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张专辑之前摇一摇。因为果肉沉在地板上。这张唱片的前10首中使用的修辞手段、表达手法,甚至作品中呈现的色彩感都几乎全部有。
趋同的。在一片乱有感觉的、刺眼重叠的昏黄色块冲击下,不断使用有序的排比与反复,将情绪层递,忧郁之余又有些歇斯底里,而且充满了想象力。 这些有序、癫狂、非常奇妙的军姿式队形,全部都是为最后一首歌埋下的伏笔。 这首歌就是专辑的同名单曲《乘喷射机离去》。 在听这首歌之前,回顾前面十首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所指之物:爱的负面形态。 无论是《找到爱情》里展现的对爱的渴望与模糊的不确定性。《找一双鞋》中对相爱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爱情品质的过高追求所形成的对自身要求的吹毛求疵。《爱人有问题》、《应该》、《恶习》、《你想干嘛就干嘛》……这些歌曲的内容都是对情人的控诉。还有《贫血》与《呕吐》中对前任两极化的病态追忆,《黄色女孩》隐晦传递出的碎片化三角关系。 这些内容都是有迹可循,甚至完全是直接而生硬的,但在《乘喷射机离去》中,一切主旨都化作模糊不定的尘烟。我们所感受到的内容是究竟是失望,还是希望?听出的内容是爱情,还是政治?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听者自身了。 为了播放方便,流行音乐的长度一般都比较短小,大多控制在三分半钟左右,也有很多更短的,譬如说这张专辑里的《窗户上的猫咪》很无聊,一首乖张泼辣的怪味小品,长度不过才58秒。6分钟以上的歌都非常难见到。 但《乘喷射机离去》呢,足足有八分钟,在这八分钟里,夏宇的鬼才得以任性挥洒泼溅——这两个女生都是又有想象力又有点造作的黄色女孩,他们似乎是想到哪里走到哪里,小酒馆、游行的大街、西瓜地,唱歌、朗诵、模拟飞机飞行,当陈珊妮一边不厌其烦地“喔哦唔~喔吼哦~”一边重复“有一天可能 非常可能”这一小段Hook时,我们已经完全来不及思考谁是鼓或者鼓槌了,光是感受这股杂混、跳跃的升腾所带来的快感,就足以令饥渴的耳朵和身体得到满足。 尽管这首歌是如此地有趣,但陈珊妮后来去很少再推出长度如此的作品了,我想不只是因为她从来不肯做雷同的音乐。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时不时有现场的观众抱怨“我膀胱快爆掉了”。四季末的唱游 1996
我倒是有听过很多人说这张专辑是陈珊妮最“摇滚”的一张专辑,但即便是重听过十万遍,我也没有丝毫打算要认同这样的说法。 我认为这是陈珊妮第二摇滚的一张专辑。 当然如果有人要谈论到这张专辑里浓郁的青白色英伦磁场,以及那种在吉他声墙下摸逼狂嗨的自赏风格,是没有一张专辑做成这样的。 但摇滚当然不可能以编曲风格至上的角度去谈论——如果你说逃跑计划比谢金燕要摇滚,我会凌空劈叉把你一分为二。 所以我觉得陈珊妮最摇滚的唱片仍然是她的第一张唱片:《华盛顿砍倒樱桃树》。 当她从细小的夹缝间钻出来,发出畸形巨婴般凶猛的吼声,徒手劈开严肃世界的横截面。 那些瞬间她是足以开天辟地的。 无比摇滚的当然还有1997年,台湾妇女运动的重要先驱彭婉如遇害后,她在女巫店所举办的长达1个月的现场表演。 摇滚乐是与社会的呼吸产生着联结的,这个时代每一次跳动,或出血,都被摇滚音乐人们记录、表现和悼念。 这些表演里的新作品被录制下来,收录到了1997年发行的live专辑《当坏人还没变坏的晚上,在女巫店》当中。 说起《四季末的唱游》,它的核心是什么? 与其说是摇滚,我所感受到更多的,是“事与愿违和自弃的垃圾式感伤”。 在这张唱片里,卑微的内核尘嚣尘上,她将自己描述得毫不重要,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夹在男性的指尖,微不足道地放下身段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引诱。 最细腻的一首歌是《咖啡因》,她透过文字将环境具象化,在意象转换间渗透了虚无的主题。 