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内容策划,而后由极具天赋的脱口秀演员来演绎,人才缺失的课中国脱口秀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补上。
目前《吐槽大会》段子的质量参差不齐,多来源于网络段子的整合加工,节目很多内容让观众看出尴尬癌;这背后是脱口秀人才缺失的结果,如果人才跟不上,节目就只能长期保持在及格水平。
第二个焦虑是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4月和5月,笑果文化连续进行了两轮融资,因缺钱请不起某明星的梗在节目中也经常出现,很显然烧钱的不只是互联网,脱口秀也是个很烧钱的生意。
实际上,目前的《吐槽大会》离综艺节目更近,而离脱口秀更远,明星才是节目的流量活体,离开明星《吐槽大会》肯定玩不转,而最烧钱的地方便是明星出场费。
一边是必须要烧钱才能请到的明星,一边是沉重的人才挖掘、培养成本,而进钱的口却只有广告收入一个,以及少量的内容授权和商演收入。笑果文化也正在尝试剧场演出来通过买票营收,但目前来看,脱口秀还不具备郭德纲相声式的票房号召力。艺人经济、商演、衍生品这些可以想到的变现方式,目前的脱口秀还远不能企及。
第三个焦虑是文化监管压缩了脱口秀的生存空间。《吐槽大会》第一季第一期就因节目尺度太大,被要求下架整改;经此当头一棒,笑果文化对监管政策保持高度的敏感,绝不触碰高压线;但实际上纯正的美式脱口秀的选题范围多在政治、性、社会新闻、调侃名人等范畴之内;对于中国的脱口秀,前两者已经被监管政策拿掉,仅此就将脱口秀的生存空间压缩过半。而对于被邀明星的槽点,也须要经过明星本人的同意。由此来看,中国的社会环境留给脱口秀的生存空间并不多,笑果文化需要带着枷锁跳舞。
综合来看,一片欣欣向荣的脱口秀喜剧市场留给笑果文化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在中国做脱口秀是一场关于生存智慧和体能的考验。
(责任编辑:于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