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店模式正在被颠覆?i黑马认为关键是很多创业者并不理解如何做线下店铺生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业界知名品牌咖啡之翼的生意经——这个案例包含咖啡之翼的三大镇店法宝。
咖啡之翼有三项独门大法:一是连锁店面营运管理深度使用ERP、CRM;二是用充分利用新旧媒体进行营销;三是不仅卖咖啡,更要做餐饮。
互联网的概念是世界没有边界,颠覆了以前的餐饮传统模式——拼命做、赚口碑,直到若干年后有人认识你的品牌,客流才慢慢膨胀。“现在通过品牌影响力和互联网打法,开业的时候周边的粉丝很快就知道,客流量能立即做上来。”
上电视产生明星效应——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并累积粉丝——用线上营销把粉丝带到线下实体店,这套组合拳屡试不爽。但在咖啡之翼创始人尹峰看来,“其实咖啡之翼最擅长的不是营销,而是营运”。
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对加盟店的开业促进最大。“我们通过互联网线上营销,把网上经常探讨的‘流量’转化为线下各店的‘客流’。所有在网络上关注过、评论过、点击过咖啡之翼的人都会被视为潜在客户,纳入我们的数据库。开业时,以就近原则对其进行点对点的惠客营销。”尹峰说。
比如,当河北石家庄有家店要开时,咖啡之翼会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互联网工具和CRM客户管理系统,用各种互动方式对网络客户资源展开点对点的营销。
“这种方法能够把周边的客户资源快速导入就近的加盟店里,于是,每个新店开业都能成功暖场,达到并超越盈亏平衡点客流需求,甚至出现爆棚。这样,我们的加盟商就不需要再传统地在报纸、杂志上大量地花钱做广告了。”
开店需要用户满意度和财务指标两手抓
“我们衡量一个餐厅的外在标准是顾客满意度,也就是用户体验。”尹峰说,“但开店分成两块:用户体验和财务指标。你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满足用户体验,而连锁真正的难点是盈利模式的复制。”
“例如在三里屯的店,直营可以做,因为抗风险能力够强;但我们肯定不敢让加盟商做,否则加盟商所有收入都是在为房租打工。反过来说,如果仅仅是位置偏了一点,但各项市场指标和财务指标都达标,那为什么不做?”对加盟商来说,财务模型成了一个可以恒定照搬的标准,没有哪个城市、哪个区域是绝对不能去的。
模型最大的好处是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创业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得出评估数据表格,达到模型要求的水平方可算合格。每家店参照这套模型之后,区域加盟还是单店加盟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咖啡之翼所有店长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被分成两部分——用户满意度和绩效指标。“很多餐厅停留在只抓用户满意度的层面,出现旺丁不旺财的怪象,直至最后倒闭,因为没有督检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咖啡生意这么做
在尹峰看来,咖啡厅不可能不赚钱。“当然,很多人开咖啡馆是凭借一腔热血的感性,并不了解经营的本质。其实所有经营都是一样的,即要符合财务模型。”倒闭的咖啡馆正是因为店主在开店过程中没有思考和精准计算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对经营风险、投资回报的预测不科学、不专业也不关注;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水平太差,没有对各项指标进行追踪管理。“如果这几项指标都能做到,哪有什么亏本的咖啡厅?哪会出现营收太少、成本太高、利润出现负数的状况。”另外,咖啡馆也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盈利模式。“咖餐厅这种小型轻餐饮会越来越成为潮流。”
尹峰的咖餐厅模式是:中国人需要社交平台、需要互动,除了见面吃饭还要见面聊天,除了喝咖啡还要喝茶、吃点东西。
咖餐厅便应运而生,但在咖餐厅模式诞生的初期,部分投资人是按照自己的感性认知去做,而不是通过数据分析理性地应对市场,出现各种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结果造成了无限的生产难度、无限的成本扩张、无限的管理复杂性。
尹峰的观点是咖餐厅这个定位是准确的,但很多人并没有考虑清楚如何让这样一个模式去盈利。很多咖餐厅投资过大,在模式设计上,考虑的经营问题太少,产品只简单地分两大块,内容设计、原材料管理、毛利率核定、损耗监控都没有逻辑,非专业出身的加盟商是很难管好的。
咖餐厅的产品要素是既要有吧台产品,也要有厨房产品。“中国人必须要这两个产品,否则咖啡馆做不下来。如果是纯咖啡馆,大家喝杯咖啡就走了,甚至坐一整天就喝一杯咖啡,人均消费太低,营收就少。最好的纯咖啡馆应该很小,流动性大,热闹的地方最适合。但若选址不好,营收就几杯咖啡,还不够抵消成本。”
另外,咖啡馆只有下午茶和晚茶两个休息时段,没有饭市;传统餐馆则主要靠两个饭市赚钱。但咖餐厅吸取二者之长,既有茶市,也有饭市,“4个营收时段,营收足够饱和,边际效益递增,财务指标当然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