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鞍山的古体诗创作群体里,七位诗才横溢的“大叔”手拿ipad、在微信朋友圈一番激扬文字,足以让不懂诗书画为何物的小年轻儿汗颜。
13日,一支采风队伍来到辽阳下八会。对着千山余脉通明山的美景,这群已经不年轻的大叔们谈天说地、对酌到微醺才尽兴而归。当晚,微信群“所谓文人”热闹起来。65岁的周林率先上传了两首七言律诗《游通明山》,引来圈里好友刷屏般的点赞和好评。第二天一早6点多钟,他想起头一天游山时听说的一段薛仁贵征东传说,又即兴写出两首七绝,拿起床头的ipad发到群里:
青山觅祖隶襄平,
略地王师歇战旌。
秀境移营皆不欲,
白袍一箭贯通明。
古钟轻击响悠扬,
道左张妍花自香。
二百台阶通僻处,
叶传岫气有清凉。
不到两个小时,61岁的好友韩鹏飞和了两首七绝:
征东虎将过襄平,
勒马千华扬纛旌。
鼎举九峰无握处,
雕翎一羽透通明。
轻叩残钟诗韵扬,
道光勒石浸书香。
拾级古坳寻仙迹,
际遇三伏也觉凉。
看着两位老友诗思如泉涌,56岁的李国征乐呵呵晒出了与周林的出游合照——照片里周老比出的“剪刀手”萌翻了下面点赞的一众好友。
古代诗文化仿佛穿越历史长河,成了这群“萌”大叔们记录生活、表达见解、寻找精神家园的一叶轻舟。
像这样用格律工整的古体诗互相酬唱,在周林、韩鹏飞、李国征和与之并称鞍钢“七子”的王延绵、王湛宽、许家强、董洋的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国家要闻、体育盛事、好友出游聚会、谁的新书问世、谁家婚丧嫁娶……简直没什么事不能拿来作诗。想当年,他们几位结下友谊,也是因为诗。
周林与韩鹏飞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韩鹏飞未谋面,先寄给周林一首绝句“投石问路”。周林和诗一首,便邀他到家里一同复习,准备辽宁大学的毕业考试。
行伍出身的周林初识机关领导王延绵,最先认同的也是对方的一手好诗。而对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和诗歌领域的“全才”李国征,他更是神交已久。
2007年,周林、李国征任副会长的千山诗社策划出版古诗合集,诗人多、诗集容量有限,有点不“解渴”。作为古体诗高产作者,周、李与同为诗社成员的董洋、王延绵聚到一家小饭馆,决定出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古诗集。在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聚会上,同样热爱古体诗创作的鞍钢弓长岭矿领导韩鹏飞、资深媒体人王湛宽、理论学者许家强被吸纳到这个团队。最终,即将出版的诗集被定名为《七子吟》。
说起来,这七人都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都是“老鞍钢”的后人,从走上社会就进入鞍钢工作。那次入集的诗、词、楹联作品,也大多围绕他们在鞍钢的工作、生活情况创作,非常“接地气”。《七子吟》一出版,就在鞍山掀起了一股对传统国学和古体诗词创作研究的热潮。时任鞍钢党委副书记的闻宝满曾在书序中高度评价七人的作品,并将“七子”比喻为散溢着浓浓鞍钢情愫的“企业文化之花”。至此,“七子”诗名响彻钢城。
每年粽香蟹肥、橙红橘绿,都是“七子”以诗会友的时节。
2010年秋天,鞍钢诗歌楹联协会与弓长岭矿山分会举办红叶诗会。“七子”与众多诗人同赴关门山和汤河水库采风,次日举办古体诗朗诵会。佳作迭出者光荣,写不出诗的难免要出洋相。那次,“七子”皆有作品问世,仅周林一人就赋诗七八首之多。
次年,“七子”同赴辽阳灯塔一个度假村参加端阳诗会。席间聊到京剧,《沙家浜》、《空城计》……七人轮流登台唱起了拿手的京剧选段,引得座中掌声如雷,连度假村的老板都从前台跑到包间门口听戏。当晚,兴致高昂的周林连写三首绝句,记此盛事。韩鹏飞不甘示弱,挑灯夜战,连和三首方才罢休。
七个人里,董洋的酒量最好,周林和李国征最差。若论身体素质,周林则当仁不让,50多岁还在踢足球。一次在熊岳白沙湾劈波斩浪,他却被董洋吓得不轻,甚至放话“再也不和他游泳了”。那天晚上,两人相约到海边游泳,董洋下海20多分钟都不见动静。黑漆漆的海滩上只亮着一盏昏暗的灯。周林在岸上等得心慌,又不敢走远,只能冲着海里大喊老董。老半天,远处传来董洋的应答声。原来,他摸黑游水不辨方向,在距离下水处200多米的地方上了岸。
平时,“七子”之间相赠无外诗、书、画、茶、酒。但随便拉出一位大叔的诗词文章配上董洋的字、画,就是一件颇具格调的艺术品。
一年,周林为一位外地朋友的父母贺寿,写了一首绝句。董洋帮忙用上好的彩宣誊出来。礼物寄去后,千里之外的朋友致电周林,说他在寿宴上当众展读,诗意和书法“艳压群礼”,博得了满堂彩。
这些年,七位大叔一同戏过汤河水,爬过野长城,更在南果梨祖树下斗酒赋诗。享受的是孩子一样的快乐,挥洒的是不输年轻一辈的豪情。如今,“七子”都已年届花甲,在文学艺术创作上却愈加勤勉。
2012年底,“七子”再次结集出版《七子吟续》,用古体诗词展现鞍钢的波澜壮阔和日新月异,更诉说大叔们的精神追求。今年年底,他们还将出版《七子酬唱集》,歌颂这份延续多年、无关利益、在精神上完全平等的友谊。
人易老,诗心不老,“年轻”的“七子”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