在其他的曲目里,我们感受到稍纵即逝的暖意、毫无希望的渴求以及迫在眉睫的销毁。 这些如暗流般沉潜的负面心态镶嵌在她为女性自由发出的呐喊中,倾洒在无情人间的垃圾堆里。 她似乎找到一个非常适合烘托情绪的方法,就是把一句话不厌其烦地重复起来,“我来自一个地球,渴望一种自由”“你像夏天只爱自己,我却等你一个四季”“可我有长长的头发诶”,这些句子每叠加一层,绝望的情绪便庞大一圈。 然后她也开始玩一些新东西,比如《超速》里那些摆脱夏宇独立创作的不连贯碎片和隐藏曲目,以及《四季》中开始转变的唱腔——由呐喊转化为吟咏,这使得陈珊妮的作品分裂出了更多异化的可能性,也是她后来更加商业化的契机。 当然说了那么多,我还是不太喜欢这张专辑,尤其是《卫生纸与我》以及《抽烟》这两首歌,当她试图以非常芭乐化的古老词汇形容自己独特细腻的感伤时,气质瞬间凋零,很令人遗憾。
我从来不是幽默的女生 1999
推出《我从来不是幽默的女生》之前,陈珊妮已经有两年没有出唱片了——友善的狗创作的好音乐跟市场的喜好完全背道而驰,接连亏损,要运营下去,已经十分艰难——一年一专的陈珊妮,已经连续推出了四张唱片,虽然质量上乘,但完全无法为主流市场所接纳,所以都是赔钱货。 但在1998年,友善的狗签来了一个新人——林晓培,陈珊妮为她写的《烦》,竟然瞎猫碰上死耗子红起来了,登上了当年Hito年度百大单曲的第7名。林晓培靠着这张出道专辑,还拿下了隔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新人,当时可谓前途坦荡——后面她那些迂回曲折的落魄情节,我们暂时按下不婊了。 于是,陈珊妮在1999年3月25日,顺利发行了自己的第五张个人专辑《我从来不是幽默的女生》。 这张专辑无论是和初出道时的暴力唐突,抑或是后期的精细华美比较起来,都显得很尴尬。 它失去了一些纯净的诗意,也缺少更细致的凿磨,陈珊妮或许正处在一个转变的磨合期。 在那些名字为两个字的歌曲(夏雪、过期、好话、远行)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寻到《四季末的唱游》的气质,大段的重复、排比,缓慢的前进步骤,摇滚乐与电子的窜动,还有悬浮在尘土之上的褪色痴情。 她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大喊“不懂”,但并不打算为这些“不懂”做出什么改变。 《美丽的女生》是一首特别的女权作品,她不像近几年那些刚刚开悟的大女权家,先把自己锁在男性胯下,再大唱“我不是你的女孩”或者“你根本犯贱”。她根本就不屑像以前那样在作品里安插讨厌的男性角色(例如《听美人鱼唱歌》中的王子)以供嘲讽或打倒,她完全不在乎男性,一心歌颂女性,自娱自乐,美出了舒适度。 《监视》选取了一个更吊诡的角度——以被窥探者的视角歌唱监视者。当放大三倍的歇斯底里找到了合适的角度平稳降落,就不仅是一首流畅的、衔接自如的作品了,也为提升专辑的hook度做出了极大贡献,让走到中段昏昏欲睡的听众提起了精神。 当然陈珊妮应该不太希望听众们保持在过高的嗨点上,《好话》和《肥胖者的悲哀》都是摧毁情绪的过山车之作。特别是后者,奶油味和散漫的吉他联合产生了破罐破摔的绝望感,下一首歌应该是《烧炭》而非表现平平的《远行》。 这张专辑在在商业与另类的尺度上的折衷表现并没有减缓友善的狗的倒闭,实际上,在商业气氛不那么重的作品已经无法得到消费者青睐的时代,友善的狗推出每一张唱片,都相当于大出血。 这里要特别谢谢黄韵玲和红蚂蚁合唱团的两位团员:沈光远、罗紘武,谢谢你们在独立唱片如此不景气的时代,仍然为陈珊妮推出了四张录音室专辑(我都有收)和一张现场录音专辑(我以后会收),谢谢你们让已经有点糟糕的台湾乐坛变得不一样。 那首经常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情歌的《来不及》,我想,陈珊妮不止把它献给了逝去的亲人,也献给了那个一去不回的台湾唱片黄金年代。
完美的呻吟 2000
