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金融市场多年,每年看着进来的新人无数,淘汰的也无数,一直想给普通的投资者写点东西,聊聊这些年自己从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中得到的一个感悟。
很多时候,往往入门时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决定了一个投机者最后能走到的高度。
据说现在A股每周开户的人有30万之多,我很好奇能盈利的占了多少,过多几年还能存活下来的又有多少?
自人类有股票市场以来,这个市场的不解之谜就是:为什么做交易95%的人会被市场打败出局?
入行十几年,我见过无数意气风发的投机者,也见过无数种死法。
做趋势的人多数死在震荡里,因为讲趋势就要讲操作级别,小于5分钟的级别容易死在震荡里,当行情波动不大的时候,价格的变化就经常会围绕着操作边界线上下舞动,造成投机者止损不断、操作频繁、亏损累累!!!
而做盘整的人多数又会死在趋势里,因为震荡里进进出出赚的小钱,一次大的反向波动就扫没了。
做短线的人多数死在暴拉前,盈利的时候只有一点点,亏损的积累却不少。如果没有“做短看长”的心理准备,一旦短线走好了,投机者就很容易为了一点点眼前的盈利而放弃让利润奔跑的机会,这就是大多数做短线的人死的道理;
但做长线的人又往往死在周期里,大的周期往往数年之久,投资者在坚持拿了数年后,大概率会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卖出;
没方法的人多数死在乱做里,新手一般完全没有方法论,包括进场和离场都是胡乱操作以及仓位轻重的胡乱操作;
有方法的人又多数死在执行里,不是说有了方法就能盈利,我很早就有了方法,但曾经还是亏多盈少,问题就出在不能严格执行上。不能严格执行是因为不明白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点小利在行情回撤时不按照规则就获利了结,如此就变成了有规则等于无规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原来的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怎么也无法摆脱,再合理的方法也是等于没有方法。简言之,有了方法不执行,跟胡乱操作就没有区别!
靠主观的人多数死在感觉里,靠消息的人多数死在新闻里……
这么多种死法,总会有一种适合你。
其实什么思想,什么理念,什么哲学,说白了都只有两个用处:一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二是评论家用于自我包装的语录。
普通人要想成为真正成功的交易者,先要去关心三件事,并把它们做到极致:买点、卖点、仓位。
以我在金融市场做交易的经验来说,这三个点掌握好了,一个投机者的优势就有雏形了。
事实上,一些知名的大家建立自己的优势也是需要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的。美国的韦尔德发明了一系列技术指标:相对强弱指数(RSI)、抛物线(PAR)、摇摆指数(SI)、转向分析(DM)、动力指标(MOM)、变异率(VOL)等等。他经过多年的反省检讨,认识到每一种指标都有其缺陷与误区,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预测市势的趋向。
后来他领悟到“顺势而为”的重要性,深明“无招胜有招”的真谛,于1987年推出新作《亚当理论》,副题为“最重要的是赚钱”。也就是说,在历经市场风雨大彻大悟之后,他否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故而才有“无招胜有招”的感慨,这也算是“为道日损”到一定境界就无为却无所不为吧。
把简单做到了极致,就成了成功者。
所以在我看来:一个成熟的交易员,最终必需回归到最简单、最原始的几项技术。但刚起步的人不可以追求简单,新手一定得经历一个修炼过程,这是成长的基础。就像学武功,基本功和套路一个也不能少,只有把基本功历练到了一定的厚度,你才有资格期望无招胜有招的高妙境界。
市场能够存在并且总是交投活跃的根本原因正是价格的无法预测性,如果价格可以科学地被预测,根本就无法达成交易。既然行情基本无法预测,投机者就得注重一致性的交易规则,它会让投机者站在这场概率游戏的大数一边。
交易的目的不是预判行情,而是实现价差,价差的来源主要依赖“做错了少亏,做对了多赚”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同时还得注意自控风险。
这就是交易员和分析师的最大差别。
当然,后天的学习和锻炼也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有那么一个群体,也许先天并不吻合以上所说的十六个字,也许无法建立起大师们所说的优势,但他们有定力,能守纪律,在操盘上坚持使用机械化交易,用海龟交易,用程序化交易来实现赢利,当然这样做未必能成为伟大的操盘手,但至少也可以在市场上混上一混,或许会有个小成。
我的理解,投资无秘密,全在执行力。执行力达到了高妙的境界,一个投机者就拥有了自己的优势。
当一个投机者明确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和初步风格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开始探讨交易的细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