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或未生育的媳妇被窝里。绍兴人认为这样做能够为没有孩子的人家带去孩子。这种“偷瓜”“送瓜”以招来孩子的习俗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传承。清代同治年间的《南昌府志》有这样的说法,八月:“中秋”夜,妇女暗数高桥桥柱,宜子。妇人结队入园圃中窃瓜菜之属怀之,谓之“摸青”,为宜子之祥。“摸青”与“摸秋”一样,都有祈愿生孩子的寓意。
上文提到两类人:一是刚刚过门的新媳妇;二是没有生孩子的人家。在中秋夜“摸青”“窃瓜”,把瓜菜送到这类人家。这种习俗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有,像今天湖北省的长阳、五峰、恩施这一带的土家族,中秋夜都有“摸秋”的习俗。这天晚上,菜园里的瓜菜被偷了,主人家即使知道也不会去阻止。第二天,被偷瓜的人家会骂,越骂越灵验。
中国传统社会有大量关于家族绵延、子孙传衍的习俗。这种文化基因从原始时代开始传承至今。尊重生命、祈求子孙绵延的基因传续不竭,这也是今天中秋节独具魅力的地方。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今天祈子求子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少了。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得以传递,并构成具有穿透力的生命的延续。
人类将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建构到文学世界中。比如,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过去有一个人救了龙王三太子,龙王便给他一个宝珠。他把宝珠放到米缸里面。从此以后,米缸里面永远盛满了雪白的大米。这个故事体现了在传统社会里,百姓只要能吃饱就很满足了。吃饱饭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但是今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这个宝珠我们可能不会放到米缸里。可见,这种愿望和期盼是具有时代性的。但是这个故事我们今天还在讲,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对于善良、勤劳、诚实等美德的一种赞美。这类故事并不会就此消失。同理,中秋节所蕴含的尊重生命、祈愿子孙绵延的基因,尽管不会像过去那样盛行,但还会延续下来。
作者: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林继富:中秋节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及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