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的孩子在一个物资相对贫乏的时代里却有着自己的一片五彩世界。
在历史的印象中,60后小时候有一种狼性,眼睛是蓝的,他们好像终日里处于一种想弄点东西消化消化的状态,而70、80后的孩子已经有了对吃喝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也硬要套上一点动物色彩的话,那么可以说是有一点猴性。
70、80后的孩子的脑子里已经出现了饮料的概念。
可供他们选择的饮料并不多,但是每一样都是那么刻骨铭心,好象具有一种超强的时代精神。
一, 米汤
如果在八几年,我向人介绍米汤是什么东西你肯定会笑我“背时佬”——谁不知道米汤是什么东西!可确实90、00后的孩子喝过米汤的怕寥寥无几。米汤是70、80后的孩子脑子里饮料概念的雏形。米汤就是煮饭煮到半熟时饭锅里的米汁。我的奶奶知道烧饭要多加水,在饭锅响起(沸腾)的时候“逼”一小碗浓浓的米汤,奶白色,着几颗盐,那味道,那营养,令如今的牛奶都望尘莫及。
米汤
二, 麦乳精
我至今不知道麦乳精这种东西和麦子有什么关系,反正样子和板蓝根冲剂差不多,也许研磨得更细,不分袋包装,大大一铁罐头,浅棕色,用热水冲泡有香味,以至长大后读到何其芳写“热郁的麦香”的时候就想起麦乳精。好不好喝记不起来了,反正就是香,别的一概在其次了。也因此后来喝到一种叫“高乐高”的东西,不仅香,而且甜,竟惊为天人。
麦乳精
三, 糖水罐头
最早出现的糖水罐头是糖水蜜橘,密封在一个1升装的广口玻璃瓶里,其实就是白糖水腌橘瓣儿。70、80后的孩子鲜有未问津者。吃完了瓶子洗洗还可以装蟋蟀玩,或者回收换钱。记不清几分一个了。后来又有了糖水荔枝、糖水菠萝、糖水黄桃,品种极丰。再后来不知怎么公认成了看望病人的礼品,爸爸妈妈就不给买了。
糖水桔子
四, 鲜橘汁
80年代读小学时能用水壶罐一壶酸甜可口色泽可人的鲜橘汁去是很小资的。因为大多数同学的水壶里是凉白开。于是倒在壶盖里分给同学喝,自己剩不了多少,作精神享受,提前实现共产主义。商店里的鲜橘汁封装在一个个类似啤酒瓶的玻璃容器里,到底有没有橘子的成分很难说。整瓶买回,用时倒一点在杯中加开水稀释。省着点可以喝半个夏天。现在的饮料味道都太甜。
80年代鲜桔汁的旧瓶子
五, 橘皮茶
英语词汇学中tea是drink的下义词,也就是说茶也算饮料的一类。西方人对tea的认识是狭隘的,似乎只有black tea和green tea才是tea,在中国烘青豆tea也是tea。但烘青豆茶里毕竟还有茶叶的成分。橘皮茶里没有茶叶的成分。取橘皮晒干了泡上水即得。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做,我也喝,味道记不起来了。中医认为橘子这东西,橘核性最温,越往外性越寒。橘皮是最外的,所以最寒。由此推知,橘皮茶有防暑降温之功效。赛空调。
橘皮茶
六, 东莞荔枝汁
这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饮料,80年代末曾风靡一时,不亚于90年代的椰树牌椰汁。它至少教会了我们三点:一,纸可以包住水;二,用吸管;三,喝完不能乱扔。70、80后的孩子不知道荔枝什么味儿的不少;不知道东莞荔枝汁什么味儿的不多。
东莞荔枝汁
七, 酸梅汤
糖精、香精、色素、自来水、冰镇——这些元素构建了80年代一道标志性的贫民化风景线。饮料被灌进一个状似台式饮水机的大容器里。容器有个硕大的有机玻璃罩子,透明。插上电,可以看到一股水柱笔直地喷上去,遇到罩顶,沿罩壁四散而下,像喷泉,格外吸引人。我母亲上班的店里曾有卖,一毛钱一杯,但不卫生。我只喝过一次。好不好喝?好喝。没花钱。
酸梅汤机
八, 鲜橘汽水
70、80后第一次喝汽水都被“辣”得够呛。这才给后来可口可乐的流行做了个铺垫,埋了个伏笔,练了次兵。记忆里的汽水都应该是橘黄色的,叫鲜橘汽水。小时候不知怎么发明了一种吃法叫“汽水过烧饼”,咸甜适口,难忘,至今口角留香。“汽水”这个字眼在80年代无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之一,而今却大有“廉颇老矣”的感怀:汽水老矣,尚有人喝否?偶然竟发现可口可乐和雪碧大商标的下面有“汽水”两个字,虽小,亲切。当日吃雪碧过烧饼,味道不好。
80年代鲜桔汽水的商标
九, 果子露
70、80后的孩子是吃色素长大的。他们的胃里可以开个颜料铺。颜色惹人包装别致的廉价饮料到处风行。果子露尤为一个奇迹。至今还没有一种饮料比得上80年代这种色素糖精水在校园里的流行。黄的、红的、绿的它们被装在管状、葫芦状或竹节状的软塑料包装里,两角钱一支到处可以买到。孩子们用铅笔头在管口戳破一个洞,用手紧握,挤出一条水线,或射进嘴里,或互射。完了张开嘴,校园里挂出一道道绿色的、黄色的舌头。
果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