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骏/文
2月22日晚,我在某王氏网上看到王氏宗亲写的一篇文章《史记中最早的王姓记载》,其引用了《史记.齐太公世家》里面“四十三年。初,齐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无子。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这段文字。
王氏宗亲在该段看到了齐桓公三位夫人里有一位叫“王姬”,认为这个“王姬”就是姓王的,以齐桓公早于王姓始祖周灵王太子晋一百余年为由,订下结论:此“王姬”的王氏是历史资料中最早的“王”。
其实,此“王姬”的“王”并不是“王氏”,所引用的文字翻译过来,就是:齐桓公有三位夫人:一位是周王的女儿(有资料说是周桓王女儿)、另一位是诸侯徐国的女儿(因徐国为赢姓,所以徐姬应该徐嬴才对,但书上说是徐姬)、还有一位就是蔡国蔡穆候的妹妹(蔡国与周王均为姬姓),都没生儿子。桓公好色,有很多宠幸的妾,其中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就有六个:长卫姬,生的无诡;少卫姬,生的惠公元;郑姬,生的孝公昭;葛嬴,生的孝公潘;密姬,生的懿公商人;宋华子,生的公子雍。
王姬,为中国周朝时期周天子之女儿的称谓,非封号。
“姬”为周天子的姓,而夏商周三代女子均称姓不称氏,周王之女自然被称为“王姬”。和周室同姓的诸侯国亦称女子为某姬,如鲁国有叔姬、季姬、共姬等;其余诸侯国称女子,各用其姓,齐国称某姜、宋国称某子、陈国称某妫、秦国称某嬴等等。
王姬大多下嫁异姓诸侯国,王姬的婚礼由姬姓的公爵或侯爵主持,如鲁国或晋国的国君,《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这也是公主一名的由来。而王姬在婚后,其车服衣色等规制,仍依照王姬应有的待遇,不随其夫的身分而有所改变。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顺朝臣蔡京建议,仿效周朝制度,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时人以为是“帝饥”的谶语。宋徽宗误将“王姬”当成了封号,赵氏出自伯益,为嬴姓,所以正确的仿效应该是改公主为“帝嬴”,而非帝姬。帝姬一号随北宋亡后遂不再使用,往后历朝也不复见。
在齐桓公初继齐侯之位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贯彻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对外策略,齐桓公在娶了东周王室的王姬做了夫人。这次的联姻搞得声势浩大,王姬先来到了鲁国,齐桓公亲自到鲁国去迎娶。这位王姬夫人,在史书上并没有做过多的记载,她在齐国是如何生活的,具体是何时死亡的,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有一个事情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那就是这位王姬夫人并没有给齐桓公生孩子。对于这个女人的评价,她虽无功劳亦无过错,只能说是一个无福无禄的女人。
当时的宗主国周庄王都把妹妹“王姬”嫁给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而像徐国这样诸侯小国为了国家稳定,就没有理由不嫁公主和亲了,“徐姬”与“王姬”的资料均很少,因为徐国为赢姓,有些资料上又把“徐姬”记载“徐赢”。
相对于王姬、徐姬(或作徐赢),齐桓公身边的另外一个叫蔡姬的女人可就“厉害”的去了。
蔡姬是蔡国人,今河南的上蔡一带。她是蔡穆候的妹妹,那时似蔡国这样的小国,中原有几十个之多,例如管、霍、鲁、卫、毛等。都是西周王族家门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这样的好地方。但是,反而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小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蔡穆侯于是就将自己的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这时齐桓公已娶王姬、徐姬二人,但都无子早逝。
蔡姬是个年轻活泼的姑娘。有一天,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见了水就顽皮起来,向齐桓公泼水,齐桓公也笑着回敬了几下。一阵玩闹,船猛烈摇晃起来,齐桓公有些害怕,大声道:“好啦好啦,不要闹了!”但蔡姬却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十分好玩,于是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一点。齐桓公再三叫蔡姬停止,但蔡姬不听。于是,齐桓公生气的说:“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国!”蔡姬并没有在意。没想到余怒未消的齐桓公第二天真的派一辆马车,把蔡姬载着,退回了蔡国。蔡穆侯看齐桓公竟为这么点小事将妹妹撵回来,十分恼火。于是,又把蔡姬转嫁给了楚国的楚成王。
齐桓公本来只是想要蔡姬回家后反省反省,杀杀她的娇气。没想到蔡穆侯竟然又将她另嫁给了楚成王。于是,齐桓公一怒之下,就带着联军讨伐蔡国。蔡国不经打,一打就投降了。齐桓公又挥师南下,讨伐楚国。
齐军到了楚国,楚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两地实在隔得太远,而且一向没有什么往来,楚国用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生动说法,本意是“即使发情的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另外一种翻译是:马和牛走失都到不了这)”。齐桓公就以“楚国不给西周上贡”和“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时候,因什么死在楚国了?(其实是楚国人使坏,把他乘坐的船搞漏,让他淹死了)”为由,征伐楚国。楚国人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问我们做什么?你们问汉水去!”这场战争,齐国派出管仲,楚国派出屈完进行谈判。最终齐国理屈词穷,征伐理由不够充分而搬师回朝。
齐桓公回师经过蔡国的时候,各路诸侯又帮着蔡侯求情,齐桓公此时因为划小舟引发的莫名恶气也消了。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这么深动的一幕,《史记·卷三十二》是如此记载的: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所以,王姬不是王氏家族女儿,她只是周王室的公主,如果说比太子晋的“王氏”早,那还真有比太子晋早的王氏,也就同一时代在齐国有一个任城府之职的周王子,人称“王子城父”,他因败狄有功被赐“王氏”,如果是史书上出现最早的“王”,除了王子城父还有王季(周文王姬昌之父)、王亥(商朝祖先,谥号“商高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