友善的狗倒闭以后,陈珊妮顶着金牌制作人、另类大才女的光环来到了魔岩,在魔岩结束营业的前一年,2000年底,发行了自己第一张不那么单打独斗的唱片:《完美的呻吟》。 她把编曲的职责全权交付给来自香港的Minimal,还拉来了最爱的吉他手秀秀,顺便献出演艺生涯第一支合唱曲《电车上的情侣(ft.黄耀明)》。 这次,她甚至选择翻唱他人的作品——2000年恰逢薛岳逝世十周年,陈珊妮挑出了这首在薛岳的作品中不那么打眼的《你在烦恼些什么呢?亲爱的》令其再焕新生,这首歌的作词人也是李格弟,就是那位写出了独一无二的《乘喷射机离去》的夏宇。 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是,她终于做了一张“全情歌”专辑——从《华盛顿砍倒樱桃树》到《我从来不是幽默的女生》,她钻研社会新鲜人在夹缝之中的生长姿势,创造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刻板印象的碰撞,往那些失去灵魂的人身上泼油漆……她也写情歌,她第一张专辑里就有一首歌的干净利落地命名为《情歌》,可是爱情在她的视角里没有成为绝对主角。 但可能是因为《来不及》的声势高昂,也可能是新公司对于市场角度的审慎,所以,这张专辑采取了“全部写情歌”这种非常稳妥的策略,反而开发出了陈珊妮的更多面向。 《完美的呻吟》更像一张情色大碟,如果要穿凿附会,非说这是一本约会性爱日记也情有可原——去年写《后来 我们都哭了》的时候我就用了这样的写法,不过因为《后来》里面有一首歌叫《验伤》,便添上了一股暗黑邪魅的SM氛围,《完美的呻吟》却展现了更为纯净的性爱——在《你太好看》这样的花式鼓点赞美声中,《电车上的情侣》听着蝉鸣声相拥回家;《完美》的游离电子展现出少女在恋爱过程中的别扭姿态,创造了挑弄性欲的做作香氛;经历了《缓慢》的柔和前戏,在绵延不绝的高潮产生的《幻觉》中,她痛快地发出了《呻吟》;最后的情绪又是那样的急转直下,隔年的《6月29号》这个纪念日,所有漫长前奏的《等待》都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只能为那个负心的人《红眼睛》;但最后这首《你在烦恼什么呢?亲爱的》在星光熠熠的合成器中带来了抚慰和希望,我们完全能听出,这个故事的主角摆脱了灰色。 我非常非常非常爱这张唱片,正是因为她除了更加精细与富裕的制作,越发妖娆而花俏的嗓音之外,更有如此完整的故事线可供联想——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很喜欢随意开脑洞这个原因。 也因为都是情歌的原因,这张专辑有很多歌曲适合商演的时候唱:《呻吟》、《你太好看》、《红眼睛》、《完美》,搭上《后来》那张专辑里的《您兴奋了吗》、《尼可拉斯》、《情歌》,几乎已经组成了陈珊妮的音乐节走穴必备歌单。 可以说,《来不及》为陈珊妮与大众之间的的隔阂切开了裂缝,而《完美的呻吟》,在柏林墙上砸出了一个大坑。
后来 我们都哭了 2004
在音乐上,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刻薄的人。 我不会去推崇退步的、从庸的音乐,也不屑表扬眼高手低的作品——因为眼高手低等同于装逼失败,这比庸俗更可怕。 所以当那群快男快女在文案里宣称自己是“音乐萎靡时代的一缕亮光”,“留给时代瑰丽的思考”时,我会去细听他们的音乐——但我从中听到的,无一例外充盈着比犁地老农民的草鞋还土的内涵,当快男超女系选手们一一宣称自己做出了大突破时,我仿佛看到黑色直发长相平庸的顺子在《And I Know》里唱着“我承认自己有点野”,这比在家打飞机被我爸撞见还要尴尬。 因为天娱没有给我打钱,所以碰到这些专辑,我都不会留情面讲半点含混中庸的话——我只会直言这些歌手的作品“几乎”都是垃圾。 当然安又琪、郁可唯、张靓颖、刘惜君等等等等歌手,早期都做出过不过的唱片,或效仿日本,或卖弄音色,都有可听之处。 但是当安又琪签入乐华、郁可唯在传统个性、温水文艺与都市情歌的定位之间失去方向、张靓颖弱化R&B色彩转型做舞曲天后、刘惜君的音色卖无可卖……弊端便一一显现出来。 我再说一遍,张靓颖最近和那些国际大牌合作的舞曲,还有刘惜君去年出的新专辑。都是垃圾。 我说“再说一遍”,是因为我好久以前就说过了,而且一不小心,还收获了网友们点的几个“有用”,结果被一位恰好很爱张靓颖和刘惜君的小粉丝看到,他怒不可遏。 