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届“最豪华”的发布会
“我3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带到了北京,在我小的时候,北京还存在着几座城门楼子,我们在上边摘酸枣、粘蜻蜓,这次看到以1:10的比例修建的北京16座大城门,可摸可登,真是无比震撼!”,6月11日下午,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的中英文图书《陈丽华的城门梦》发布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感慨颇多。
能在故宫举行新书发布会,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别急,我先来介绍到场的嘉宾!
首先,主持本场发布会的是全中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央视名嘴:白岩松
再来看到场嘉宾:
97岁高龄的文物界著名专家谢辰生,前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故宫博物院院单霁祥、法国国家文化遗产总监戴浩石、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杜鹏飞、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迟重瑞、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等等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大咖云集,中国文化圈最顶级的人都到了。
在播放完宣传片后,白岩松首先开场,然后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祥致辞,之后谢辰生与赵少华、单霁祥和陈丽华女士一起为新书揭彩,陈丽华女士致答谢词。
陈丽华女士发言
陈丽华女士回忆了当初在故宫修复文物的故事,也回忆了这十年建造大城门的心路历程。
陈丽华向故宫捐赠条案
所以,这本书里面到底讲了什么?别急,让我们慢慢来看。
揭秘陈丽华新书《陈丽华的城门梦》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缔造的历程是人生传奇更是精神的传奇——陈丽华的老城门情节
二、老北京城门的故事
三、让工匠精神涵养我们的时代精神——一次发现工匠精神之旅
本书不仅收集了陈丽华女士复原北京大城门的心路历程,还收录了大量的老北京城门故事、紫檀知识、檀雕非遗技艺等干货内容,同时还有大量未公开的珍贵照片。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们是怎么说的?
这些精美作品的影像资料汇集成《陈丽华的城门梦》,这本册子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陈丽华女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正如她所说:“是希望通过它把前人敬业的工匠精神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何鲁丽为《陈丽华的城门梦》作序摘要
除木作艺术品本身的绝无仅有、价值连城外,它堪称老北京的“活图纸”。我想到了吴良镛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我们总不能给后人只留下一个故宫吧。”——郑欣淼为《陈丽华的城门梦》作序摘要
不仅给国家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可以拆卸的老北京城的图纸模型,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感受老北京的风韵。可以说,陈丽华馆长的这一创意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单霁祥为《陈丽华的城门梦》作序摘要
大美木艺巧夺天工,工匠精神美世流芳。——吕章申为《陈丽华的城门梦》题词
看到这么多文化大咖倾情推荐,那么陈馆长是如何想到要复原北京大城门的那?
这还要从这里说起...
与紫檀结缘40载,故宫最先向她敞开大门
先介绍下发布会的女主角——陈丽华,1941年出生于北京颐和园,正黄旗世家,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满学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2011年,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丽华本人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陈丽华在国内有“紫檀女王”之称,她与紫檀结缘于上世纪80年代。
1990年陈丽华向亚运会捐赠了一扇紫檀屏风,请了王世襄、朱加晋等故宫的四位国家级的研究员鉴定。“见面后我把手伸出去跟他们握手,他们连看也不看我,谁都不同我握手。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敢拿出我的紫檀作品,也是我的胆量。怎么连手都不同我握,让我面子上很难看。等到他们看了我的作品,我听见他们说了一句:真是藏龙卧虎啊,当时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后来他们说:“你真了不起,明天到宫里来,我们提供一些图纸让你仿做。”
就这样,故宫的大门从没有这样对一个女性开放:专家们不仅拿出了“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故宫角楼等诸多珍品的图纸,还带来了故宫的工程师,指导帮助陈丽华的工匠们,制作仿故宫1:1比例的紫檀精品。
北京长大的陈丽华,对自己的故乡充满了热爱,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多北京的城门已不复存在,陈丽华从小就有个心愿,恢复保卫北京的大城门,加之对紫檀的热爱,便萌发出了用紫檀木恢复城门的想法,自2007年起,陈丽华女士延请各方专家多次探讨、搜集资料、找寻图纸,终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城门的模样。
今天让我们通过这些复原的古建筑,重新来认识这些为我们守卫家园的大城门。
陈丽华女士工作照片
北京城门分布图
北京"内九外七" 16座大城门详解
(一)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也是北京16座城门里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它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
在北京城诸门中,正阳门规制最为隆崇,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也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既然承载着北京城门面的意义,那么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不可小觑,目前,来京旅游的中外游客的第一站往往都落脚于此,“前门楼子转一转,北京没白来”,这里的前门楼子已经被泛化为包括前门楼子、前门大家和周边胡同在内的一日游目的地。
