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13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最美的爱情,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是“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更是人生路上并肩奋斗、携手前行。
七夕将至,海西晨报记者走近厦门6对不同领域的夫妻。他们的爱情故事有着不同桥段,但他们夫妻同心,有担当、有理想,互相鼓励、互相成就,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有一种浪漫,叫并肩奋斗。
[田园眷侣]
逐梦田园间 携手共白头
人物:黄永修 朱小惠
爱情感言:最重要的是同向同行、患难与共。
归园田居的梦,古人做,今人也做。在翔安区大帽山甘露寺附近,黄永修和朱小惠夫妻俩打理他们的农场已16载有余。他们的爱情,是现代农业人筑梦、追梦的动人故事。
黄永修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水稻专业,毕业后一直想做一家生态农场。遇到朱小惠后,黄永修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梦想照进了现实。2004年,夫妻俩将农场选在了翔安新圩大帽山,那是黄永修出生成长的地方。
初期,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周末、假期来干农场的活。
为了给生态农场打好基础,夫妻俩花了10年的时间来“养地”。那时的他们积蓄不多,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出一两千元投入农场建设。“一开始没有设备,我们人工翻地。夏天天黑得晚,我们下了班就匆匆往农场赶,还能回去干点活。”即便后来买了推土机,黄永修的手也常是水泡不断。
农场里的很多设备都是黄永修千方百计自己设计、安装上的。朱小惠记得,当时农场要做浇水系统,一家公司报价12万元。为节约成本,黄永修自己动手,花了10天完成了这套浇水系统。“其实他也不会,都是找资料、向别人请教问来的。”朱小惠的本职工作是外贸销售,在跟国外客户交流时,她也会有意无意询问国外农场的情况,把最新消息带回跟丈夫分享。
为了建农场,夫妻俩还忍痛卖了一套房。2014年,他们投入了近500万元建大棚。就在大棚即将建成时,“莫兰蒂”台风把一切清零。“现在想起这事还想哭,那都是我们一点点攒起来的钱,还借了不少钱……”朱小惠心疼的不仅是钱,还有黄永修倾注的大量心血。但黄永修依旧坚定,“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做出来、做下去”。
台风后两年时间,夫妻俩相互支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2019年,大棚重新建起来了,他们关于农场的规划也更丰富了。除了种菜卖菜,他们依托农场传递绿色健康理念,将农场打造成了研学基地。
附近的农民都说他们傻,投入这么久还不见利润;儿子质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周末都去公园,他只能来农场……即便如此,如今的朱小惠和黄永修还是守着这350亩地,吃着农业人的苦,期待着种出生态农业的“诗和远方”。
“婚姻爱情也是如此,有百年好合的追求,也有眼下的一地鸡毛,最重要的是同向同行、患难与共。”朱小惠说。(记者 陈佩珊)
[防疫拍档]
校服到婚纱 一生恋一人
人物:林舜坤 周璐
爱情宣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识17年,结婚10年,从校园恋到异地恋,到各自步入社会,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林舜坤和周璐夫妻俩的故事浪漫又温馨。
“嗨,你猜我是谁……”上周六,在筼筜街道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槟榔中学检测点,一个包裹严实的“大白”跳到了林舜坤面前。林舜坤是思明城管筼筜中队的一名队员,当天他接到任务到现场服务,看到“大白”时,凭着“大白”仅露的双眼,他认出了妻子——槟榔中学的老师周璐。
周璐以为丈夫没认出她,转过身,指了指背后的名字。这一幕恰好被一旁的同事抓拍了下来。“我知道她今天有任务,没想到那么巧,在同一个点。”林舜坤说。
在一处生活,在一处工作,这曾是林舜坤期待已久的事。
两人的故事起于校园。2004两人相识,从朋友到恋人未满。林舜坤是国防生,毕业后要再去军校读一年,离别时,周璐送上自己的照片,照片后写了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双方由此确定了关系。此后,林舜坤在漳州服役,周璐在厦门当老师,2011年两人结婚,开启了长达8年的异地恋。
