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解决了匈奴问题之后,在外交上采取的是刚柔并济的策略,对于饱受匈奴骚扰的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是安抚或者是联姻的政策。
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说一说乌孙国了。
据说,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给乌孙国的国王送了许多的礼物,希望能和乌孙国达成联盟共同对付匈奴。在公元前一百一十年,乌孙国终于选择与汉朝结盟,用和亲的方式,两国结为亲家,共同对付匈奴。
但是,汉武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他是反对和亲的。可是,汉武帝也知道,当时乌孙国在西域各国中国力最为鼎盛,它的人数和兵力都是在各国中遥遥领先的。
汉武帝算是妥协了,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乌孙国需要先交彩礼,他才能将公主下嫁给乌孙国。最后,乌孙国以1000匹马作为彩礼,迎娶了公主。
这位公主名为刘细君,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她的高祖曾祖分别是文帝和景帝。可以说,她的骨子里流淌的是正统皇家的血脉,她是不折不扣的汉室公主。
刘惜君生得娇羞艳丽,眉目含情,且才情不浅。在汉武帝刘彻的精挑细选下,刘细君就这样被选中成为了和亲公主。但是,此时的刘细君并不知道,她的命运轨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刘细君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一个柔弱的女子不得不跋山涉水去到乌孙国。刘细君从扬州启程,在灵璧的时候,她回首远眺扬州,已是茫茫不得相见,不禁流下两行热泪。
她思念她的家乡,手抚摸着岩石,竟然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手印,就这样留下了一个“灵璧手印”的传说。可是,她的使命由不得她停留。她到了长安,汉武帝赐予了她无数的金银珠宝作为陪嫁,她就此踏上了她的和亲之旅。
她在一个秋天到达了乌孙国,此时,乌孙国水草丰茂,可谓是最好的时节了。此时的乌孙国的国王猎骄靡是一个糟老头子,如花美眷却错付给了这样一个老头子,刘细君怎么可能不悲伤呢?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乌孙国国王猎骄靡也接受了匈奴人的和亲。那个匈奴姑娘是左夫人,而刘细君只是右夫人。古代以左为尊,刘细君的地位居然还低那匈奴姑娘一等,而且,没过多久这位乌孙国的国王猎骄靡就去世了。
按照匈奴的习俗,刘细君要下嫁给下一任国王的。
下一任国王是现国王的孙子军须靡,对刘细君而言,这是突破了汉人的礼仪纲常的。刘惜君坚决抵抗,甚至,写信给汉武帝诉苦,可是,汉武帝明确表示,乌孙国是要和汉朝一起对抗匈奴的,所以,只能委屈刘细君了。无奈之下,刘细君最后还是应允了。
她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于是作《悲愁歌》 ,以表达在塞外生活的艰难与悲愁: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令人唏嘘的是,刘惜君下嫁给新国王后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并且,在此期间,刘细君与新任匈奴王军须靡生有一个女儿,名叫少夫。最为可恨的是,就再刘细君死后不久,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这个女人的下场也是极为悲凉的。
可以说,刘细君在乌孙国期间,积极地和乌孙贵族联络,稳定汉朝和乌孙国的联盟,不让匈奴人从中作梗。同时,刘细君也将汉文化带到了乌孙国。刘细君为游牧民族带来了房子,又发明了琵琶这一乐器。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现今,刘细君墓,坐落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的乌孙山夏特大峡谷谷口。其墓地距夏特古城约8公里,西接哈萨克斯坦,北扼奔腾不息的夏特河,南依巍峨挺拔的汗腾格里峰,东临乌孙山,并且,距墓约五六百米处塑有刘细君的立像。
可以说,刘细君仅仅只是一位弱女子,她的一生固然是带着些许悲剧色彩,而她的一生也因为她的努力而璀璨。
参考资料: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汉代远嫁公主第一人:乌孙公主悲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