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他建议将微影从腾讯拆分,在外部独立融资,腾讯持部分股份,微影团队也持一部分股份。
林宁心怀忐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按照他的计划,腾讯将失去大股东地位,这在腾讯体系内并无先例。更重要的是,影院是非常重要的线下场景,也是推动移动支付的关键一环,当时腾讯正在发力。
进展比想象中顺利很多,马化腾同意,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同意。
“当时票务竞争已经很激烈了,猫眼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QQ演出、QQ电影票也都有人做了。做泛娱乐,在腾讯这么大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很难突破,总会有很多困惑,在什么时机做?用什么激励机制?这些很微妙,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界。所以我跟Pony(马化腾)建议,微影拆出去更有价值。”林宁说。
当时微信入口非常火,林宁也取得了微信方面的支持。林宁认为,微影的泛娱乐电商内容与社交结合是最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朋友圈中出现一个电影或者艺人广告,不会很生硬,用户会觉得是内容消费。同时它又是电商,可以带动腾讯的场景支付。
做完内部沟通,接下来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林宁曾与唐肖明探讨过微影独立发展的可能性与战略。当时,唐还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执行董事,已在投资圈多年。十几年前,他与林宁在一个朋友聚会上结识,2009年林宁创办团购网站F团后,就有过投资。
他们又都认识高群耀,此前高为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服务了8年,任其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首席投资官,主导了对博纳影业、迅雷、珍爱网等的投资。恰巧,2014年高群耀从新闻集团离职,与贝森资本共同创立了贝森娱乐传媒集团,高任董事长兼CEO。
有腾讯背书,林宁又有创业经历,在唐肖明与贝森的助力下,2014年7月,微影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贝森资本、君联资本等。
微影是在线票务市场的后来者,上线第一天才卖了1000多张票。但它的优势也很明显,有微信的巨大流量入口。林宁只给团队定下一个KPI:签约价格可以更高,影院覆盖数量要达到市场领先。
2014年底,淘票票的前身淘宝电影上线。集齐了BAT和美团,在线票务市场迎来了一轮补贴大战。这是一场钱的竞争,也是耐力的考验,低至9.9元的电影票司空见惯。烧钱给微影带来了经营压力,林宁很煎熬。
作为投资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裁陈杭说,“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在互联网竞争当中,走几年补贴可能是行业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有足够的弹药,适当票补可以接受。”唐肖明帮忙找到了时任万达投资董事总经理的熊俊,唐称熊对互联网很有感觉,投资一拍即合。2015年4月,微影获得万达领投的1.05亿美元B轮融资,11月又完成文资华夏领投的15亿元C轮融资。
补足弹药,微影快速进击,201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市场占比突破17%,国庆档占比突破25%。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中,猫眼电影、微票儿、百度糯米分别以25.87%、16.30%和15.26%的份额居前三位,淘宝电影以9.47%列第四。
微影在电影票之外,相继增加了演出和体育赛事,腾讯也将QQ票务并入微影,微影开始拥有微信钱包“电影票”、QQ钱包“电影演出票”和微票儿APP三大入口。2015年,微影还向电影产业上下游延伸,参与了多部电影的联合投资与发行。
「 快速整合 」
有了团购失败后的自我进化,林宁在票务市场中有意识地快速整合资源。
林宁为自己搭建了一个阵容豪华的投资人组合:互联网巨头腾讯,在文化娱乐领域有大把资源的万达,文化领域资源丰富的两家基金——华人文化和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谊、耀莱两家影业上市公司,天神娱乐、乐逗游戏等有IP资源的娱乐公司。
融资中,林宁更多地选了产业资本,认为更有战略价值,也只有他们才听得懂自己在说什么。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才有了万达的提前进入。起初万达并不是微影B轮领投方,该轮接近尾声时才介入。但万达希望在估值上得到折扣,还希望得到更多的股权。林宁陷入两难,如果接受就得损失一部分,但又难以拒绝,万达有其需要的文化资源和线下场景。
纠结中双方开始谈判,博弈了四五个月,最后万达做出了一些让步,林宁也说服董事会,万达先进,然后原B轮领投方再进。
“提升企业价值本来就是CEO的职责,估值降低,肯定纠结。后来我们被稀释的也稍微多了一些,但是无所谓,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林宁认为更重要的是万达的资源和价值。