多说一句,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二)宣武门
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建于明代,初称顺承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
宣武门为内城南门之一。现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交在正阳门西侧,与东侧的崇文门相对,为内城三个南大门中西面那个。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为取武为意,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就设在宣武门外。
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走囚车。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
(三)崇文门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
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这说的是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崇文铁龟”名遍响京都。
崇文门走的是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
(四)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
阜成门在元朝时叫“平则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修建内城九个门时才改叫阜成门。内城九门的用途各异。因为京西门头沟、斋堂挖出的煤运往北京城内,阜成门是必经之地,故阜成门又称煤门。据说在阜成门瓮城的门洞内刻有一束梅花,就是因为“梅”、“煤”同音。老北京还有“阜成梅花报暖春”的俗话儿。
如今,“阜成门”渐渐和其他城门一样演变为一个抽象的地名,泛指阜成门桥附近。站在桥上举目四顾,路上车水马龙,而路边各个时代兴建的大楼鳞次栉比,从逼仄的胡同到高楼大厦,高度和体积上的落差造成一种光怪陆离的时空交叠感。
(五)朝阳门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古时为进京的交通要道,1915年经过一次拆除,1956年彻底拆除,成为历史的一个影子。
北京城东面的两座城门被该称朝阳门和东直门。朝阳门是漕粮出入的城门,京城百姓的口粮基本均来源于此。但是,现在的老人们仍有叫她齐化门的,有时也被讹称“奇货门”,大概是以前打南方来的奇珍异宝都要从此过的原因吧。此门的功能主要是走粮车,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 禄米仓 ”、“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官粮的仓库。
(六)西直门
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
由于北京的水源地多位于北京 玉泉山 附近,因此明清时期,皇城中所需的御用水从玉泉山途径西直门运进北京,所以西直门又被称为“水门”。在西直门瓮城门洞中有汉白玉水纹石刻一块,故有“西直水纹”一说。另外西直门还有防火设备。
(七)东直门
东直门是位于北京城内城东垣北侧的一座城门。主要包括东直门城楼、东直门箭楼、东直门闸楼和瓮城。
东直门有比较准确的历史记载,是在元代以后。元代以前基本是荒地,元大都的建立,就是开始了东直门准确的历史,元大都是1267年,由忽必烈下令施工,东直门的历史就由此开始了。在元朝时期,当时的崇文门,也就是今天的东直门,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他有崇文库和官仓,为什么元代在这儿的官仓这么集中,是和海运有关的,还有一条河运工程是和东直门是息息相关的,就是坝河,最后进入积水潭,另外一条就是亚麻河,通过东直门水关进入元大都的,把粮食和货物卸在崇文门地区,这是元代的情况,但是元代的时候,东直门郊区还没有形成规模,基本上没有什么村落。
(八)德胜门
德胜门是古代城门名称,就全国而言,在北京、南昌、沈阳、吉林、合肥、银川等地均出现过德胜门。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
让我们再来说说德胜门这个名字的来历。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明代永乐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九)安定门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统四年(1439)建城楼。1860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10月13日正午,安定门陷落,英法联军进而控制北京城。
安定门走什么车呢?北京的说法是兵车回城走安定门——出兵得胜,收兵呢,自然安定了。那要是打了败仗呢?瞧瞧,您又抬杠。打败仗也得回安定门。这次没胜,下次再安定也不迟。还有一种说法是安定门走的是粪车,因为以前地坛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粪场。之所以说成兵车回城,其实是一种名称的雅化,就跟臭皮胡同改成受壁胡同,臭皮厂改成寿比胡同,牛蹄胡同改成留题胡同,粪厂大院改成奋章大院是一个意思。
(十)永定门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远安定”之意。
永定门城楼于1957年被拆除,现在的永定门城楼是2004年重建的。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门洞上方所嵌石匾,楷书“永定门”三字,苍劲雄健,是仿照明代原配石匾雕刻的。说起这块石匾,还有一个故事:在重建永定门城楼的前一年——2003年,人们在 先农坛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永定门石匾。据考证这块石匾正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始建永定门时的原配石匾。
改革开放后北京建成现代城市,为重建中轴线最南端永定门城楼,国家拆除了永定门到南纬路两侧破旧低矮的房屋,露出了东西两侧坛墙。永定门城楼如今已经复建完成,再次呈现了北京旧城城市完整的中轴线,在改造后的大片空地上植树种草,建成大片绿地。
(十一)左安门
左安门是北京外城南侧三个城门之一,位于永定门东面。
说左安门不能不提萧太后河。澶渊之盟后,宋辽相和,辽便在北京东郊开萧太后河,所以早在左安门建立之前,这条河便存在了。在这条河未断流之前,这一带居民多以行船或打鱼为生,后来河道淤塞才改为务农。辽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开凿的这条河为北京东南郊的发展发挥了不小作用。这条河改善了水路交通,促成这个地区商业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加强运输事业管理,辽甚至专门设“转运使”一职。
