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成长在咸阳、在西安完成十年高等教育的户县人,在草堂寺旁、高冠潭边,我度过了无数个寒暑假,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
2017年,撤县设区终于实现,然而环顾四周,高陵的工业园区、临潼的古迹旅游与温泉度假、阎良的航空航天、蓝田的影视基地、周至的道教旅游和自然风光,貌似每个远郊县区都有自己明确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而户县,在能源经济崛起之前,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全省前五;2009年至今,综合排名在20名左右徘徊。
▲图片来自网络
撤县设区后,户县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想从我的切身感受出发,谈一点自己的拙见,因为户县的乡镇差异比较大,这些感受也许更贴近草堂镇及其他秦岭脚下乡镇的发展情况。当然,因为是个人主观感受,难免和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还望各位读者多多斧正才是。
一
户县自古是农业重镇,拥有著名的“户太八号”葡萄品牌,经过20年的发展,全县现在已拥有近7万亩葡萄园。但是户县葡萄始终未能像“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一样形成全国市场和品牌。
▲图片来自网络
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品牌保护意识不佳,影响品牌声誉。
“户太八号”葡萄初入市场价格不菲,但是缺乏良好的品牌保护,部分葡萄种植农民利用自家葡萄园在旅游公路旁边的交通优势,加上许多游客不具备甄别“户太八号”葡萄的能力,用其他种植成本低、口感不佳的葡萄冒充,甚或将其他葡萄冒充“户太八号”葡萄在外地的蔬菜市场贩卖,于是许多顾客在感慨“如此而已”的同时,其实并未品尝到真正的“户太八号”。
去年8月,户县建立了“葡萄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为葡萄制定了“身份证”,但是普通民众重拾消费信心,还需要相当时间。
二是仍然停留在原果销售阶段,未形成葡萄加工产业链。
时至今日,仍难以在大型商超见到以户县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产品。
究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户太八号的葡萄酿酒成本普遍高于常见葡萄酒所选用的葡萄,因此虽然户太八号品质高于其他葡萄,也难以获得葡萄酒厂家的垂青。直至2015年前后,才诞生第一支以户太八号为原果生产的葡萄酒--“兰妃红”。
但另一方面,部分葡萄种植户自酿散装葡萄酒销售,酒品口感参差不齐、质量缺乏保障,一旦出现酒品安全事故,对于葡萄的声誉以及酿酒葡萄的销售无疑是严重打击。
▲葡萄生产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葡萄销售停留在散兵游勇状态,未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的销售。
户县葡萄种植销售已近20年,但是直至2016年户县葡萄产业发展协会才成立,各葡萄合作社基本停留在村镇级别,农民多自行销售葡萄,难以实现果品标准化、规范化,最终无法形成合力占据市场。
二
同农业类似,户县工业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特别是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始终是走在全省前列。
以草堂镇为例,早在80年代,草堂镇的许多行政村就形成了村办工厂,在90年代初完成私有化改制。现在在七号路沿线,特别是宋村转盘以东,以及宋南、宋东,至今仍分布大量的私人工厂。工厂的主要产品是锅炉等压力容器和货运列车运输用的油罐。
90年代中期,由于城市尚未普及集中供暖,对燃煤锅炉的需求很大,供热部门多选择季完成锅炉改造更新。因此,各家工厂在夏季都要经历最短两三周,最长一个多月的“通宵生产”,大量雇佣村内外劳动力。一到夜晚,七号路灯火通明,颇为壮观。许多村民在农闲时间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工挣钱。
然而起步早的这些工厂,现在却集体陷入发展的困境,伴随着集中供暖的实施以及运输设备的“标准化”,压力容器工厂的发展受到明显的冲击。
因为早期的“销路无忧”,工厂往往忽略了人才的储备和产学研合作,产品更新换代慢,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低,部分工厂逐渐走向破产。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在整体衰退的同时,也不乏有“明眼人”早早迈出革新的步伐。
我家对面的一户人家,早年也开办了压力容器厂。早在燃煤锅炉鼎盛、天然气锅炉少有问津时候,男主人便积极联络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开展合作,共同研发中小型天然气锅炉,自己多次驱车前往四川、重庆的锅炉生产厂商,学习天然气锅炉的制造,最终成为西安市第一家规模化天然气锅炉生产商。
当东北人大量进入天然气锅炉市场时,他又逐步退出这一市场,现在又在进行新型锅炉的研发,始终保证自身产品处在行业前列。因此在诸多压力容器厂经营出现困难时,该企业却一枝独秀。
从我的观察来看,人才储备、技术储备是制约这些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早期的压力容器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对焊工、龙门吊操作工、电工需求较大,“活儿好”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
现在压力容器的技术革新很快,老员工由于学历、再教育程度偏低,无法完成新型锅炉的生产工作。加之很多企业仍然是传统的工厂管理体系,而非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资本结构单一,单体企业规模小,导致区域内部竞争过于激烈,同时对外竞争力又严重不足,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落后最终就会导致企业逐渐走向衰落。
三
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好风光,就有好景色,户县也不例外。
佛教八大祖庭之一的草堂寺、秦岭72峪之一的太平峪和高冠潭,都是享誉西安的旅游景点。但是我们户县人多少都会感慨,前些年火了财神庙和周至水街,这两年火了白鹿原,很早就出名的草堂寺和高冠潭怎么就没火起来?
