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口的战争充分反映了荀彧的勇猛和果断,使人们对这一情景由衷地信服。公元前468年夏天,荀彧又率师讨伐政局,驻守东区(今河南副区以西)。郑国清王世充和国参(子)紧急使节齐国,请求齐国帮助。
dc-0c5be6a8ec3c?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4" width="494" height="324"/>
晋国六卿之乱期间,郑、齐二国就已经是同盟。见盟友前来求救,掌控齐国国政的陈成子(即田恒,亦即田常)三日内召见齐国战死将士之后,逐一对他们进行抚慰。在见到颜庚之子颜晋之时,陈成子说道:“当年你父亲在犁丘之战中战死,因为国家多难,还没来得及抚恤。如今奉国君之命赏给你一座城邑,请不要辜负了你父亲的功劳!”
抚慰一结束,陈成子立刻就率军出征了。可当齐军行进到濮水(今山东菏泽北)边时,突然天降暴雨,军队一时间无法渡河。见此情景,国参心急如焚,上前催促陈成子:“大国军队就驻扎在敝国屋檐之下,所以才前来告急。如今军队再不前行,恐怕就来不及了!”
陈氏掌控齐国国政之后,多次外战都惨遭败绩。这次救郑如果再无功而返,陈氏的威信怎样才能树立起来?因此陈成子也急了,披着雨衣、用戈当拐杖站在山坡上指挥渡河。有战马不肯前行的,陈成子还上前鞭打,助其前行。
听到齐军如此奋力向前,荀瑶顿时心怯,打起了退堂鼓:“我占卜与郑国作战,却没占卜与齐军作战!”随后,他就率军班师了。
临走前,荀瑶还故意派人去恶心陈成子:“陈氏是出于陈国;陈国之祀不继,就是郑国造成。所以,寡君才派我前来查探陈国被灭亡的实情。敢问大夫您还怀念故国吗?如果您以灭陈为利,我荀瑶又有何言?”
郑、陈之间,确实矛盾冲突重重;子产在世时,还曾率军攻破了陈国都城。但陈国之灭,却是楚人所为,与郑国无关。荀瑶如此玩弄辞令,就是在羞辱陈成子。所以,陈成子听了后,愤怒至极:“经常欺压他人都不得善终,知伯难道能长久吗?”
公元前464年,荀瑶再次率军围攻郑国。
这次晋国军队还未到,郑国卿士驷弘就提出:“知伯刚愎自用,为人又好胜心切,如果我们能早点向他示弱,那他就可能早退军。”于是,郑国军队就先驻守在新郑城外的南里,等待着晋军来进攻。
可荀瑶攻下南里后,却继续前进,攻打郑国远郊城门——桔柣(dié)之门。
两军交战期间,早有防备的郑国军队虽然退却,却也俘获了晋人酅(xī)魁垒。为收买酅魁垒,郑人承诺立他为卿,引诱他投降。但酅魁垒始终一言不发,郑人无可奈何,最终还是将他给杀了!荀瑶为人虽然刚愎自用,可手下却不乏忠臣。
在郑国都城之外,荀瑶望着桔柣之门,也准备攻城了。但这次,荀瑶怎么都不肯争先了。他望着赵鞅之子赵无恤,命令道:“攻进去!”赵无恤心里明白,荀瑶这是要借刀杀人,当然也不愿白白上前送死,答道:“您可是主将啊!”言外之意,荀瑶作为主帅应该身先士卒!
一听这话,荀瑶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人长得丑又懦弱无比,当初赵简子怎么选了你来作继承人!”——我荀瑶长相俊美而英勇过人,赵无恤你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孬种!
赵鞅嫡子原本是伯鲁,后来赵鞅却放弃了伯鲁而立赵无恤为嗣子。荀瑶这么辱骂赵无恤,正是在当面揭他的伤疤。
听了这话,赵无恤强忍巨大耻辱回了一句:“就是因为我能忍受耻辱,或许才无害于赵氏宗族吧!”
这么一来一往,荀瑶不高兴,赵无恤心中也埋下了对知氏的仇恨种子。公元前453年,因为赵无恤不肯向知氏进献土地,荀瑶率韩、魏二家前往围攻赵氏,却不想韩、赵、魏三家私下携手反攻知氏,将知氏彻底灭族!
而早前脱离了知氏的辅氏,则成功地避过了这场灾难。
知伯以己之长肆意凌辱他人而导致知氏灭族的故事家喻户晓,后人往往因此而非难荀瑶之父荀甲,说他选错了接班人:如果荀甲听从荀果之言,选荀宵为接班人,知氏就不会遭遇这场灭族之祸。
如果荀宵真成为接班人,知氏就不会灭族吗?
当年栾氏家族的栾黡,为人也十分凶狠。但纵观栾黡一生,对于公室始终保持着忠心,也不会以阴谋去陷害别人。以栾黡而言,他的凶狠也在表面,与荀宵极为相似。可正是因为栾黡表面的凶狠,让栾氏人心尽失。所以,到了他儿子栾盈之时,其他卿族就联手陷害栾氏,最终让栾氏在晋国被灭族。
栾黡的前车之鉴尚在,荀甲怎么敢立荀宵为接班人?
因此,知氏悲剧不在于选错了接班人,而在于知氏家族根本就没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