给两位秀女的新作品打了五星的他,迅速就私信发豆油骂我,当然还是那些一成不变的话啦,傻逼,臭婊子之类的——我已经百毒不侵了。 不过当看到他迅速给陈珊妮的《后来 我们都哭了》、《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都打了一星,并称呼陈珊妮为“过气台巴子”以后,我的瞳孔不受控制地上浮了三公分——傻逼,陈珊妮什么时候红过? 陈珊妮的声名,由始至终没有在群众们的耳朵里如雷贯耳过,当奶粉们得知蔡依林曾被陈珊妮评委十大烂歌手之一,当三叶草获悉拜金小姐击败SHE获得了金曲奖最佳组合,陈珊妮这个名字是用来承受辱骂的。 她写过很多好歌,最红的《烦》成为HITO年榜前十,但她自己,似乎还有一首《情歌》因为成为《失恋33天》的插曲而略有人知。 《情歌》很火吗?算不上。时至今日,我在微博搜索陈珊妮的名字,仍然能滑到很多人在分享陈珊妮1994年那张专辑里的《情歌》,配上2004年版本的《情歌》歌词——陈珊妮对于更多的民众而言,只不过是表达自己“文艺小众”气质的最便捷通关秘钥,虽然专辑无法像陈绮贞和苏打绿那样卖破万张,但“暗黑女王”在Indie界也颇有来头,他们没听过何欣穗、黄韵玲、潘越云?没关系,知道一首陈珊妮的情歌就够了。 分享94年的歌,并配上04年的歌词,无伤大雅,毕竟,根本没有人会点开去听他们分享的音乐。 这首过了很久才大火,并经常被人随意认领的《情歌》,收录在陈珊妮暌违四年的第六张个人录音室专辑中(97的live不算录音室专辑),它的内容与结构,和2000年发行的《完美的呻吟》太相似了,但当这种相似被一千多个日子打磨,就拥有了往深处穿凿的可能性。 与《完美》相比,《后来》在节奏上更快轻快、流利,咬字愈发妩媚,制作剥离了上个世纪的拖沓色彩,色调也往深处走,成为了诱人的黑色——她所展示的,不仅是不拖泥带水的放大情爱,还有微弱缥缈的Cult色彩,《尼可拉斯》的金属重器是崭新的,《验伤》的SM意味是越界的。这些比情爱更进五公分的情绪,展现了一个音乐人的新觉悟。 如果说《完美的呻吟》是一张情爱、性爱大碟,《后来 我们都哭了》则是一张充斥偶像崇拜主义的虐恋大碟。 而这其中并不缺少流行的元素,《风景好》、《您兴奋了吗?》、《醉人的诗意》、《尼可拉斯》,在加上上张专辑里我提到的几首歌,已经能够凑成一张完整的陈珊妮音乐节走穴歌单了。 真抱歉啊,公主,我的尖锐经常殃及池鱼,害你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攻击。 但我想,那些傻瓜不配听你的音乐。 而真正聪明的家伙,会懂你的好。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2008
那……我今天要谈论的这张专辑,名字叫做《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我真的很怕谈到这张专辑,正如我不敢跟不太熟的人推荐陈珊妮一样。 为了在简单生活节的舞台里挤到最前面的位置,我和宛河西一起唆弄前排的女生:“美女,你去听许巍吧,陈珊妮就是个绝经的八婆,没什么可听的。” 但,我虽然很敢在调侃陈珊妮的时候用上一些过分的字眼,但却不知道如何去描述陈珊妮的好。 “汤川,你最喜欢的女歌手是谁?” “陈珊妮,虽然唱得不怎么样,可是写的东西很好。” 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我也曾经对别人说:“只要听过《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你就不会不喜欢陈珊妮。” 可是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用,他们爱听《你太好看》、《完美》、《红眼睛》……甚至是《低调人生》或者《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可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这张唱片,在他们的耳朵里并没有很讨喜。 