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啊,于是乎就称师傅,这一时期出现了年纪大的人称呼年纪小的人“师傅”的奇特现象。
此后有一部分人觉得这种新用法还不错,就接受并流传下来,于是那段时间,单位里的年轻人对着工程师、知识分子也会叫“师傅”了,但这个时候“同志”还只能用来区分“敌我关系”。
师傅的词义发生较大变化同样发生在80年代,不同行业的人也开始互称“师傅”,也不仅限于长者,原本用“同志”来拉近同行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师傅”所替代。
现在“师傅”逐渐由“先生”这样世界通用的词汇所替代,但依旧有人用“师傅”来称呼特定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人,显得亲切而友好,比如,司机师傅。
爱人:基本上前缀是“我的”“你的”
小时候还经常听现实中的人这么说,现在只有看年代剧才能听到这个说法了。
你一定想不到,“爱人”这个词在中国出现是借了五四运动的东风,在自由恋爱的风气中出现的。知识分子们才会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恋爱对象,如郭沫若在诗句中写道:“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那个时候的“爱人”还是用来称呼尚未结婚的另一半,结了婚之后的称呼就各种各样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爱人”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下,广大女同胞们不爱红妆爱武装,要和男同胞们一起加入革命战斗,所有陈腐的、带有男女不平等意味的词都引起了她们的反感。
由于中国传统里没有满足要求的称呼夫妻双方关系的词语,“贱内”听上去不平等,“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色彩”,“老婆”太口语化。因此“爱人”这个含义中性的词就得到了大家的青睐,首先是在干部中广泛使用,后来慢慢被更多人接受。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特殊的革命年代过去,越来越多的新称呼得到广泛使用,“爱人”这个词就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老婆、老公开始占领了绝对高地。
搪瓷:结实耐用的代名词
也许你还能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总会有一个搪瓷杯子或脸盆,即使底部或杯沿贴着各种铝胶布,有一种土土的老派。你不知道的是,在老人家们年轻的时候,搪瓷那叫一个流行,有些也许还是荣誉的象征。
听到搪瓷觉得很土气或者复古吗?其实它有另一个高大上的学名,叫做珐琅。1917年中国就有了第一家搪瓷厂,不过到了1958年搪瓷才有了自动窑,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工艺先进了,搪瓷厂遍地开花,开始了疯狂的“搪瓷时代”。
这一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一个搪瓷风靡的时代背后站了无数中国人民。建国初期,国力薄弱,物资匮乏,“有用、实用、耐用”的产品成为生活首选。搪瓷制品的铁胎结实耐摔,搪瓷造价低又耐热耐脏,于是成为了百姓的日常用具。
搪瓷被赋予了多样的含义,看看印在上面的简单直接的字句就知道了,“为人民服务”传递时代核心价值观;“赠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72”跟古代的鼎似的用来记事;“三八红旗手”奖那是大大的光荣;还有印着红双喜送给新婚夫妇,那就是情谊的见证。
而自从塑料普及以后,搪瓷器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象:结婚没结婚都算
刚才说了在抗日时期的解放区,结了婚的男女互称“爱人”,这样一来大家就混乱了。原先叫谈恋爱的“爱人”,现在结了婚也叫“爱人”,到底结没结?于是“对象”就成了新的称呼恋爱男女的方式。
“对象”本来就是指目标,那么用“对象”代表男友或女友的时候,意思就是“恋爱的目标”或“结婚的目标”。随着时代慢慢演变,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对象”表示已经结婚的另一半,尤其在北方的年轻人中十分常见,就更加不需要“爱人”这个词了。
你看,现在人们又使用“男朋友”、“女朋友”区分未结婚男女,于是“对象”的意义又逐渐变得单一化,在语言学家看来,这个过程尚未完成,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将恋爱对象称为“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