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建筑的表情,它们或轻松、或严肃、或欢快、或拘谨。有时它们与建筑的类型有密切的联系,有时它们只是建筑师天马行空的创造。通过阅读建筑的细部和风格,可以找到建筑之间的脉络和联系。”
对于希望能对建筑有更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书中附录里的“名词解释”就很有看头,作者用简练的语句中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精准的辨析。
书中附录里的“名词解释”
比如在介绍西王小区(奉贤路68弄40—52 号、80—92 号)这组上海最早的花园里弄住宅时,王承对“里弄住宅”进行了清晰的介绍:“‘里’字从‘田’,划分界域之意;‘弄’指‘巷’或‘衖’,即通道。‘里’‘弄’ 二字合用,指的是以纵横巷子分割出一个个居住单元。工部局将里弄住宅翻译为 ‘Li’house 清晰地表达了这种住宅的基本特点。”
相比回溯建筑中的人物故事,王承花了更多时间从文学作品中找到对于建筑的描绘。他认为那些生动的语句或意象,描绘出的是建筑的观念史,即建筑对人的观念变化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好的例子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林登公寓(常德路195号,亦称常德公寓),“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王承援引完女作家的名句后,写道,“公寓给人的这种自由感不仅仅是由于其地处城市中心的便利,也是基于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结果——现代化的建筑设备是营造公寓生活舒适感的关键因素。”
爱林登公寓(常德路195号,亦称常德公寓)细节
能从文艺作品里将建筑的内在价值“抽剥”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底和洞察,而且每一篇文章的小标题也很有趣,比如静安别墅(南京西路1025弄)是“弄堂的风”,既含蓄地体现弄堂穿透的格局,也流露着老上海特有的市井风情。从某个角度看,这本书重绘了南京西路的建筑文学地图。
全书还有一个重大的亮点,就是读者可以看到24栋建筑高清、完整的数字绘图。多数建筑因为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添加,人们已经无缘看到建筑刚落成时的那种面貌,而他利用了老照片、图纸和现场照片,经过数字处理,完整地呈现了建筑全貌,这在目前市面上有关上海老建筑的书籍和导览手册中实属罕见。
绿房子 吴同文宅 铜仁路333号
史量才旧居 铜仁路 257 号
经过一年多的写作,新书的问世也使得这位从事设计和修缮工作的建筑师对阅读建筑、遗产保护等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表示:“我们可能习惯了闪耀而炫目的新建筑,但当我们回头仔细注视这些老房子时,一定会发现守护这些历史建筑,是因为城市需要多样性,我们保护的也是多样性。每一本这样的书,都是对这座城市的一次重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建筑的观念还会不断变化,建筑也会不断地衰败和重生,从而见证这种城市的沧桑变化,而我们依然活在这个故事的续集里。”
《风月沉香一条街》,王承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