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江西女子小提琴在网上发表了文章
自称是为了给孩子户籍
选择假离婚
没想到的是
现在丈夫拒绝再婚
还有另一个新的欢喜。
.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起看吧!
小提琴在网上发帖
遭到“虚假离婚”
不做
根据小提琴的回忆
2014年,她与北京大学博士胡芳某在北京结婚
2016年婴儿出生后,
方某说要给新生儿北京户口
瞒着双方父母提出假离婚
但是半年后孩子安顿下来了
前夫拒绝再婚
小金发现当时最信任的男人已经在外地有了新的欢喜。
而且对方已经怀孕了
两个人已经结婚了
前夫:正常离婚
关于小提琴的说法
前夫说
后来提议分开做一段时间。
方某
离婚前澄清
“适合再婚”
关于假离婚的说法
方某否认
(这是民政局处理的正规离婚)
现在
双方仍在进一步协商中
关于小提琴的处境
不少网友说
离婚要慎重
法律上根本没有“假离婚”的说法
当然。
为了各种目的
也有人在婚姻中作假
为了获得优惠的住房贷款利率。
有人花了80元制作假离婚证书。
为了在拆除时获得更高的补偿,
有人闪电般地和不认识的陌生人结婚
现在,这些“日常”将得到31个国家部门的共同整顿!
最近,包括人民银行、公安部、民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在内的31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加大了对婚姻登记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这意味着,伪造结婚证、离婚证等证件或持伪造文件结婚、离婚,将受到支持国家公职人员、任命金融机构高管、申请贷款、补贴等方面的严重限制。
婚姻登记不诚实面临惩罚
这次公布的备忘录显示,联合惩戒对象为了婚姻登记严重不信任当事人。
当事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列入严重失信名单。
(一)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他人身份证、户口簿、配偶证明及其他证明、证明文件的;
(b)没有配偶,没有直系亲属关系,3无
代以内旁系血亲等虚假声明的;(三)故意隐瞒对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况,严重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
(四)其他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行为的。
值得注意的是,31个部门将互相配合,实施信息共享。民政部基于全国婚姻登记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严重失信名单,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工信部、卫计委等部门将协助分享信息。
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将受到14条惩罚措施,其中主要包括:限制招录为国家公职人员,限制成为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董监高”,申请授信贷款时将被提供审慎性参考。此外,失信当事人在行业评优、申请海关认证和政府采购资质、申请补贴资金支持方面也会受到限制。
此前,多地曾出现“假结婚”、“假离婚”为买房、贷款等的相关事例↓↓
郑州男为买房假离婚 妻子:别联系了,我要带房子嫁别人
因想再买一套房,一男子和妻子“假离婚”,离婚证办好后妻子不见了。妻子给他发短信说“已经离婚了,不再有关系了”,还表示要换掉手机号断绝联系,准备带房子重新嫁人开始新生活…该男子借酒浇愁拦住公交失声痛哭…
夫妻为买房假离婚 妻子拒复婚丈夫被净身出户
为规避房产限购政策,广州一男子与结婚7年的妻子办了“假离婚”,还签下“净身出户”的离婚协议书。后来妻子不愿复婚,男子将其告上法庭。广州海珠区法院判决离婚有效,办了离婚登记就是真离婚。
男子为拿户口与北京女假结婚 结果...
女子王某是北京本地村民,男子张某在京打工。王某的房屋面临拆迁,为获更大拆迁利益,王与张办理结婚登记。然而在拆迁完成后,王并没有给张办理北京户口,还要离婚!张将王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网友对此评论:
芳华汇:假离婚风险很大,中国法律只有真离婚,所以结婚后假离婚的风险大家还是要慎重!
水果之王_1001:结婚就是结婚,离婚就是离婚,我们国家是法律婚姻,只看本本说话。
锦绣三千zZ:离婚结婚不存在“假”,有证在法律上就是真的!
王壮小同学:满满的都是套路!
诚实有罪么:都有点贪心,看的是利益,应该受到惩罚!
近两年,已有多地展开了相关工作
贵州省将建立婚姻登记严重失信人员信用记录制度,并与全国征信系统联网。届时,将婚登失信当事人录入该系统,当事人可能在申请救助、银行贷款、乘坐民航班机和高铁动车组等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上海则是依法依规限制行政许可、限制市场准入、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担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惩戒措施。例如,将信用信息核查纳入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领域,有逃票、从事非法客运等失信信息的个人以及信用状况不佳的单位用户,将不得购买新能源汽车,也无法申领免费牌照。
湖北省要求,当发现婚姻申请人有失信行为时,要立即中止办理相关业务,并整理形成婚姻登记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与相关档案资料一起直接报送至省民政厅,录入省信用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信用惩戒。
内蒙古自治区要求,婚姻登记失信人将录入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并将通过自治区民政厅网站和“信用内蒙古”网向社会公布,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期限届满的,相关信息记录予以删除。
来源:梨视频、央视财经、中国普法、人民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