我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少有乐评人之外的种群会试图去探寻一张唱片展现的内涵和进步,他们更倾向于让流行音乐成为宣泄情感的通道或者沉沦在适合抖肩的节奏里。 而陈珊妮的专辑,基本作用是催眠——但催眠也有白噪音啊。 那么,我究竟应该如何去介绍这样一张不流行的流行乐呢? 我思考了非常久,时间跨度不短于一年。 最后,无非就是坦诚地把听到专辑里的这些歌时,所承受的感动、雀跃和欢欣,毫无保留地告诉你罢了。 第一首歌是《离别曲》。 简约的钢琴让底色素净起来,乱窜的电流却让留白的部分拥有了色彩斑斓的可能性,副歌段选用的是什么音效?风铃的碰撞?玻璃棒?在我听来,那是整整一个夏天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蝉所释放的短暂欢愉,而弦乐也适时来串了个门——这一切都像夏天了,倾斜的阳光刺在脚背上,后颈津津地渗出汗来,散发出细腻微弱少女香气。 我知道这是一首遗憾的歌,但陈珊妮云淡风轻的笔触令我觉得轻快无比。 但专辑的同名曲《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就没有那么轻松了:警世之钟和招魂的铃铛循循打来,陈珊妮的重重诘问如同赶尸队里的唤魂人,先推进,再引诱,她的问题究竟会吃掉你,还是把你敲醒? 当同名歌甩出这样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之后,陈珊妮却没有继续进行更多哲学性的思辨,她迅速将专辑主旨重新落回那些谈情说爱的歌曲上,当然陈珊妮式的谈情说爱并非花言巧语,而是陈述爱情的多种可能,在罗恩妮的弦乐与DJ小四的电流中,她陈述了卑微的渴求、背叛、爱而不得的清醒以及笔墨隆重的失去。 《如果有意见事是重要的》显然不是一张基调明快的专辑,但预购时附赠的《粉红色Demo》就大不一样。 除了用弦乐和电子音效仍然很出众、和专辑气韵相通的《寂寞的诗》提醒听众们不要忘记主题之外,《当倾斜的倾斜重复的重复》带听众复习了一遍90年代中后期与社会共同跳动的、尖锐的、摇滚属性的陈珊妮,《粉红色》和《抒情歌曲》这样短小简单的作品,则暗暗为三年后两张青春期大碟埋下伏笔。当年听到的时候只觉得这张Demo制作精良,胜过很多二流歌手制作的平庸内容,如今一回想,却发现她早就如此轻而易举地为将来埋下伏笔。 我好像真的没有办法精准地表达这张专辑的内涵,虽然这张专辑我已经听了好几百遍了。 不过真正好的唱片经得起更细致的推敲——我总会再重写陈珊妮的。
I Love You,John 2011
陈珊妮98年之后在音乐圈内势入破竹,不但两次凭借给别人写的曲子入围金曲奖最佳作曲人,更凭《后来 我们都哭了》和《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获得了金曲奖最佳年度专辑和金曲歌后。 这两张最成功的专辑,封面乌漆抹黑,弦乐与电子的交织也并不明快,自然而然地令群众们对她产生了第一刻板印象,于是,陈珊妮获赠了一个“暗黑女王”的头衔。正当大家期待她带来更加深邃的醒世箴言时,她把墨镜一砸,跳出了老百姓们为她臆想出的Wonderland,又成为了我们记忆中的拜金小姐。 这个时候,很多路人震惊啦!诧异啦!完全无法接受啦! “我们的暗黑女王怎么变成这种小清新了?” 你妈才是暗黑女王,你们全家都是暗黑女王。 纵观陈珊妮的音乐历程,1994年初出道,她是在城市夹缝间无所适从的都市病患,从赤彤彤的专辑里晒出阳光的焦黑;1995年的《乘喷射机离去》里,她是冲破囹圄肆意翱翔的脑洞少女,黄澄澄的油彩大脸上涂鸦着变态少女和范晓萱的芳名;1996年,她又在英伦摇滚中成为了自赏的垃圾桶,青白色,是青白色,青白色里渗出惨淡的灰,这他妈也并不是暗黑!97年她是橘色的,在一片暮色里为这个混沌不清醒的时代高歌,提醒年轻人们别做太多梦,提醒年轻人们珍惜白天的时光——因为那个动乱的时代,有很多生命在深夜里无端消失,每一寸白昼都不可用来眠梦。 99年,00年,牛皮纸一样的颜色与质感,卷曲、翻折的她,又是杂乱的,快乐与哀愁在她身上同时摊开,她往两个极端的方面延伸,爱情和死亡、端赏和废弃——黑色太肤浅了,黑色无法概括陈珊妮。 