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看过在礼村马生彩老先生写的《在礼百年》和《千年无极洞》,才知道在在礼村北有个道教场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于是心向往之,总想跑去看个究竟,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年7月20日,受马先生之邀,我们两个和他同村的马五三先生一起开车来到无极洞的所在地——洞沟现场观览。
洞沟在城郊乡在礼村北的凤翼山谷中。它之所以叫"洞沟",就是因无极洞而名。在无极洞前有一个小山包叫"无极山"。据说这里早在唐朝就已辟为神仙洞府。在这一个小小的山沟里竟然有玉皇洞、无极老母洞、齐天大圣洞、杨柳二祖洞、观音老母洞、药师洞、火神洞、瘟神洞等12座洞府。历经唐宋元明清一千余年,直到民国时期依然香火鼎盛。据传,这里和洛河南岸梅鹿山上的老庙顶(俗称"老摸顶")堪称昆仲,故有"南山走,北山转,梅鹿山上打一站,无极庙院老家园"之谣,可见无极庙院比老庙顶的资格还要老一点。
老庙顶
"无极洞"也叫"无底洞"。马先生告诉我们说,在洞沟祖辈流传着一首童谣:"这里有座山,山叫无极山,这里有个洞,洞叫无极洞。无极洞住妖精,妖精最怕孙大圣"。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在这个山沟里有个无底洞一直通到小石界。曾有一位前来还愿的香客牵的一只羊钻进了无底洞,久等不见出来,最后人们在小石界的山坡上发现了这只羊。陕州的香客则说,无底洞一直通到陕州的观音堂,理由也是从观音堂掉入水井中的一只木桶,竟能从永宁的无底洞里流出来。更为离奇的是,这个无底洞竟和《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扯上了关系。说是当年在无底洞里住着一只白毛老鼠,因常听神仙讲道,竟修炼成精,经常危害百姓。当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时,白毛老鼠精异想天开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便把唐僧抓进洞内。孙悟空打不过它,只好请求玉皇大帝调来天兵天将,才将老鼠精收服。至于吴承恩写《西游记》里的无底洞,是否以此为原型就不得而知了。
走进洞沟,绕过政府新建的炸药库,便看到在洞沟的两侧错列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土崖和土柱,最有意思的在路右侧竖着一个像竹笋一样的土柱。马先生风趣地称之为"仙人指"。
仙人指
走了不到一公里路程,远远看见在半山腰上有个红砖蓝瓦的洞门,上书"朝阳洞"三个大字。穿过十余米长的古洞,眼前豁然一亮,在三面土峰林立的怀抱中,是一块自北向南稍有倾斜的小盆地。在盆地两侧错落着十几孔供奉着各种神灵的窑洞。在盆地的顶端便是高高在上的玉帝庙。因为疫情所致,这天前来烧香拜佛的人不算很多。
据说这里最早主要敬奉的是道教,后来也敬佛教。因笔者对道教和浮屠之事知之甚少,不敢造次。倒是对如今尚且存世的几通古碑很感兴趣。只可惜多已残缺不全,有的已断成两截,有的只剩下一块。后来经马先生的多方寻找,一共找到了四块。其中有乾隆年间一块,光绪年间两块,民国时期一块,也算是得来不易,难能可贵。先将其大致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朝阳洞庙火神碑铭
【碑额】皇清
【碑阳】从来人之安乐惟神是依,而神之乐土惟人是凭,朝阳洞庙貌殊多而独少者火神。一生切思火神者,赐福消灾之神也,而人之仰赖者尤重焉。故有主持会功德主共化各方善士,相捐资财筑窑一座,塑妆神像满堂,则后之蒙其维持,不卜可知矣。但创修之功更不可没,故刊石以供后□云。
城内赵吉缚拜撰并书
本村功德主
生员:花义 银二两三钱 马辅 男:圣君、圣宰 银五两三钱
张怀琼 银二两 翟廷俊 银二钱六卜(分)
主持道人:马明珠
木工、塑工 (略)
乾隆七年岁次壬戌荷月吉日 仝立
稷邑高继志刊
【释义】该碑现放在无极老母洞内,已成两截。立碑时间为大清乾隆七年(1742年),距今已有277年的历史。碑文大义是说,人的幸福和安乐要凭神明庇佑,而神的威仪也要靠人来供养。无极洞庙院过去也叫朝阳洞庙院,当时全国各地朝阳洞庙院很多,但在这种庙院里敬火神的很少。火神是赐福消灾之神,以故格外受到人们的敬重。为此,有主持会和功德主共同谋化,捐资集财凿窑一座,塑神画像,满堂生辉。特刻石记下他们的功德,供后人纪念。
这通碑还有一点应引起注意:其功德主是本村花义。这说明在清朝乾隆年间在礼村还有宋朝花御史后裔花姓的存在,而且还是个秀才。
(二)重修朝阳洞碑记
【碑额】皇清
