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以及很少看电视剧了,觉得太浪费时间,更主要的是,国内电视剧水平实在是……一言难尽。
想起于正于妈,他的片子简直是雷剧的代表,比如早年看过的一部《唐宫美人天下》,看完简直把我雷得外焦里嫩,雷到快要怀疑人生。
这两年更加,电视剧已经沦为抄袭、拼凑、流量小生花旦们的天下。
今年有几个IP大剧因为实在是太火了,我就忍不住看了几部,最终,还是失望而归。
比如《楚乔传》,多新颖的题材啊,开头也不错,看到结尾时候简直气的我想骂人!
但是不知道从哪骂起好,气死我了。
然后,我看到了一本书——《创造难忘的人物》,我终于知道该从哪儿开始骂起了。
这本书的作者琳达·西格,是好莱坞的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开始已经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策划咨询工作,并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了。因剧本咨询方面的成就,她获得了好几个电影节的多项大奖。
我想问问国内现在动辄上亿投资的大IP大明星的电影电视作品里,哪个编剧有过这么深厚的功底?嗯,没有很正常,没有就好好学学呗,不要辜负广大小说迷、剧迷、影迷,OK?
不光作者,想必经常看小说、电影、剧集的咱们也都能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一部作品的成败与否,由它塑造的人物起决定性作用。
结合我多年看剧、观影、看小说的经验,我把书里觉得有必要单拎出来的章节,写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本书的中译本是2017.8出版的,但是英文原版确是1990年出版的,里面的电影案例都太老旧了。所以本文会替换最近一些国内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作为例子。
第一,塑造一个人物之前请先彻底地研究TA
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研究人物”中提到了塑造一个人物的第一步就是彻底地研究这个人物,包括总体研究和特殊研究。总体研究是指研究你想要创作的人的背景、文化、职业、故事发生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等。不经过研究而塑造的人物也许能忽悠得住一般读者或观众,但是一旦有相似背景或职业的受众,就会一下子露馅。
比如,在拍《On call 36小时》、《心术》、《外科风云》等医疗剧时,创作团队一定会有最少一个医院在职的顾问,不然,这个故事从内核就不成立,怎么能成精品。
而特殊研究就是指,在具体各个作品里,这个具体人物的精细雕琢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至少一个熟悉的人,作为我们作品的人物原型,可以用采访、聊天等形式来研究TA的各种特点。
琳达·西格认为:“如果研究做得不充分,写作过程经常会耗时更长”。
想想那些一两个月就出炉的剧本吧,人物怎么可能立体得起来?
举个例子吧,2011年上映的《唐宫美人天下》,集结了张庭、李小璐、杨幂、佟丽娅、洪欣、郭珍霓、王丽坤、熊乃瑾、曹曦文、周牧茵、吕佳容等众多美女,故事情节也是错综复杂,也可能是因为如此,这部35集的电视剧承载不了这么宏大的故事格局,里面除了主角,里面每一个人物都显得异常单薄。
唐宫美人天下
5.6
导演 李慧珠 主演 张庭 / 李小璐 / 中国大陆 / 5.6分(4424评价)
于正老师可能是太贪心了,想呈现的东西多,想塑造的人物也多,最终一众配角都沦为“纸面人”。这是一部悬疑剧,所以当某一个平时没存在感的人物突然揭露出其真实身份时,作为观众就会感觉太突然太莫名其妙了。
《唐宫美人天下》人物众多,仿佛都是主角
如果编剧们在塑造这个人物之前,先研究一下,作为一个西域奸细或者身负秘密的人,平时应该有什么表现,时不时漏出一点蛛丝马迹,那么在最后揭露真相时候,观众会有一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我早就觉得TA有问题”;而不是莫名其妙“这是什么鬼?这段看得我猝不及防,完全反应不过来啊”。
想想《红楼梦》里的一字一句,看似废话,其实都是在埋伏笔。红学家们倾其一生都在研究里面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这种研究甚至每过几年都有新发现。如果人物不够饱满丰富,后人能咀嚼出这么多新东西吗?
第二,定义人物需要有“一致性”和“矛盾性”
人物应该是前后一致的,也就是具有连贯性。没有连贯性,或者说转变得太生硬,就是很多电视剧总是那么容易被我们发现BUG的原因。
《楚乔传》里,跟玥公子相比武功差远了的楚乔,最后竟然能够一剑把宇文怀杀死?要知道,宇文玥跟宇文怀的武功可是没差多少啊,楚乔可只有玥公子一个师父。之后的剧情推进,不仅没有表现出楚乔武功的一步步提升的细节,也没有她武功瞬间精进的特殊事件。这种剧情,就好似她的武功莫名其妙就变得很厉害,这还是在她霸道内功寒冰诀没有恢复的情况下。
楚乔传
5.0
导演 吴锦源 主演 赵丽颖 / 林更新 / 中国大陆 / 5.0分(57885评价)
还有最后,楚乔指挥大小战役,比久经沙场的秀丽军首领都厉害,简直是瞬间就被塑造成了一名军事家。玥公子有教过她这些吗?最开始,她可是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小女奴,这样的人物转变就显得太过生硬,她的个性并不具备连贯性。
《楚乔传》楚乔一路新技能get得毫无根据
再看看《芈月传》,芈月在前面的大部分都是一个很矜持的女子,哪怕对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初恋和丈夫,都充满了克制和含蓄。怎么就跟义渠王在一起之后变成了一个浪荡的女帝了呢?