04年,08年,你以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给陈珊妮套一个像专辑封面一样黑漆漆的名头,但《风景好》、《醉人的诗意》、《苹果花》都不认同你的看法,《后来》附赠的玫瑰、《如果》封套上反射着光的假发,都驳斥着你的说法,陈珊妮也不屑你的说法,她有一张demo叫粉红色,2008年她还在用不同于标签的颜色往自己身上涂抹:“我是粉红色……我是粉红色……” 可不正是嘛!2011年,甩那些庸人的嘴巴,让我们来当粉红色吧! 她采样拼贴出来的电子声效,挂上城市轻电音的头衔,散发出拜金小姐系Shibuya-kei一样的摩登都会娃娃机香氛。这张唱片是如此地老少咸宜、朗朗上口,上一秒英国伦敦的Adele女士听着进行曲样的《I love you , John》裸体坐在浴缸里大啃鸡腿,下一分钟台湾省台北市的短发台妹 Amber Kuo 耳朵里塞着《Bitte》的低音碎拍在地铁里急速奔走争当职场大丽花。 《I love you , John》 没有要给你施加压力的意图,因为陈珊妮出道多年以来给大家施加的压力已经太多了,她现在很成功,凭什么不做一次少女,没拿金曲奖又这样,这是2011年最棒的一张舞曲专辑,这甚至可能是陈珊妮卖得最好的一张专辑。 当然陈珊妮在这张专辑里的少女样,不过是可乐王式的佯装无脑,当很多人爽快抖腿享受专辑里的明朗HOOK时,是不是也听见了“美好人生副歌怎么唱,听起来才动人有思想”这样清凉的忧郁呢? 我想写信给陈珊妮,告诉她:“你真的唱出了动人又有思想的粉红色Hello kitty式美好人生,《我爱你约翰》是全世界最好听最好听的舞曲专辑。” 不许反驳我,我今儿个就乐意这么说。
低调人生 2013
没人想得到上一张专辑还青春红粉如同凯蒂猫的陈珊妮,会瞬间变成坐在Muji里面无表情地翻着白眼,吐出一句“看什么看,你妈死了”的性冷淡女王吧。 我想这正是陈珊妮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旧有可能性上不断推翻重组的她,建立了一个新的音乐人格——编曲配角化、人声也不抢戏、旋律的变化性和记忆点都大幅削弱,文本内容成了唯一的主要标准。 当我看着这本书——啊不,听着这张专辑时——时不时要在心中对这位用字流丽精准的修辞学专家加以敬意。 “忧郁是一下笔就倾斜的线”,这在我心中,是与张爱玲写裁缝“酸酸一笑”的形容一样高明的,不施重笔,却巧妙地描摹出忧郁不可预期、难以调控的纹路。 两人关系的画面质感则更像电影,人物、情节、情绪、动作兼具,抒情的内容也得以延展——不止是在这首歌里,在《低调人生》中,每一份情绪都被她信手拈在掌心,撒进歌词里——他写的是忧郁的我、是造作的我、是颓靡的我、是不安的我,所有的情绪都被她的修辞推出了声色,她是个完美的情绪表达者。 显然,《低调人生》是一张在文学性、情绪性与影像性上格外出众的专辑,它已经足够打动很多路人,但这不是一张能够让老粉丝一听就觉得惊艳的专辑——因为我们见识过太多陈珊妮的卓越瞬间,《低调人生》可能是优秀的,但她未必能进入陈珊妮个人专辑的第一梯队。 她仍然在流行的因素之外添加细微的声效轨道,不过这些细节的增益并无法使人从昏昏欲睡的场面中苏醒过来——实际上,如果再多循环即便这张专辑,我可能要直接晕倒在电脑前面了。 可是,如果你是一位饱受失眠之苦,或者急需快速戒欲的听众,我非常建议你听这张专辑,她比小娟还要性冷淡——毕竟小娟的作品里令人发笑和作呕的成分太多,听完也有可能愤怒得睡不着。
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 2015
