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小雪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二个节气,这就意味着天更冷了,可当漫天的雪花纷飞时,这诗情画意的冬怎叫人不爱呢?
诗意飘扬,一片飞来一片寒
立冬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新一轮寒潮即将来袭,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降雪,这就迎来了小雪节气。
进入小雪节气以后,北方开始降雪,但是雪量不大,所以才称为小雪。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边说的:“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群芳谱》中也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孩子常常疑惑地问:“雪是怎么来的?”鲁迅先生曾说“雪是雨的精魂”。
雪其实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西汉时的《韩诗外传》里就提到雪的形态:“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是说雪在自然万物中形态是很特别的,它是六角形的冰晶,像花儿一样好看,所以也叫雪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里边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眼前虽是严冬,是冰天雪地,可人的思绪、情感却可以突破时空,仿佛能预见春天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唐代诗人韩愈就有两句诗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那白雪似乎嫌弃春天的脚步太慢了,春色来得太迟了,竟然纷纷扬扬,像飘落的花瓣一样穿过庭院中树木的枝丫,自己装点出一派春色来。
冰与雪,来自冬日的礼物
我们常常说冰天雪地、冰雪消融,北方人吃冰棍,南方人吃雪条,那么冰和雪有什么不同呢?
“冰”的金文像不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冰块呢?左边是“水”,右边有两块冻结的冰块。其实“冰”的古字写作“仌”, 《说文解字》解释说:“仌,冻也。象水凝之形。”段玉裁注解说:“象水初凝之文理也。”意思是说这字形就像水刚刚冻结、凝结成冰时候的纹理。所以有人说这就像是冰花的简易画。
后来为什么写成“冰”呢?因为古时候“仌”这个字形很容易和其他字相混淆,所以人们就借用“冰”来表示“仌”了。冰”的小篆,左边自然是“仌”,右边是“水”, 《说文解字》解释说:“冰,水坚也。从仌从水。”
简单来说,由水冻结而成的固体就叫冰。我们看冰多是透明无色、光滑的,所以常常用来比喻人心地纯净忠贞,清廉正直。
比如王昌龄的两句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诗人表明心志,要是洛阳的亲朋好友询问我的近况,那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而雪呢,它是由天上的水汽和尘埃结合而成的,有花一样的形状,所以有雪花这一说,它又是白色的,所以有个词儿叫雪白。
查收一份清寒,寒冬已在路上
回到小雪这一节气上来。除了天气寒冷,开始下点小雪这个时节特征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物候来观察小雪节气的到来和演进呢?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彩虹是雨后空气中含有无数水滴,折射太阳光形成的,这时候雨季过去,飘下的只有雪花,彩虹自然就不会再出现了。所以唐代徐敞就有这样两句诗:“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这就是小雪的初候。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是说这时候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土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天地闭塞,转入严寒的冬天。河流结冰,庄稼不长,万物失去了生机。
等一片雪,写童话般的冬
小雪过后,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动物要蛰伏起来冬眠,同样人们也要储备一些粮食、蔬菜来过冬了。
华东江浙一带会在小雪时节腌寒菜。清代厉惕斋在其《真州竹枝词引》中曾描述此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除此之外,人们还把糯米炒熟储存起来,以供寒冬时泡开水吃。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期,所以一些农家也开始自己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拿出来享用。
而在北方,小雪时节,一般人家都要吃涮羊肉。也有人小雪日开始酿酒,称之为“小雪酒”。
小雪天一到,就提醒着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节气期间可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气的消耗。天气寒冷时,人体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等,尤其是小孩子,在这个季节里,气候变化明显,一不注意穿衣保暖,就容易引起流感和支气管炎。
在小雪时节可以继续遵循“薄衣法”,也就是慢慢加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厚太臃肿。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能穿多了冒汗,因为汗孔大开,就容易引风邪寒气侵入人体。
除了御寒保暖,增加人体的热量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时节宜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鸡肉等等,也可以多吃些益肾的食物,比如腰果、山药、栗子、白果等等。
小雪天常常是阴冷晦暗的,容易让人闷闷不乐,这时候不妨出门看看雪,听听音乐,不见雪景的话也可以吟诵几首古人赏雪的诗歌,过一个诗情画意的冬天,让心情愉悦起来。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在寒天雪地里洋溢着热烈欢快、温馨炽热的气氛:“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小雪时节邀二三好友相聚畅饮,秉烛夜话,谈天说地,也是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