【碑阳】尝闻神佑人而人事神,神佑人,而人之疾苦患难赖神扶之;人事神,而神之庙貌香火待人修之。我在礼西北坡旧址有朝阳洞庙宇一所,创始不知何年,而重修累代不乏。历来众神威灵显圣,凡有祈祷,感应弗爽。所以,每逢会期,谒拜进香,四方云集,甚盛事也。但近时风雨剥落,庙宇多所倾颓。而三清、老母、无极、救苦神庙倾颓尤甚。首事等不忍坐视,遂聚集村众出囊资共襄善举,兼募四方善信,约得钱数百余缗。择吉兴工重修庙宇。期间凿窑、盖牌坊、廊房,刷崖架厦,各费工颇多,举间三载而工略竣。夫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亦弗传。是役也,工费浩繁,颇竭心力然。为妥修神明计,则亦无能辞謝云,是为记。
廪生张敬修叙
生员马腾蛟 儒童马登瀛 马龙彩 锁振铎 郭之藩书
总理:廪膳增广生员,张敬修 施钱拾仟
经理:贫生 王殿臣 施钱伍佰
郷耆: 马成章 施钱乙仟、车工两个
從九(品): 马中兴 施钱乙仟、车工五个
职员: 王殿宰 施钱乙仟、车工伍个
醫学: 刘奇峰 施钱壹仟
监生: 马秉仁 施钱乙仟伍百、车工十个
醫生: 刘三正 施钱壹仟、车工两个
郷耆: 张西乐 施钱五百 马瑞法 施钱五百 锁守德 施钱五百
刘文和 施钱壹仟 李恒昌 施钱五百 马长盛 施钱五百
马明顕 施钱五百 吴文兴 施钱贰仟、车工一个 李芝花 施钱乙仟郷耆: 锁文秀 施钱乙仟 马长顺 施钱乙仟 张文兴 施钱五百
郭振乾 施钱乙仟、车工五个
监生: 锁泮儒 施钱贰仟、车工五个
泥匠、木匠 (略)
光绪二十四年重阳节榖旦
【碑阴】功德不朽
本村布施:陕西补用分县 锁存德施银伍拾肆两整
(共有施银、施钱二百六十余人略)
总共入布施钱三百七十仟五百文,共入布施银六十五两一钱八分。
入杨树钱十仟文、 入李姓赎地钱四仟文、 入文地钱贰仟五百文
修众庙:
丹青、木匠、木料、砖瓦工价共使银五十九两五钱
土工、兽脊、灰料、土坯总工使钱三百五十三仟一百五拾文
集化共钱二十三仟文 石碑使钱八十仟文
沟口杨树有关风水,洞人助工百个令其长恒,若日后树死方可伐用。
【释义】该碑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立,距今已有122年的历史。前几年这通碑还横卧在老母殿外的草丛中,现已不见踪影。从碑文的内容来看,这次重修规模较大。开始说明这里原有朝阳洞庙宇一所,不知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后来历代都有整修。这里的神威灵显盛,凡是前来祈福、求子、消灾、看病的,都很灵验。因此每年一到庙会时,许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祈祷上香,为一盛事。然而,近期神像因风雨剥落,庙宇倾塌。尤其是三清、老母、无极、救苦神庙倾颓为最。村里管事的每每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于是就召集全村群众捐资共同完成这一善举,同时又组织四方香客进行募捐,共捐得白银435两(古代铜钱一千文值白银一两,汉朝称一缗,宋朝称一贯,清朝叫一吊),选择吉日兴工重修庙宇。期间凿窑、盖牌坊、建廊房,刷崖架厦,费工很多,用了三年时间才大功告成。按照韩愈的说法,有些事情虽然是好事,但做的早了也不容易彰显,做的晚了即使盛事也不好相传。这个工程浩大,花费很多,全靠大家齐心协力。最后,因为这是一件弘扬神明的大好事,不能一一答谢,所以才写下了这篇记文。
从该碑的撰文、书写、刻石以及捐资人可以看出,在清朝末年,在礼人还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其中撰文的张敬修也算永宁当时的一代名儒。洛宁民国六年县志上说他常以"读书须贯彻义理,作文期羽翼经传勉学者,受其陶冶者,多所成就…创办团练,请免悬粮,周恤贫困,凡有益桑梓之举,无不勇为。里人咸称道之"这次捐资,他拿了10两白银,按当时的价值,这些银子足可以盖一座房子。同时,在礼的马腾蛟、锁文秀也在上边。其中锁存德为陕西补用分县,共捐银54两,为本次捐银之最。下边还有诸多乡耆、医学、监生、职员等,马中兴是个从九品官员。由此可见,此时为在礼村清朝末年文化最鼎盛时期。研究这通碑文,对了解在礼村在光绪年间的历史文化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创修观音老母碑记
【碑阳】自来神非人无依,人非神无祷,神人相需,至理也。《传》曰:"吾享祀丰洁",神其依我乎?不知神之为神,聪明正直,无论是焉。盖谓人以诚感神,以诚应有诚,即有神。无祷不应矣。观音老母至诚也,大开慈惠,普救天下,医人无等,故邻里乡党,受其灵应,以故焚香礼拜者比比矣。初焉,三五家立社,继焉六七相续,社人盈庭,人繁地狭,难于礼拜,因将社中陆续积金,用塑神像,兼修庙宇于朝阳洞中。兹从功竣之后,丐余为文,推辞不允,遂援笔而叙之,一以表前人之德,一以名当时之功,永垂于不朽欤!