“我每年只有一次休假,都是妻子在寒暑假来看我。”对两人的感情,林舜坤倍加珍惜。早期智能手机还不发达,两人靠书信往来,或利用周末用老人机打电话。后来,有智能手机后,两人偶尔能视频聊天。
2018年转业,林舜坤其实有许多选择,因为有“制服”情结,也因为想与妻子离得近一些,他选择了思明城管。
“我们的相处之道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职业。”林舜坤说,妻子是班主任,在家的时间也经常要处理工作上的事,他非常理解,更体会到教师的不易。而林舜坤作为中队机动组组长,经常要处理一些突发的事情。例如前几天厦门遭遇暴雨,林舜坤接到通知后就留宿在中队备勤,周璐主动承担了家里的琐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既是她当初送我的话,也是我如今想要送她的话。”林舜坤说。(记者 雷妤)
[双警夫妻]
有一种浪漫叫共同办案
人物:时佳 高葎
爱情感言:警心若水,水静平生,先顾大家,方成小家。换我心,为你心,只为那一袭藏蓝。
一个是社区民警,一个是刑警,两个警种能碰撞出怎样的爱情火花?这对“90后”双警夫妻用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
时佳是开元派出所社区队副队长,他的爱人叫高葎,是思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民警。他们的爱情故事要从两年前的系列盗窃案说起。
2019年4月,当时还在办案队负责研判工作的时佳接到了一名男子的报警,男子称其醉酒倒在厦禾路边,一觉醒来,发现身上财物不翼而飞。时佳侦查发现,这已是辖区第3起盗窃醉酒人员财物的报警。时佳立即开展研判,锁定了一名嫌疑男子,但却无法找到其行踪。
时佳向刑侦大队研判民警求助,接待时佳的正是高葎,很快,他们找到了嫌疑人,案件也随之侦破。接触一段时候后,这个聪明勤快的女警花触动了时佳心底的柔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两人相知相恋,半年就领了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聚少离多,不同的警种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他们不在同一天值班,有时想见一面都难,但他们都能够理解和支持彼此。
高葎值班时,时佳就去刑侦大队陪她,帮忙整理材料。时佳在派出所忙案件,高葎会做个得力的“技术顾问”。有一次,时佳掌握了一名盗窃嫌疑人的信息,嫌疑人是个厨师,但一直没有机会抓捕。当天刚巧爱人高葎来找时佳吃饭,时佳灵机一动,带着高葎去了嫌疑人工作的餐厅。吃饭的时候,时佳以参观餐厅为由四处溜达,没想到还真在厨房找到了嫌疑人。时佳一边叫警力增援,一遍盯着厨房。不多时,增援警力到了,这时夫妻俩的饭也吃完了,犯罪嫌疑人也抓到了。
共同办案已经成了他们的“鹊桥”,时佳说,有爱人的一臂之力,办案更加有信心了。如今,时佳成为一名社区民警,高葎也会帮他出谋划策,想防骗宣传方法,成为时佳生活中的“贤内助”、工作上的好帮手。(记者 张玲玲)
[天使佳偶]
洁白护士服亦是情侣装
人物:吴永涛 虞晓倩
爱情感言:陪伴、理解、沟通、包容,方能相伴一生携手前行。
同为“95后”的吴永涛和虞晓倩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对护士夫妻,吴永涛是消化内科胃镜室护士,虞晓倩是保健病房护士。两人相恋于校园,毕业后一起进入医院工作。洁白的护士服是他们的战袍,也是他们的“情侣装”。
吴永涛说,两人最开始的职业规划都不是护士,他想做医生,虞晓倩想当老师,但阴差阳错,两人都学了护理专业,遇到了彼此。后来,两人也在学习和工作中爱上了这份工作,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看着病人在自己的精心护理下康复出院,这让他们格外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去年,作为厦门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队员,吴永涛驰援武汉,开展为期52天的战“疫”工作。“他就是我心中的榜样。”虞晓倩忍不住担忧,又感到自豪。
凯旋返厦并解除隔离后,吴永涛向相恋多年的虞晓倩求婚,两人携手迈入了崭新的人生阶段。工作忙碌、压力大,两人也有沮丧难过的时候,但只要有彼此的鼓励、安慰和陪伴,总能“满血复活”。
前段时间,厦门启动重点区域第一轮核酸检测,吴永涛第一时间报名。吴永涛发了一条微信告诉妻子,自己晚上要去核酸采集点,没那么快回去。没想到虞晓倩回复道:“我已经在楼下集合准备出发了。”原来,虞晓倩也选择前往核酸采样点支援。
