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50)罴(音“皮”)熊。
(51)鬯(音“唱”)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52)鬻(音“玉“)卖、出售。
(53)贲(音”奔“)通“奔”。急走、逃亡。虎贲之士。
(54)卮(音“之“)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
(55)贽(音”志“)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56)赜(音”责“)深奥。
(57)羑(音”有“)里,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汤阴县北。西伯(即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
(58)匏(音”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59)厝(音”错“)安置:厝火积薪;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浮厝,暂厝;磨刀石。
(60)詈(音“立”)责骂。
(61)嫠(音“离”)寡妇(上古时期,寡可指寡妇和寡夫,而嫠只指寡妇)。
(62)剺(音“离”)割、划开。
(63)磔(音“哲”)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64)奭(音“是”)盛大的样子;红色;恼怒;消散的样子;姓。
(65)淦(音“干”)水入船中。河工称起伏很大的激浪。
(66)霁(音“季”)雨雪停止,天放晴;怒气消除。
(67)赉(音“赖”)赐予,给予。
(68)赍(音“鸡”)怀抱着,带着;把东西送给别人;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
(69)垕(音“后”)古同“后”
(70)堃(音“坤”)同“坤”。
(71)玦(音“绝”)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代常用以赠人表示决绝;戴于右拇指助拉弓弦之器。俗称“扳指”。
(72)铎(音“夺”)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
(73)郗(音“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姓。
(74)觐(音“晋”)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
(75)田穰苴(音“嚷居”)
(76)芈(音“米”)姓。芈姓。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77)镒(音“亦”)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78)剡(音“眼”)尖,锐利;削,刮。(音“善”)〔剡溪〕水名,在中国浙江省。
(79)隰(音“习“)低湿的地方;新开垦的田。
(80)钺(音”月“)是中国先秦时代武器,为一长柄斧头,重量也较斧更大,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中,已发现玉制的钺,在当时具有神圣的象征作用。但因形制沉重,灵活不足,终退为仪仗用途,常作为持有者权力的表现之用。
(81)弇(音“眼”)覆盖,遮蔽;承袭;深;狭。
(82)罅(音“下”)缝隙、裂缝。
(83)傕(音“绝”)古人用名字,李傕。
(84)郤(音“细”)姓。
(85)缇(音“题”)橘红色。缇骑(音“其”):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故称之。是帝王出巡时护卫的骑兵,后指逮捕犯人的骑兵(锦衣卫)。
(86)谶(音“趁”)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87)垕(音“后”)古同“厚”,明神宗叫朱载垕。
(88)仝(音“同”)古同“同”,姓氏。
(89)髯(音“然”)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90)寔(音“时”)同“实”、放置、此。
(91)斋醮(音“叫”),在道教官观内,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 称“科教”,也就是法事。
(92)醢(音“海”)用肉、鱼等做成的酱;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93)渊薮(音“渊馊”)渊:深水,鱼住的地方;薮:水边的草地,兽住的地方。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94)耒耜(音“磊四”)古代农具名。
(95)兕(音“四”)〔~觥〕古代一种酒器;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96)畏葸(音“为喜”)葸,畏惧。畏葸,畏惧,害怕。
(97)褫(音“尺”)剥夺;脱去,解下。
(98)乩(音“几”)占卜问疑,扶乩。
(99)麈(音“主”)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麈尾(即“拂尘”)。
(100)蠲(音“捐”)除去,免除:~除。~免。显示,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