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4月9日上午,一辆车牌号为244的自备汽车正在地丰路(现乌鲁木齐北路)朝着海格路(现华山路)的方向上快速行驶着,车中坐着的李鸿章之子李经迈焦虑地望着窗外,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此时的他,在那个绑匪横行的年代里俨然已成为惊弓之鸟,惶惶不安。
忽然,一辆搭载着十余根长竹竿的塌车横出马路挡住了汽车前行的去路,以往的经验告诉李经迈若不尽早摆脱,说不准一场精心预谋的绑票又渐渐向他袭来。正在疑虑之时,枪声果然“如约而至”从车后响起,一颗子弹击碎了车窗,另外两颗命中他身旁的保镖。李经迈见势不妙,急命司机开足马力朝家的方向疾驰而去,匪徒们则紧追不舍并继续朝着汽车射击,所幸子弹均未命中,李经迈最终逃过一劫。
第二天的《申报》报道了这起绑票未遂案的全部经过,而在整篇报道中“李经迈自居曰枕流小筑,在枕流公寓之西,门牌为海格路四四一号”这句,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有关李经迈在华山路上旧居的话题,多年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被谈及最多者,无疑就要属位于现华山路849号(近武康路)的“丁香花园”。对此,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得出了与之不同的结论。
笔者首先通过《字林西报行名录》确认了上述《申报》中“海格路441号曾为李经迈住所”的说法。据《行名录》中的信息显示,Li Ching Mai(李经迈)在1922年后入住海格路441号,在他之前,这里曾先后居住过多位外侨。
D.W.Crawford是这些外侨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当时他曾经营着一家名叫“泰兴”的洋行。在不少有关丁香花园的文章中都有写到“据说这里原是泰兴洋行大班林克劳夫的住所,后转卖给李经迈”,《行名录》中的信息似乎证实了这则传说绝非空穴来风,但笔者在接下来的查证中,却发现原泰兴洋行大班住宅与丁香花园并非位于同一地址。
泰兴洋行大班住宅
据1940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显示,原海格路441号的位置处在现华山路长乐路口的东面,因当时的蒲石路(现长乐路)尚未西拓延伸至此,故过去这里曾是一片宽敞的花园,李经迈的旧居“枕流小筑”就位于这片花园之中。是否还能找到昔日李经迈的这处旧居呢?陈从周、章明主编《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中收录的一张“泰兴洋行大班住宅”旧照,提供了笔者探寻的线索。顺着这张照片的导引,笔者在靠近华山路的现长乐路1242号内有了重大发现。步入其内,从东南角向西北方望去,1242号内的这幢老洋房同旧照中的洋房外形轮廓高度相似,由此也就基本确定了原海格路441号李经迈旧居“枕流小筑”的旧址。
长乐路1242号
另外,宋路霞在《上海望族》一书中也写道:“李鸿章去世后,李经迈把他的母亲莫氏从天津接来上海,在现华山路为之建造了一处花园豪宅,但不是在丁香花园的位置,而是在现华山路长乐路口,是一栋淡黄色的西班牙式的三层漂亮洋房……莫氏在此一直住到去世。”宋路霞书中所提到的这幢“西班牙式洋房”位于长乐路1242号西侧隔壁的1244号,从其所处的位置来看,同样也位于当年海格路441号的范围之内,因此也不能排除李经迈在买下原泰兴洋行大班住宅后,在该片花园内再兴建一幢洋房的可能。当然正所谓“福祸相依”,这些家财也为他招来了绑匪的“眷顾”,由此也就有了文首的那次“胆战心惊”。
丁香花园中的龙墙
1938年李经迈去世后,其子李国超将海格路“枕流小筑”出售,在1939年7-8月的《申报》中接连多天登载了“海格路四四一号花园基地分区出售”的消息。后来此宅辗转归到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名下,故如今在长乐路1242号的有关介绍中,我们多能看到的是“荣德生旧居”的文字,实则李经迈在此居住的时间更长。
既然丁香花园与李经迈无关,那这处闻名上海传奇洋房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历史呢?笔者同样依据各类史料对其进行了一番梳理。
通过查阅比对《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字林西报行名录》与《申报》三方面信息,笔者整理出如今的丁香花园在历史上曾经先后使用过徐家汇路14号(1918年之前)、徐家汇路543号(1918-1921年)、海格路543号(1922-1943年)及华山路543号(1943年以后)等多个门牌号。
在使用徐家汇路14号至徐家汇路543号为门牌号期间,这里的住户多为外侨,据《字林西报行名录》中的信息显示,公安洋行(Heffer,F.C)、顺发洋行(Ebbeke & Company)、美丰洋行(Andrews,von F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