儒童段义卿撰并书
社首:柏原曲门陈氏,郭村张门马氏,马村宋永魁
首事:刘玉秀
曲韵辰 陈天喜 陈天仁 曲振东 张利财 张利见 曲振南 陈天官
程福魁 吴永德 吴永信 曲 礼 张天顺 吴崔氏 王自德 朝正清
位光庆 卫春李 金长命 王自俊 刘金氏 王三明 王根春 张中王
张门张 吴艮成 曲韵安 叶金魁 朝振清 曲 喜 曲盛德 刘盛武
曲元庚 刘世兴 曲元杰 李维奇 赵金娃 曲韵朋 赵林娃 吴文奂
张东香 李清林 张清安 王振安 王宋氏 张 林 卫天申 王 雷
张天来 程保同 吴克昌 谭自彦 攝清云 吴程氏 吴李氏 黄有来
崔曲氏 梅长庚 宋 让 宋韦氏 程韵来:
打窑使钱七串一百四十文
塑神使钱五串文
立碑使钱八串五百八十文
花费使钱一十八串九百五十文
共合钱三十九串六百五十文
在礼村山主舍窑地一段
石匠 张发科 画匠 吉获福
清光绪三十年荷月中浣吉日
【释义】这次创修观音老母殿是继上次重修六年之后,也可以看作是续修工程。上次是以在礼村的各界名流士绅为主重修;这次则以在礼和柏原、郭村、马村的社首(负责管理和修造道教宫殿的人)为主修建。碑文开始依然阐明了人和神互相依赖的辩证关系。接下来说明观音老母是大慈大悲、普救天下,除灾怯病的化身。因其有求必应,灵验无比,所以周围百姓纷纷前来焚香礼拜。起初,在这里管理并负责建造庙院(称"社")的只有三五处,后来发展到六七处。后来社人越来越多,现有庙宇已不能满足需要。社中就逐渐积累资金,在朝阳洞中大修庙宇,妆塑神像。待工程告竣之后,让我写文记载此事,我再三推辞,他们说什么都不行,于是我只能执笔把这件事记叙下来,一方面弘扬前人的美德,一方面表彰今人的功绩,以使其永垂不朽。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原来听说洛宁有姓"位"的,现在已经绝迹。也有人说"位"姓后来改成了"卫"姓,到底以前有没有这个姓?终于在这通碑上找到了明证。在"首事"栏中有一个人叫"位广庆",这说明洛宁至少在清末还有"位"姓存在。这对研究洛宁的姓氏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老母祖师圣社社首碑
【碑首】千年不朽
【碑阳】樊村里 王召里 老母祖师圣社社首碑
【碑文】建修杨柳二祖店(殿),从来朝阳洞社事… 举,人心所易感者乎?如朝阳洞… 进香,唯有二祖不在,心实难忍,… 之保障,于民国二十五年九月… 远进香之所,窑外并无足踏之地… 语不足言明此事,勒石以誌二祖…(碑中残缺部分用"…"代替)
山 主:在礼村
刘清秀 李京元 马德盛 马庚未
刘世俊 王廷臣
功德主:王召村 张树华 大洋 ××
孙 村 周发年 大洋 ××
段广盛 大洋 ××
民国二十五年立
【释义】这是于2014年偶然发现的一块"老母祖师圣社社首碑"。该碑只有半截,故其内容残缺不全。从仅存的半截碑文上可以看到,该碑主要是由樊村里,王召里众香客布施修建,在老母祖师殿旁又增设了杨柳二祖殿。杨柳二祖亦为道教祖师,其姓名不详。该碑修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无独有偶,在老庙顶也有一通"重修二祖殿碑",其立碑年代与此碑大致相同,并且还有二祖殿。可见这两个道教场所确有一定联系。
作者简介:周流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河南省洛宁县赵村镇人。1980年毕业于洛阳师院中文系。历任洛宁县计生委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坡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现为河南省书协会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洛宁史话》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