“就随心所欲地写些当下在意的事儿吧。” 陈珊妮的这句话,让她请来的这些牛鬼蛇神都宽下心来,填出许多令人想骂娘的词。 这些身份职业性格才华都迥然相异的初登场填词人们啊,他们所触碰,所珍视的每一丝空气,都无法罗列于同一层平面表示,唯一使这些作品缠下不可离散之根的,只有陈珊妮的旋律了。 所以我说,还是把每一首歌都拆分开,独立评价比较好。 1.《漫天纷飞的银杏森林》——“亲爱的,对不起,我没变更好的自己”( 填词:骆以军) 竖琴加吉他,追逐遁走的旋律,搭建起蝉鸣聒噪的夜晚里,一片轻若鸿毛的心。 骆以军是个读书人嘛,所以他好不容易填个词,难免要掉掉书袋,多塞几本经典的名字进去作数——当然,他可不是随便填的,人家说了,有特意找过识音韵的朋友参详呢~ 这些任性组织的短语看起来零碎,但如果以《漫天纷飞的隐形森林》作标题,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可以假设骆以军像卡尔维诺一样狡猾,设计了抽象的场景,需要我们自己来旋转视角组装拼贴。 可被过度解读的意象构成人生,它看上去不够美好,但留下了温柔的伏笔。 而且,如果把歌词里“亲爱的,对不起,我没变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当成公主对新专辑糟糕质量的歉词,再往下听一听,大概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Rating:4.8/5 2.《游戏》——“请你,陪我一起走下去,在游戏通关前,不要放弃”(填词:鲍鲸鲸) 这段歌词刚释出的时候,我一点好感也没有——因为我不晓得,糟糕之后还有更糟糕的作品。 身为一个靠豆瓣直播贴走红的姑娘,鲍鲸鲸确实没有什么文学底蕴:她一以四季为基底开枝散叶,就已经昭示了作品本身的局限性——倘若要继续紧锁住框架写命题作文,难免落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俗套陷阱,她终于没有跳出来。 而且“春夏秋冬 渲染画面”“蛛丝马迹 一念之间”这样平凡的词汇和短语,没有调动任何新鲜感——还好音韵是服帖的,所以合格。 再者说,公主都唱了:“请你,陪我一起走下去,在游戏通关前,不要放弃。” 能不硬着头皮听完吗? Rating:4.0/5 3.《那日下午》——“应该会哭吧,你说应该会哭吧”(填词:蔡明亮) 还好流行歌曲不会太长,还好这首歌的制作人还是陈珊妮(她这辈子做过的大多数音乐,还是遵循着流行音乐规则的),而并非是蔡明亮。 不然,大概“应该会哭吧”这五个字,会反复循环大概十个小时之久。 可是你如果说,“这一定超烦。” 我说不会,我爱死了。 情绪堆积起来,又以平静的姿态散开了。 仙气凝聚起来,又以人类的语气落下了。 我们会不可避免提到“极简”,“爱”,“重复”,“眼泪”,或者那个贴了专辑题目的,“悲伤”。 这大概是创作者者希望我们感受到的。 但文字里不描述的, 声音里没捕捉到的, 乐器里未震动着的。 是不是也属于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呢。 我想如果是蔡明亮和陈珊妮的作品,就一定有。 Rating:4.75/5 4.《我不是在悲伤的想念你》——“我想起你 但我想 我不会 全部说给你听”(填词:丁丁张) “很左小祖咒啊,这歌名。”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 我去翻了一下丁丁张出过的那些书的名字:《世界与你无关》《人生需要揭穿》《原来,你没那么爱我》。 白眼上翻长达50秒之久。 他跟鲍鲸鲸水平没什么差异,都堆叠了不少廉价的意象,但陈珊妮给了他很流行的旋律,所以这竟然还算是一首不错的歌…… Rating:4.0/5 5.《Shut up》——“天地 不在乎 人类写的哲学信仰 不指导 厨房漏水”(填词:聂永真) 聂永真如果去给田馥甄写词,那才叫物尽其用呢。 一小节中用两个或以上的“的”、“了”,立马就会格调大失(包括后面那首《致想要亲我的》)。所以虽然聂大设计师搜肠刮肚找了一些稍冷意象出来造势,仍然未能掩盖填词功力的不济。 而这次公主的编曲无济于事,为了将所有歌曲往同一个无曲线的平面上拉,她并没有把这首歌往更幽深的境地里造。 于是这一首歌,要我说,完成度不佳。 Rating:3.5/5 6.《周日晚间忧伤》——“噢 天哪 再见好时光”(填词:“个人意见”陈祺勋) 有谁在期待个人意见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吗?反正我一开始就没有——因为他的毒舌还没有gogoboi有趣。 如果公主欣赏这样的幽默,大可随意找一个综艺咖来填词就行了——因为这歌词路人到过了头,非常非常过头。 