而东垣一带本就属地势低洼的易涝区,故开凿后不仅用以运输,而且利于农业生产,使河两岸农业年年丰收。但这条河最显赫的贡献无疑是促进了东垣地区的百业俱兴,为北京(辽代称南京)逐渐成为首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条河,今天的左安门地区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十二)右安门
右安门又名“南西门”,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门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成,现无存。
在2000年以前,右安门街道与南苑乡、花园乡、右安门乡、西铁营乡地界交叉,农居混杂,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随着21世纪北京的不断发展,北京南城在2009年后得到了蓬勃发展,右安门一带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已经形成了玉林里、翠林小区、开阳里等多处住宅区。
(十三)广安门
广安门为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
当年在外城,有着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 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
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钜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
(十四)广渠门
广渠门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
广渠门城门建制变革并无太多曲折,但这里发生的战斗故事却值得说一说。
公元1629年11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军进军北京,次年1月3日,兵临北京城下,“烽火遍京郊”,八旗军几万人,进攻广渠门,督师袁崇焕闻讯率领九千骑兵直奔京师,与清军大战于广渠门外,袁崇焕冲锋在前,身中数箭,由上午巳时战到下午酉时,大战十小时,击退了八旗军。皇太极移军南海子,以观事变。与此同时,皇太极觉得袁崇焕是其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于是便设计了反间计,假意制造了袁崇焕通敌的消息,故意让被俘的明朝太监侧耳听到,并放他们回朝通风报信。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处死了袁崇焕,落得国破身亡。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杨村、通州后,直逼北京,由于朝阳门守军较多,多次攻城不下,于是便从守备较弱的广渠门、东直门进攻。当时,由于兵力不足,清政府把年岁较大的旗兵都编入守城队伍。这些人平日是只吃皇粮不当差,养尊处优,大敌当前,也是有心御敌而力不从心,有的还有吸毒的嗜好,守城时带着两支枪,一支火枪,一支烟枪,打几枪后还要吸口鸦片过过瘾,这样的军队守城,结果可想而知。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巧合,270年间前后发生在广渠门的两次战役,见证了满清政府从兴到衰的全过程。
(十五)东便门
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东便门是北京保存下来的城门之一,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
东便门角楼的西边,尚残存一段大约1公里长12米高的明代北京城墙遗迹,走在这里依稀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这段明城墙自东便门角楼直至崇文门十字路口的东侧,下部厚重的城墙与上部的起伏不定的曲线及布满墙头的杂草,由西向东依次建成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区,更加衬托出了城墙的沧桑感。
(十六)西便门
西便门是北京外城西南角城门,位于北京城墙西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西便门与东便门,是北京修建较晚的两个城门,起名时叫“偏门”。后来叫乱了,又成了“便门”。
复原的北京大城门 成传世文化珍品
看过了北京16座城门的历史变革,大家一定觉得非常震撼,于建筑之经典,于历史之沧桑,北京古城更是人类古代城市的杰作。
“城”的形象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和中国建筑的文化符号,多少年来一直为许多海内外华人所魂牵梦绕。北京城墙在上个世纪几乎消失殆尽,只留下了两三个城楼孤单的身影。
为留住老北京的根与魂,陈丽华女士和赵勇先生,决心出巨资用还原老北京城门和城墙。他们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使城门模型能真实再现明清北京城门和城墙的原貌,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工艺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成为一件可以传世的文化珍品。
宣武门箭楼一角飞檐
阜成门瓮城内关帝庙山门
广安门二层槅扇门跑马廊栏杆
翼角的冲翘、瓦面的囊度
城墙的曲面
例如对于翼角的冲翘、瓦面的囊度等曲面,决定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方法,从而改变了古建传统制作方法的不确定性;在缺少参考资料的条件下,研究复原出了神秘的城门千斤闸;屋脊兽头、套兽和小兽等采用数控技术辅助手工制作的方法,做成后与传统实物分毫不差;对于文献记载中的错误之处,做了必要的修正,等等。可以说,在完成了一件精美的大型工艺品的同时,也取得了一项城市规划和城防建筑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为后人留下了完整的北京城门、城墙图纸和技术资料。
东直门箭楼内部结构
外城广安门城楼二层大厅实景
正阳门城楼二层大厅
正阳门箭楼内一二三层实景
正阳门千斤闸
十六座紫檀及阴沉木制老北京城门的所有建筑构件的尺度比例完全符合古建规矩作法,细部造型花饰准确精致。在制作过程中,陈丽华女士和赵勇先生经常到现场督促检查,陈丽华女士更是始终亲历亲为,她要求作品要达到既能为普通人欣赏,又经得起专家学者的品头论足的水平。为此她经常亲自指导加工,并多次与专家一起研究解决技术难题。
大家或许会说,这么经典的城门重建在哪里能见得到啊?别着急,陈丽华女士正在为大城门选择亮相地点,不久的将来,大家就可以近距离欣赏到16座复原的大城门的震撼之美了。
小学生参观大城门
陈丽华在大城门上放飞和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