芈月传
5.3
导演 郑晓龙 主演 孙俪 / 黄轩 / 中国大陆 / 5.3分(56129评价)
为了连贯性,就算是人物要“变”,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吧?哎,不过也难,就转折得这么生硬,已经拍了80多集了。再严谨一点儿,这剧得拍100多集吧?
《芈月传》芈月后期转变得太突然
下面说说“矛盾性”。前几年流行的一种电视剧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女主角都是“傻白甜”式的玛丽苏,绝对的单纯、完全的善良、一路从开头的性格一成不变到结尾。中间偶尔有点儿戏剧冲突时,观众们想着女主肯定要黑化吧或者展现点儿人性弱点啥的,谁知道“主角光环”笼罩下的她依旧故我,一路开挂,继续傻白甜竟然也解决掉了绝大多数问题。
这类片子里的主角,确实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一致性”也就是连贯性,人设从始至终一成不变,这样是对的,但是一致得太死板了,人物不够接地气。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如果能注意人物的“矛盾性”那就更加完美、更加丰满了。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是人总有一点小瑕疵。优点和缺点,是一个人的两个面,只有都具备了,这个人才完整,才真实。
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作品《神话的力量》中说:完美的人是无趣的……生活中的缺点常常是很可爱的……完美是无聊的、非人性的。
第三,“幕后故事”的重要性
每个场景下,人物对于每件事的选择,决定了剧情的走向。可是这个人物会做什么样的决定呢?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这就涉及到人物的幕后故事了。
作者说“我们总对过去感到好奇,因为每个决定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
那个因《蝙蝠侠:黑暗骑士》一战成名却英年早逝的“小丑”,他的背景故事就是层层递进,慢慢揭开的。第一次交代背景是小丑在杀一个黑帮老大时候,他说“想不想知道我这道疤怎么来的?我爸爸是个……酒鬼……是个禽兽……有天晚上,他发起疯比往常厉害。妈妈只好躲进厨房,拿着刀防身……”
然后在晚宴上寻找哈维登特时候,遇到女主,他又说:“你果然是个美人。你很紧张,难道是因为这些疤?想不想知道这疤怎么来的?……本来我有个老婆,很漂亮,像你一样……”
小丑每次出现,都会自言自语地说出一点自己的幕后故事。我们因此知道,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爸爸当着他的面杀了妈妈、他当过兵、老婆也离他而去,当这些一点点拼凑起来之后,我们好像对于他费尽心思弄到堆成山的纸币却又把它们烧掉,用尽一切方式来打败蝙蝠侠却又不愿杀死他等等这些反常行为,有点理解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
9.0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希斯·莱杰 / 美国 / 英国 / 9.0分(324911评价)
第四,作为作家,我们必须对心理学有兴趣
作者或编剧对心理学的把控能更好地、准确地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
《雨人》的编剧巴里·莫罗说“写作的一半是心理学……人们不会没有理由就行动,每个行动都有其动机和意图”。
琳达·西格在“第4章:理解人物心理”中列举了一些心理学流派对人物性格的区别方法。比如中世界和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相信人的性格受四种液体支配:被黑胆汁控制的抑郁质、被血液控制的热情性格、由黄胆汁支配的胆汁质个性、还有沉稳坚韧的黏液质。卡尔·荣格的内向性和外向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化出的感官型、思考型、感受型和直觉型。
《蝙蝠侠:黑暗骑士》史上最经典的“小丑”角色
刚才提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就属于“反社会型或变态型”人物,他的一系列成长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他。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被希斯·莱杰塑造得让人恨不起来,在影迷中的欢迎程度竟然盖过蝙蝠侠本尊。
要知道,为了打磨这个人物,希斯·莱杰把自己关在宾馆整整一个月,并根据小丑的背景故事和人物性格,琢磨出一套适合他的独有的行为习惯、说话方式、面部妆容,甚至是舌头等各种小动作。这才成就了这个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在本书循序渐进的10个章节中,本文只提了其中几个来谈了自己对应实际的感受。其实,只要掌握其中一部分,你笔下的人物就不会陷入常有的单薄、死板、僵硬的现状,从而变得丰满、鲜明、有特点。这对于写作者、编剧等,这确实是个可以照着做的指导类实用书籍。
不过琳达·西格这本《创造难忘的人物》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本书是2017.8出版的,但是英文原版却是1990年出版的,里面的电影案例都太老旧了,咱们看这本书的代入感比较弱,对我来说,只有一部经典的《雨人》比较熟悉。如果能再版,把案例都换成一些近一二十年的就更好了。
2、这位剧本顾问可能是当顾问的时间太长了,但是自己写剧本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用当时的编剧们的原话或者案例。作者像是一个把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出来的编辑,在这本书里发声的人太多,这就导致了这本书风格不够统一。
3、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一本工具书来翻阅。当你创作人物的过程中出现了瓶颈,你可以翻翻这本书,看看这个人物的哪个方面出了问题,便可对症下药。
4、如果是真的想学做编辑或者当一个小说家,学着怎么创造人物,这本只能作为指导性书籍,而不是真正的教材。因为每一部分都是点到为止,真正想理解透彻,还需要结合其他书籍一起学习,才能融会贯通。
PS :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