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琉璃业历史悠久,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有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炉神庙。据考古专家鉴定,博山的琉璃业起步于600多年前,1982年发现的琉璃炉遗址证明,元末明初博山的琉璃业已具备相当规模。昨日,记者再次探秘博山琉璃。
百货大楼地基现古窑
1982年,博山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的考古事件,那就是在博山第一百货大楼基建工地发现的元末明初的琉璃作坊遗址。经专家论证,为国内已发现的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
刊登在1985年第6期《考古》杂志上的稿件记载:这次发掘共发现大炉1座、小炉21座。大炉的用途是矿石熔化成玻璃汁,小炉则是每座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主要为簪、珠、环等。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瓷器特点和一枚“洪武通宝”铜钱,认定该遗址年代应为元末明初。在该遗址下面的文化层中,出土了瓷器和“开元通宝”、“政和通宝”、“至和元宝”铜钱。根据该文化层出土的瓷器特点,专家将该文化层定为金、元时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当时是抢救式发掘,清理的时间和面积有限,仅限于工程地槽范围内的403平方米,而该范围距现在的孝妇河,尚有70米,而东、南、北三面距河岸最远的近千米(遗址位置三面环水)。仅一次发掘就发现大型炉1座、小型炉21座,足可推断当时颜神镇琉璃业的生产规模。
元代存在不足百年,在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古代社会,一个行业发展到如此规模,绝非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专家据此推断,1982年发现的元末明初的琉璃作坊遗址,不会是博山琉璃的发端。博山琉璃的出现时间,应该推至更早的古代。
早期琉璃产业何以出现
为何琉璃产业这么早就在博山出现?据悉,博山当地的矿产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琉璃生产需要多种矿石原料,《颜山杂记》中所载马牙石、紫石、凌子石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种。博山境内层峦叠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造就了博山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博山区志》记载:博山有莹石矿2处、重晶石矿9处、长石石英矿3处、铁矿20处、铜矿2处、铅矿2处。紫石即莹石。另据古书记载,马牙石产于博山两平和淄川昆仑,凌子石产于博山甘白峪、奎星楼等处。古法琉璃的各种原料,博山基本都能自给自足。
在博山琉璃业中还广为流传一个说法,博山琉璃发源于姚家峪。《颜山杂记》的作者孙廷铨在清代声威显赫,他就是来自博山的一个琉璃生产世家。博山的琉璃世家孙氏家族谱系,为博山传统的琉璃手工业形态留下生动的家族史料。
根据《炉神庙碑》记载,博山参与创建炉神庙的39人中,孙姓2人;“施财善人”11人中,孙姓1人。同样是明万历年间的《醮会碑记》载,与会14姓23家,孙姓1家,而姚姓、徐姓各4家。孙氏家族并非博山琉璃业中最大的家族,由于孙氏家族出了孙廷铨,因而保存了一部完整的孙氏家谱,留下详实的资料可供参阅。传统的琉璃手工业对当地百姓生活方式的影响至深。专家表示,不排除博山元末明初琉璃作坊有着官营的背景。
(晚报记者 赵瑞雪 通讯员 韩裕)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