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书客戊己庚(孔网店铺:方外烟波客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书店日记# 一直以来,乐读书人书话、文人掌故之类的集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读着过瘾、痛快、没压力,既增添“知识主义”的乐趣,又不需要正襟危坐,可以倚着、靠着、躺着读,如能按图索骥淘几本心仪的旧书,就更好了。
看到过一个说法,大意是:你想读的下一本书,都包含在正在读的这本书当中,深以为然。“书话”类作品尤其如此。“五一”期间,闲来无事翻检书橱,与“书人书事”这一主题相关的,不算多也不算少,大略有:(1)陆灏《看图识字》《东写西读》《听水读钞》《不愧三餐》《梵澄先生》(与扬之水合著)(2)沈昌文《书商的旧梦》《最后的晚餐》《阁楼人语》《也无风雨也无晴》《师承集》《师承集续编》(3)扬之水《<读书>十年(一)》《<读书>十年(二)》《<读书>十年(三)》(4)辛德勇《那些书和那些人》《蒐书记》(5)陈子善《签名本丛考》(6)郑振铎《劫中得书记》(7)黄裳《书之归去来》(8)韦力《书楼觅踪》(9)姜德明《书衣百影》《书衣百影续编》《丛刊识小》(10)钟芳玲《书天堂》《书店风景》《书店传奇》(11)王强《书蠹牛津销夏记》(12)董桥《小品卷一》《小品卷二》《董桥七十》《英华沉浮录五》《英华沉浮录六》(13)《查令十字街84号》(14)《企鹅75》,(15)《旧锻坊题题题:姜德明卷》《旧锻坊题题题:钟叔河卷》(16)《民国藏书家手札图鉴》(17)《中国近代期刊装帧艺术概览》(18)《万象》编辑部编《那些人那些事》《书与书话》《钩沉历史》《情色夭夭》《城市记忆》等。光是拉书单,就让人很有快感。
上面这拨人,个人最钟爱陆灏。关于陆公子,网上段子很多,略举三则:一是钱钟书先生曾批评陆说:“具有如此文才,却不自己写作,而为人作嫁,只忙于编辑、索稿校稿,大似美妇人不自己生男育女,而充当接生婆(旧日所谓‘稳婆’)”;二是毛尖写陆灏有一段:“到上海,说晚上和陆灏有约,那说明你既有面子又有格调。陆公子是文化界的林黛玉,人美不说,脾气贵族,叫他吃顿饭,他要问都有谁,听到不顺耳的名字,就说,还有半本《容安馆札记》没看完”;三是陆公子自己在《东写西读》后记里说:“读书是我的一项爱好,对我来说,除了消遣取乐,读书并没有其他功效,既不为考试,不为研究,也不是为了写书评。”妙哉斯人!
奈何陆公子实在太懒,到如今,公开出版的集子也只有上面提到的四本半,兹再补充三则:一为《梵澄先生》中陆灏回忆,当年徐梵澄先生在听过陆的名字后,有一天让扬之水去他家,给扬看一张纸,上面写着:易久、裘龄、石以钺、陆灏、尚武、石恬中、靳道峨、孟嘉理、易桐、王导、董丹、室光动、田新、贺愚。乍看都是些人名,扬之水不解其义。徐先生让她再读。读到第三遍,方才明白,原来是“一九九零十一月六号上午十点钟请到我们家里一同往到东单食广东点心和鱼”,徐先生“老顽童”如是。后来老先生和陆灏交往渐深,曾对扬之水说:“你的那个陆灏呀(应该说你介绍来的陆灏,扬自注),没有前途!”“但希望这位陆灏学有专门,无论如何一定要用心专一门,不然的话,没有什么发展。”听来像是批评,个人倒以为,更多是出于喜爱,和钱先生一样“恨铁不成钢”。二为陆灏在《听水读钞》编后记里自我吐槽:“这些笔记大部分发表在《深圳商报》的“文化广场”副刊,编集时略有改动,文章标题改得比较多。编完再看最后一篇的标题,自己忍不住也笑了。姑且就这样吧。”最后一篇标题是什么呢,原来是:回头再看一眼拉出来的东西。文章内容也很有意思,说的是西方有一套“粪便文库”,书名有《论粪便》《论排泄物》《历史医学上的粪便医用》等,而写《格列佛游记》的斯威夫特还写过一本书,叫《大秘境或对于厕所进行思考的艺术,由天才的斯威夫特博士革新与揭秘,具有历史、政治和道德的观察,它们证明了这门科学的古老,包含着不同民族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习俗》,陆灏自己说,斯威夫特的这本书他没见过,但那两天正在读《屎的历史》。三为扬之水1991年10月22日日记记载,陆灏不能喝酒,当日拗不过,被众人灌了一杯啤酒,就醉得不行。
“书话”读多了,更加羡慕那个时代文化名流间的交游,陆灏、扬之水、沈昌文、钟叔河、董桥等人都是编辑出身,往往围绕着一本杂志、一份报刊,就在编者、作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文人意趣的小圈子”(评《万象》杂志语)。话说回来,那时候编辑们的待遇是真好,动不动就请作者下馆子、外出采风,酒足饭饱之余顺便就把约稿、组稿、编书的活儿给干了(扬之水的日记中往往事无巨细记下每餐的菜谱和花费,动辄就要好几百,参考上世纪90年代的物价和平均工资水平,真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