,我20岁,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并不自信,一无所有。
十年以后,我还在这个城市里,做着我想做的事,
我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我没有去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忍受北京,无论如何,不忍离去?
我想,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
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可能,这正是残酷之处。
我永远记得,每年都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走出地铁站,
觉得这是一座希望之城。
--------分割线
我有一个干姐姐,是一个庞克文艺女青年。
我认识她的时候,也是不省油的灯,画画,和搞音乐的男人在一起,
深夜我们坐在路边抽烟,觉得自己是美丽世界的孤儿。
姐姐在家乡的大学教书。
我的家乡,是一个三线小城市,本地有一所大学。
很多次我想,如果我回到老家,大概在大学教书,就是我最好的路了。
大学并不是一块净土。
开始几年,感觉姐姐还是很潇洒,教自己的书,和顺眼的学生一起玩,
把自己的小宿舍收拾得很有味道,去敦煌写生,参加各地音乐节。
但是渐渐的,你的一亩三分地,你不争别人的别人要争你的,
姐姐不可避免的卷进学校的漩涡,得算计,得争夺,得战队。
得弄论文,考学位,凭职称。
姐姐很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
在小城市,婚恋是一大难题。
我最大感触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文艺女青年,搁北京还能找到三两知音,
虽然在婚恋市场上卖不上价但总算还有几个撞上枪口,但是在小城市,真的一个都没有。
最不济,在北京,单着也就单着了,万人如海一身藏,没人觉得你是怪物。
但是在小城市,就不行了。
姐姐单了很久,不扛了,找了一个银行职员,姐夫是个厚道人。
现在小日子过得还可以,两套房,一个娃。
年前去看姐姐和娃,房子里一点姐姐的痕迹都没有,
我是说,之前那种基于美而不是基于实用的味道,一点都没有。
之前姐姐的小破窝,东一个陶罐子西一幅画,乱乱的,很美。
姐姐跟我说,配合吧,尽量配合吧。
我知道这很矫情,爸妈都觉得姐姐这个岁数嫁到姐夫是烧了高香了,
但是我真的心里忍不住觉得有点惋惜,
我想念那个喜欢张浅潜画一手好画神采潇洒内心庞克的姐姐。
————————————
爱一个人,是爱和他在一起的我自己。
爱一个城市,也是爱在其中生活的自己吧!
我爱北京,不如说,我爱在北京的我自己。
根据用户的回复,绝大部分用户选择了去大城市继续打拼,认为大城市相对的公平和机会多。
用户 @梅小西
在大城市打拼,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留在家乡。此中的隐忍和压力只有自己知道。
用户 @小宝宝
年过完了,爸爸74岁,妈妈68岁,而我23岁,独生女,是的,我是独生女。父母都是农村人,这么大岁数的农村爷爷奶奶辈分的老人供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大学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我想去远一点的地方不能去,在县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没钱没人没势,几乎不会成功。我打算去离家不算太远的北京。我不怕苦不怕累,但我却不能选太忙碌的工作,因为我必须有时间回家陪父母,我喜欢在职场上打拼,却因为父母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我只能说我不后悔。
用户 @深秋
去深圳,老家没有什么年轻人。
用户 @王庆鸿
中国农村已经衰败,今年农产品价格下滑和土地级差地租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标准的羊吃人时代,农村已无法留人!中国三四线城市即将衰败,不论是依靠重工业的北方城市还是依靠出口的南方沿海城市,亦或是为这些配套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中小城镇,产值下滑趋势看不到尽头,尤其是去产能开始的2016年!只有大城市,还保持虚假的繁荣,也只有大城市,享受定点放水的福祉,因此,只有大城市,可以提供工作。
用户 @if
继续留在北上广深,因为职业需求的问题,二三线城市几乎没有任何的发展前景,所以无论如何,留在一线城市里继续打拼才不辜负年轻岁月。
用户 @时光未了Demi
在大城市呆久了,习惯了大城市的包容、开放、公共资源丰富、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越发觉得家乡的小城市回不去了,即使过年回家呆几天,也自觉与家乡的风土人情、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些格格不入了。人在环境中嵌入,被环境吞没,按环境指引的方向思考,以环境允准的方式释放欲望。好也罢,坏也罢,反正回不去。
少数用户选择了留在家乡,认为回家乡更踏实,和亲人在一起觉得更幸福。
用户 @ailsa
我的家乡是西安,西北地区相比较最大的都市,即使并不偏远,毕业之际我也还是将北上广作为首选,但是经过一个多礼拜以后的反复斟酌,还是留在了家乡。 1.我是个女生,假如去了那边,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在那边结婚生子安家,要么几年以后再回家乡。事业以稳定,人际关系网已稳定回去重头再来显然不太理智。但是留下来的话又有两种结果:要么当地老公,要么像我一样外来人口。毕竟北上广深是个外来人口为主要群体的区域,所以后者几率显然更大。也就是说我很大几率要被在老公城市,我的家乡,我们生活的城市,三个点上进行生活,经济压力和人际压力(亲戚,婆媳,娘家关系处理等)都会很重的。
我留在了西安,原因如下:1.自始以来,我的亲戚朋友大多数都在家乡附近,我们可以随时邀约聚会,有事情大家也可以齐心协力解决。 2.父母一年比一年老了,任何事情都能照顾上,又有什么比子欲养亲不在更遗憾的? 3.工作的成果好坏,其实更取决于个人的综合能力,谁说小城市就必然生活质量低下?就没有实现抱负的平台? 4.这边谈的老公,婆家娘家都近,大家一起吃吃饭逛逛街其乐融融,关系更加融洽。
用户 @Christy欢
我是14年6月毕业的,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去年五月因为公司发展不是很好,还有家里人都说回家发展比较好,我就从深圳回家揭阳发展了。现在在家附近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上班,工资不高,福利也一般般,但是工作相对轻松,也离家比较近。
我家人都说我回家比较好,我自己觉得也比较好,至少心里觉得比较踏实,但是感觉脚步也听下了,不像在外面那么想奋斗。所以新年,我决定要多读书,充实自己。
投票:
(文章综合自:知乎、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编辑:小糊涂)
微信号推荐▽
股事通 微信号:money-week | 长按并识别关注 |
股事通:你的炒股利器,每天推送股市资讯内参、投资机会解读、权威观点以及最实用的炒股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