那几天,夫妻俩顶着酷暑连轴转,由于排班不同,两人都没什么机会碰面。有时他们直接睡在医院值班室,到岗后在微信上匆匆留个言,便又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但并肩作战大概就是他们诠释爱情和浪漫最好的方式。(记者 黄伊娜)
[环卫伉俪]
两人一条心 不忘来时路
人物:史小林 李的云
爱情感言:我们想继续奋斗,让这座承载我们爱情记忆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拿着扫帚,清扫着行道树上的落叶。闷热的夏天,环卫工人李的云全身大汗淋漓。“休息一会儿吧。”说着,本已下班的丈夫史小林接过扫帚继续清扫。李的云、史小林都是思明城建莲前工作站的环卫工人,他们已在这个工作岗位奋斗十余年了。
说起史小林,李的云的嘴角止不住上扬。“大家都夸他脾气好,是‘好好先生’。我脾气差,看到他做事慢一点就会说他。我们结婚30年,他从来不和我发脾气。”
史小林表示,两人的老家都在安徽安庆,来厦门十余年,一直辛苦努力着。“刚到厦门,我一个月工资才八九百元,每天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寄回老家,供两个孩子读书。”辛苦的奋斗岁月,是两人用扫帚、簸箕一点点拼出来的。为了多赚些钱,收工后两人还去收集矿泉水瓶、报纸变卖,补贴家用。“这些我们都习惯了,只要两人一条心,一起努力就好。”李的云说道。
史小林负责前埔社垃圾转运工作,也要帮忙处理社里的小件杂物。前埔社内巷子狭窄,他时常要手抬肩抗,才能把杂物运到转运车上。李的云的责任片区则是在岭兜,日常保洁任务较重。她从未有过怨言,总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相知相守的奋斗,相濡以沫的陪伴,两人的付出有了回报。他们在厦门有了安稳的小家,儿女都已成家。儿女们时常劝李的云、史小林多休息,不必忙碌工作了。但李的云、史小林闲不住,仍是日复一日为城市“梳妆打扮”,从未中断。
8月1日,前埔社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史小林主动请缨,每天凌晨5点到下午3点负责前埔社核酸检测点的保洁、消杀工作。高温下,厚厚的防护服里汗如雨下。“说不担心,那都是假的。看着他和同伴都坚守一线,我也要陪着他,清理检测点的生活垃圾,和他一起为抗击疫情而努力。”李的云说道。(记者 彭怡郡)
[锡雕侠侣]
因锡雕结缘 择事共一生
人物:郑天泗 庄亚新
爱情感言:最好的爱情是彼此为对方“放权”。
位于同安区祥平街道祥桥莲湖里15号的传统锡雕技艺传习中心,是同安锡雕非遗传承人郑天泗和庄亚新的“根据地”。在这一方小院里,夫妻二人敲敲打打,打出了一片天地。
往前追溯20多年,郑天泗和庄亚新两人只是同安一锡雕工厂的设计和工人。年轻时文艺范、幽默的郑天泗吸引了庄亚新,两人坠入爱河。也是那时,他们决定走出工厂,自立门户。
口袋空空的两人一边继续帮老东家加工过渡,一边想着自寻出路,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庄亚新的父亲给了他俩七八十罐煤气去经营,结果两人心思都在锡雕上,客户不断流失,最后煤气罐只剩10来罐。
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妻俩看到了台湾锡雕大家陈万能的孔雀、老虎等造型的大件作品,惊叹不已:“原来锡雕还能这样做!”他们跳脱了传统锡雕器皿的限制,从老虎入手。可惜,两人制作出来的虎头被邻居说像狗头,虎尾被笑是鼠尾。夫妻俩只得继续埋头敲打。“做好一件就往仓库里搬。坐在里头,日光灯一开,满屋子闪闪发光,我们都很开心,互相鼓励‘再坚持一下’。”庄亚新说。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自己、认识锡雕,他们自费将各类锡雕作品搬进了第二届文博会现场。对他们而言,这次参展最大的收获是让市民看见了同安锡雕,也推动同安锡雕成为非遗项目。
一次,一位客户向郑天泗、庄亚新定制了一批家居装饰用的锡雕动物。为了做好锡雕蜗牛,两人去溪边抓了只蜗牛,仔细观察。为了做锡雕竹子,他们又去了莲花镇。“天泗开着摩托车,我坐后面扛竹子。后来,等我们做完了锡雕竹子,那竹子也凋落得差不多了,就剩根杆子。”那时虽然清贫,但两人心中有光。
再后来,在旁人的建议下,夫妻俩将尘封的锡雕蜗牛拿出,加工成香器,打开了市场。庄亚新将这件作品称为“幸运蜗牛”。之后,两人的锡雕事业蒸蒸日上。
说是幸运,其实这不过是夫妻二人耐住寂寞、潜心钻研的回报。庄亚新告诉记者,公婆看他们十几年没有起色,曾建议去开小吃店,但两人反问:“锡雕我们十几年都做不好,做小吃我们就做得好吗?”
“因锡结缘,择一事共一生。”庄亚新用这句话概括了他们的故事。(记者 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