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读懂中国”会议(广州)在广州开幕,在“美食,让我们读懂中国”故事会活动中,钟南山院士之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钟惟德分享了父亲的早餐“秘诀”。
钟惟德主任介绍,父亲的早餐非常丰富,营养均衡,有牛奶、有鸡蛋、有燕麦等等。他说,不管是在读书时期、运动员时期或进入工作,钟院士都很重视吃早餐这件事。
其实早在2019年5月,钟南山院士就在广州亚洲美食节分论坛上晒出自己的早餐食谱。
图源广州日报
钟南山笑称,一般人可能吃不了这么多的早餐,但他都会吃完。他认为一顿丰富的早餐十分重要,应占全天热量的30%。
从公开报道中不难发现,钟南山院士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步伐矫健、精神抖擞,那么钟老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一一揭晓。
一、运动:锻炼和吃饭同样重要
在钟南山看来,健康生活饮食是基础,锻炼是关键。“在我的健康词典里,几十年都没有离开过两个字——锻炼”。
钟南山表示,从上学时他就爱好田径训练,为良好的体质打下基础。即使现在离开了竞技赛场,但打球、跑步、游泳……什么运动都会玩。就算再忙,只要有10分钟空闲,都会抓紧时间锻炼。
这里说的锻炼,并不同于休闲运动。不少人对运动存在误区,以为打打球、散散步、爬个山,出一身汗就达到运动目的。其实除了常规运动以外,还需要关注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
人从出生到30岁,体质处于上升期,到了30岁达到顶峰。随后,体质开始下降,这种时候就需要进行体质锻炼。45岁以后,体质开始衰退,就需要进行功能锻炼。
体质锻炼包括四种要素:力量、柔韧性、耐力、速度和灵敏度。力量就是锻炼肌肉和骨骼;柔韧性就是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耐力则是有氧代谢,对心肺功能的锻炼;而灵敏度是一个人的生理反应,属于神经系统的锻炼。
二、饮食:不吃太饱,饮食多样
钟南山还介绍了他曾经亲自做过的实验,两组小白鼠,一组喂得很饱,一组喂得半饱。结果吃得半饱的白鼠比吃得过饱的白鼠寿命多30%。
钟南山表示:“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我的一天会安排四餐,基本上也有一些原则:第一,不吃太饱,每顿保持7、8分饱;第二,多吃蔬菜、鱼,少吃动物脂肪;第三,饮食多样化,不完全杜绝某一种食物,洋快餐偶尔也会吃吃,不刻意避免。”
钟南山认为该吃饭时候就好好吃饭,他并不赞成工作忙的时候挤出来吃饭,而是情愿把吃饭时间往后推。一日四餐,两餐之间时间相隔较长,保证胃排空了,再进行下一餐。
“若下一顿吃饭时感觉不想吃,就是前一顿太饱了,若是感觉饿,想吃,就说明前一顿吃对了。”过饱的饮食,很容易给肠胃造成负担,宁愿有少许食物垫底,也不要一次吃得太饱。
三、心理:平和的心态是长寿根本
在钟南山看来,决定长寿的核心是练就乐观平和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习惯。
他表示,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心态不平衡紧密相关。一个整日处心积虑、患得患失的人,就是知道更多的保健之道,对健康也无积极影响。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人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会降低,无法维持抵御肿瘤等有害细胞的能力。
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驱散心理的“坏情绪”呢?钟南山借用104岁长寿老人刘君谦的“三从四德”原则给大家支招。
“三从”是心态从宽(情绪乐观、心态平和)、生活从简(饮食有节、作息有序)、运动从水(游泳锻炼、持之以恒);
“四得”是食得(食欲正常)、睡得(睡眠充足)、屙得(大便通畅)、行得(能走能动)。
年过八旬的钟院士常常把自己的养生保健经验分享给很多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人平和过渡人生每一个阶段,自己做自己身体和情绪的主人。
参考资料:
[1] 《让运动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钟南山谈健康(六)》.当代劳模[J].2015年07期
[2] 《钟南山的健康饮食经》..当代劳模[J].2015年04期
[3] 《岭南名医|82岁钟南山院士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羊城晚报.2018-10-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