以作品整体状态来看,仍然是简陋的一首歌。 Rating:3.0/5 7.《流沙世界》——“所谓温柔相待啊 只是停留于爱恨啊 哀愁啊 一念一瞬”(填词人:韩松落) 鲍鲸鲸和丁丁张一样没什么文采,而韩松落和骆以军一样爱引经据典。 他其实早在给公主写歌之前就用过流沙世界这个意象,比如写王菲,再比如自己新书的宣传语:在流沙世界里飞奔,在速朽世界里行走……而他当时提出这个概念时,引用的是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生活》中的内容:“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个人的成就无法固化为永久的成就,因为资产很快就变成债务,才能很快就变成无能”。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一切事物的恒久性、持有型、坚韧性,都是无以复加的危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像是在流沙上行走,在薄冰上起舞,必须迅速生活,时刻保持警觉,勘察世界的最新进展,不断“去除自身过期的属性”,以免“死抱着不再被看好的东西,害怕错过了掉转方向的良机”。 于是他在这样稳固的地基上雕梁画栋,写出了整张专辑里最有重量的一首歌,而且他确实贴近了陈珊妮固有特质里,绵里藏针的颓靡感——所以公主在编曲上也下了狠手。 Rating:4.5/5 8.《星光下我记得》——“爱你这颗星 三生有幸 其他光明 都不再惊喜”(填词人:七堇年) 这首歌让我想到孙燕姿的《克卜勒》,那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浪漫之唯一性。 当然七堇年的歌词并不能说手段多高,事实上,主歌时一直在较低的水准之中游移,但副歌一进,“爱你这颗星,三生有幸”竟然跟旋律产生了严丝合缝的紧密感。 算你还有点才华,七堇年。 Rating:4.0/5 9.《致想要亲我的》——“看起来你本来 是想要亲我的来不及加冕你 南瓜马车哪里去了”(填词人:鲸向海) 暴殄天物第一名,全专最骚包的旋律,给了最不会填词的人之一,光是频繁出现的“的”“了”儿子已经让人扶额叹气,还好“青鸟振翅表示: 苹果坠落也暗示:看起来你本来,是想要亲我的”这样的歌词,产生了暧昧的羞耻感,否则,哪怕是为了编曲中的工业噪音鼓点,我也要破口大骂鲸向海130天。 Rating:3.9/5 10.《不是坏蛋》——“我是散养的 我是走地鸡”(填词人:欧阳应霁) 我要骂娘了,欧阳应霁真是个美食家。 Rating:0/5 Bonus:《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这微整形的宇宙 美丽过剩的哀愁 无人能背诵 白纸黑字的一页脆弱”(作曲:林宥嘉 填词:陈珊妮) 这首歌,尽管编曲无甚新意,旋律也写得平平,甚至不少人大批歌词写得套路化。 但当我从中听到毫不掩饰的叹息声时,我确信它是值得被爱的。 btw,很多人轻信了“悲伤”这个词被民谣歌手和九流文青们滥用到无格调,但你见过“悲伤”和“下载”的极端组合吗——这才是陈珊妮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Rating:4.5/5 丨 E.N.D 丨 今年,陈珊妮已经46周岁了,而华语流行乐坛有太多“正在”和“即将”,因她而发生。 音乐与她相关,世界与她相关,这个世界上拥有共同频率的我们,与她相关。 她的音乐有一天可能无法被你嚼出味道,她在你心目中的印象可能只是晶盏莹洁白色墙壁上的一颗苍蝇屎。 可是在我眼里,她永远活色生香。 因为我感受到了那个,正被她感受着的,微妙独特的世界。 她是我的灵感之光,永恒之火,细微情绪的描摹者。 我的诗意的表象和筚路蓝缕的末知。 46岁的陈珊妮,我不信她会以一种“平庸”的状态活下去。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每周荐书”,获得每周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