▲图By 若愚
我认为,缺乏规范化的开发管理是导致户县旅游“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主要原因。同部分寺庙过度商业化不同,草堂寺必要的景区建设和文化宣传甚是缺乏。
首先,草堂寺的对外公共交通不便,连通西安的929、920两趟公交车主要服务沿途的各村镇村民出行,草堂寺只是过路站,环山一号线只能在大雁塔乘坐,而且候车时间很长。而且,草堂寺也没有通往咸阳以及西安其他县区的公交车。
另外,草堂寺公交站距离草堂寺还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这一公里迷茫了许多游客,我就曾经几次给外地游客指路,大众点评上的很多游客也反映,下了公交车后找不到路标。
其次,寺庙门票收费管理比较随意。25元的门票价格在寺庙景点中偏贵,且至今没有加入陕西省旅游年票。
前几年没有建大新校区的时候,草堂寺附近的停车管理混乱,洗手间、餐厅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小商贩随意摆摊,地面环境也很差。
更重要的是,对于草堂寺文化的挖掘、对草堂寺的宣传还不够。
在咸阳西安生活了近三十年的我,几乎从来没在各种宣传平台上看到草堂寺的相关宣传。
▲图By 若愚
再说高冠瀑布,该景区一直没有系统规划,导致景区被各种农家乐、河流麻将摊分割,景区大门形同摆设,农家乐村民带着游客从各种小道钻进景区。
景区的厕所臭气熏天,垃圾桶苍蝇横飞脏水横流,农家乐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客人消费的果皮纸屑随手扔在河道。
糟糕的环境导致许多希望看山看水的游客望而却步,抑或选择从长安一侧游览。
大寺穿越线路风靡之后,高冠瀑布景区已经很难见到专门来游山水的登山族。
▲高冠瀑布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高冠瀑布景区有一个军工厂,导致景区无法修建进山公路,这也是高冠瀑布景区无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归根结底,农家乐和旅游餐饮的无序发展,环境监管的缺位,确实给高冠瀑布的游客带来极为糟糕的体验。
纵览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农家乐,规范化经营是景区吸引游客,保持环境的重要手段。户县要想充分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就必须走必须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四
其实从上面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户县都是在很早就奠定了相当的发展基础,三大产业的综合实力在长期位居省内县市的前列。可是为什么近年来户县却似乎“江河日下”,各个产业的发展都面临困境呢?
作为一个户县人,我想从自己观察到的“户县人”出发,说说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起步早不一定先到终点”,早年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户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特别是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工赚钱,为诸多农民朋友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俗话说,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小富即安”的懒惰思想就逐渐占据了大脑,然而从近年来村民生活的实际情况看,更像是“吃饱就行”。
无论是种葡萄、开工厂、搞农家乐,“差不多就行”、“维持现状”是大多数普通村民的想法,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吃饱穿暖”的舒适区里,不关心外界的发展,抗拒接受新鲜事物,日常生活越发闭塞,逐渐与外界脱节。
▲户县重阳宫 图By 李伯大梦
与此同时,许多基础不如户县的县市,却坚持“背水一战”的精神,始终不满足现状,逐渐超越户县。
通过这几年与部分公职人员和村民的接触,更让我忧虑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现状,对生活的认识仍然是“我们比别人好多了,还有很多人不如我们”。
因为不愿意下苦,户县环山路沿线的奶油草莓种植几乎是外来浙江农民的天下,近年来奶油草莓的价格高企,这些浙江农民收入十分可观;近年设立的比亚迪工厂,因为附近村民不愿下苦工作,工厂员工大多数是四川、重庆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
私人工厂安于现状,生产的产品逐渐由市场领先到市场淘汰,市场越做越小,技术一成不变;
旅游发展没有长远规划,业者各自画地为牢,“赚多赚少无所谓”,从不考虑统一规划和长久发展,也不考虑做大市场;
行政村治理中推举“老好人”式两委干部,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干部冷嘲热讽不愿改变,最终导致有能力的干部无法当选,或者当选后无法开展工作离开岗位,农村面貌长期一成不变,发展停滞不前。
五
撤县设区,对于户县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句话也是老生常谈了)。
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渼陂湖项目的投资吸引,包括乡镇转变为街道办事处等一系列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都会为户县的发展带来可观的资源。
但是,如何能让这些资源带来的财富更多地进到户县老百姓的腰包,真正让户县人富起来,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劣势所在,认识到我们已经被很多县市远远甩在身后,只有不断转变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赶超别人,让户县重新回到全省前列。
作者:向阳巷
微信号:zhenguanclub
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