在陈杭看来,一场场仗打下来,林宁也学会了利用股东手里的资源。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共投资39家企业,目前微影已与其中四五家建立了合资公司,实现了资源互换,而其他被投企业很少这么做。
事实上,林宁将资源整合扩展到更大范围,希望抢在对手之前收割市场。
2015年12月17日,微影时代宣布与格瓦拉正式合并。成功合并得益于林宁的锲而不舍,整个过程持续了大半年。起点是2015年双方联合发行了电影《心迷宫》,团队在一起磨合很顺利。当年10月乌镇戏剧节时,林宁找格瓦拉创始人刘勇聊了几次,但没有结果。最后,两人又在林宁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终于谈妥。
这一波在线票务竞争中,格瓦拉已经走了下坡路。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中,格瓦拉仅有7.3%的份额,还不足微影的一半。
林宁认可格瓦拉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其用户黏性也很强,但如果不早点出手价值会越来越小。林宁直言,“上海的创业公司往往在野蛮生长的时候会hold(掌控)不住,北京市场大家都野惯了、很生猛,上海公司会照顾各种情绪。”
林宁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2016年5月,光线取代新美大成为猫眼大股东,其中光线控股持股38.40%,光线传媒持股19%。王长田付出的代价是光线传媒6%的股份和23.83亿元现金。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林宁也曾加入这场角逐,甚至差一点就和美团签署投资协议。
林宁称,当时美团的现金压力很大,光线现金条件比微影好一些。美团的打法有点像蒙古大军,快速冲锋占领阵地,但不知道怎么把市场养起来,猫眼进入了需要“养”的阶段,卖给光线也是正确选择,但同时丧失了部分空间。
「 未了局 」
2016年票务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补贴力度小了很多。数据显示,目前在线票务已经超过70%的占有率,市场趋于饱和,形成了猫眼、微影、淘票票、百度糯米四家竞争的格局。单纯打票务市场已没有多少想象空间,四家平台不约而同地向电影产业上下游延伸。
2016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高开低走的同时,微影的几家对手也都处于调整期:光线接盘猫眼;阿里大文娱板块刚刚成立,还在内部整合;百度加码人工智能,糯米为代表的O2O板块何去何从,也是未知数。
“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有点像比赛的中场休息,大家都在思考下一步。”林宁庆幸,外部环境给了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微影形成了一套“产业+资本”的打法,以互联网票务平台为基础(“微票儿”已更名“娱票儿”),横向从电影票、演出到体育赛事,纵向与每一个行业深度绑定,向上下游延伸,2015年成立的微影资本为其进行产业链接。
合并格瓦拉已将近一年,林宁将其与娱票儿进行了区分,格瓦拉成为一个泛娱乐消费生活指南APP,娱票儿更多的是娱乐票务。令林宁惋惜的是,由于微影太过年轻,格瓦拉有十几年的文化,整合中没能留住格瓦拉团队中的一些优秀人才。
伴随着微信的海外布局,微影在香港及东南亚市场也有了在线票务布局,在洛杉矶设立了办公室,将与好莱坞展开业务合作。
但另一方面,微影只有两年多时间,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林宁说,前两年的夺命狂奔让微影进入了高速路口,最近半年更多的是一种修车状态。
修车是一个煎熬而痛苦的过程,林宁不确定向多个领域延伸、做国际化是否正确,他感到孤独。“最孤独的是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就你一个人,不知道找谁聊。”
林宁曾经做过PDP性格测试,他的内心偏向老虎型和鹰型,对于事物精准度要求很高,对外却更偏孔雀型和考拉型,周遭对于林宁的评价也是“很nice”。他承认自己不算特别狠的老板,“最多也就是拍桌子,偶尔会骂人。”这种内外偏差,让林宁面对各种问题时更容易煎熬。
“其实老板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决策,把握方向盘、踩油门。我会慢慢超脱,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林宁正四处找人,各业务线陆续有了直接决策者。
中场休息往往时间不会太长,变化已经出现。
万达虽然是微影的投资人,但已经全资控制了时光网,将会自行完善电影生态服务圈。
微影虽然属于腾讯系,但腾讯却只是“干爹”,其他几家都有“亲爹”,随着自身业务线的扩展,微影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
林宁判断,“现在谁也打不死谁了,四个人打牌,只是市场份额大小的变化。如果变,可能就是并购或者整合,最后牌桌上只剩下两个人,具体是哪两个还不知道。”
陈杭认为行业合并已经不太可能,其中三家是BAT的势力,猫眼背后是光线和新美大,阿里是光线的股东,腾讯有新美大的股份,所以基本是一个稳定状态。如果说有变量,最有可能的是百度糯米,但百度如此大的布局,不会轻易放弃。会不会有新势力介入?对于其他一线互联网公司,如小米、360等来说,目前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这个想法。
一位接近光线高层的行业人士认为,还有合并的机会。中国上市公司主体中,不太适合在线票务这样的业务,因为离盈利预期较远,这可能会影响到光线的报表。
或许,林宁真正可怕的对手是阿里大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