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你都被捧上众人之上的时候,你对生活体验和角色转换都会受到影响。”
网友对于他的这种坚持褒贬不一,但富大龙并不在意,“我特别明白有的人会说这是一种好,或者有的人批评我觉得这是一种坏。其实不过是看你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怎么舒服怎么来,大家也不必理解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喜欢这种安静。”
在浮躁的娱乐圈,他是为数不多的不囿于名利的时代清醒者之一。
对观众负责
优秀的演员,永远是在找寻好角色的路上。
“剧本不好不接,人物太烂不接,时间仓促不接。”在富大龙看来,每一场戏都是需要用心去雕琢的。他从不怕角色太怪,只怕角色没有亮点。
从杨玉富、李天狗、隋炀帝、秦惠王、到梁满囤、齐飞云……这些像是从影视剧里活生生走出来的人物,在饰演者富大龙看来,演员和角色是相等价的。如同佛经故事中的割肉喂鹰,少一根头发放上去,这个角色都不能成活。
这些于一般演员已然很难做到,于他而言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努力磨炼演技,却不宣称演戏是最大理想,只是认死一个理,就是对观众负责。
8岁开始演戏,从1984年的《中彩》到现在,富大龙做演员已经是第35个年头了,他一直用“文责自负”来要求自己演好每一个角色。
在他的理解里,文艺一定会产生导向的意义,哪怕只是审美方面。“特别像今天媒体这么发达的时代,我什么都不说,可能还有很多人去猜测,更别说哪句话会被曲解。所以我们对自己说过的话,做出的作品,一定要达到文责自负。”
因此一个优秀的演员最主要的事情,是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把真正的人性表达出来,让观众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富大龙的很多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探索都入木三分,比如《紫日》里富大龙饰演了淳朴善良的农民杨玉福,亲眼看见老母亲被日军刺成了筛子,朋友被日军用汽油活活烧焦,可他却不忍心用刀刺向日本少女。
国难家仇在前,作为一个人,也无法背叛自己朴素的善恶观。这也是杨玉福最动人的地方,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
《大连故事》中,我们能够在富大龙饰演的齐飞云身上看到他小气、嫉妒。在民族大义和自己之间,齐飞云本能性的选择我活着就好。
其实剖析人性,人的生命可能原本就是善恶交织的,齐飞云身上这些软弱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包括他落井下石的一面,我们也有。
拍《大连故事》时他接受访问,就公开表示挑剧本的一个原则,就是演反派时一定要恶有恶报。作为一个演员,他演戏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明善恶,知道人性,更要永远记住屏幕前有很多孩子。
富大龙还不止一次对外强调过演戏中角色传递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一直形容人像一个球一样,他有各个面,只不过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仅仅是他的一小部分。我从来没有说特意演哪一种角色,我是觉得我演过的角色,都是在表达一个东西——就人性的不同的面。这个角色可能在演这一面,下一个角色也许会演球的另一面,但我希望传递给观众,当我们面对自己人性中的所有可能性时,去选择哪一面发展它,而哪些东西是我们要有意识地规避或者抑制它的地方。”
于富大龙而言,不是只有很严肃的东西是现实主义,一部作品不管它的剧情有多少虚构性,作为一个演员,演这个人物的时候要尽量的让他有根,尽量的让他真实,尽量的让他能和观众之间有共鸣,对观众的生活起到一个好的影响。
他对观众负责不仅体现在角色上,更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
迄今为止,他仍喜欢将自己的影迷客客气气地尊称为观众。他曾在百度贴吧发帖说:“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作品,而不是成为粉丝,因为“粉丝”两个字,显得双方不平等。”大家永远是平等的干不同专业的人,不需要谁仰望谁。
别人开微博,是为了聚人气,拉广告,跑宣传,他开微博的原因是提醒网友不要上当受骗,影迷好不容易等来他出山,不想却是来告别的。
至今他的微博再无内容上线更新。
结语
童星出道年少成名,富大龙依旧与娱乐圈的规则背道而驰。
别的明星生怕没作品被遗忘,他却坚持对剧本的精挑细选,别的明星轧戏挣快钱挣到飞起,他却愿意为了一个角色苦苦琢磨一整个拍摄周期。
这样看来一点都不浪漫,但也一点不虚。
不禁想起《见字如面》里,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中有一句: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
演员纵使是一直在聚光灯下、镜头前的一群人,但归根到底,演员是一项职业。
我们习惯于把过多的荣光、理想化色彩加诸于演员这个职业之上。我们称颂天才演员的神来之笔,标榜对电影之梦的追逐。
崇高的艺术追求固之然激动人心,但是勤勉、踏实地,以“劳动者”的心态从事演员这份职业,无疑是可敬的。
中生代中还有富大龙这样踏实的演员存在,中国影视的希望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