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312,《清朝史话》连载19,欢迎收看。
乾隆对于自己的文治,远不如对于自己武功的欣赏。他晚年写诗自诩的是“十全大武扬”,用汉、满、蒙、回四体文字刻碑的是《十全记》,后来还干脆称自己是“十全老人”。
乾隆的“十全”,就是说他在位期间一共打了十仗,而且十仗都打胜了。按照他的说法,这十仗是:两次平定准噶尔部,一次征服回部,两次征服大、小金川苗族头人,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服缅甸,一次征讨安南(越南),两次降顺廓尔喀(尼泊尔)。
01、两次“平准”之战
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死,其次子那木扎尔被立为准噶尔部的汗。但不久,那木扎尔的庶兄达尔札却杀汗自立,并想杀掉在雅尔拥有重兵的达瓦齐(大策零之孙)和阿睦尔撒纳(辉特部台吉、策旺阿拉布坦的外孙)。
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因此当然不愿坐而待毙,二人起兵攻下伊犁,杀了达尔札,接着做汗的便是达瓦齐。
达瓦齐身躯肥胖、面大如盘、腰腹十围,喜欢饮酒作乐,能耐不大,但却不受阿睦尔撒纳的摆布支配,双方意见不合。阿睦尔撒纳击之不成,便于乾隆十九年(1754)跑到热河避暑山庄来见皇帝,被乾隆封为亲王。而达瓦齐则继续保持分裂割据的状态。于是,乾隆便决定进击达瓦齐。
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命班第等为统帅,以阿睦尔撒纳等为向导,领兵50000,分两路进发。大军会师于博洛塔拉河,达瓦齐拒战不利,加之分裂割据不得人心,部众纷纷出降,只好逃到伊犁西北180里的格登鄂拉。
清军追至格登山,派阿玉锡等25名准噶尔骑兵夜袭达瓦齐营,达瓦齐营大乱,7000人迎降,达瓦齐领了2000余人逃走,逃到南疆乌什城时只剩下百余骑,被城主灌醉捆了献给清军。跟达瓦齐同时被擒获的,还有以前从青海逃来的叛乱头目罗卜藏丹津。
乾隆皇帝的第一次“平准”之战,就这样胜利结束。阿睦尔撤纳也因随军征伐有功,被晋升为“双亲王”食双亲王俸。
然而,这位双亲王阿睦尔撒纳,却并不满足,他一心想的,是要做厄鲁特四部的汗。因此,战事结束后,乾隆皇帝召他入觐,他故意迁延不来,不但不来,还在9月24日,交回了朝廷给他的大印,又造起反来。他猛攻留守的清军,迫使班第兵败自刎。
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策楞率领的清军,将阿睦尔撒纳击败。被击败的阿睦尔撒纳,窜往哈萨克地区,但不久,又折回围攻伊犁,迫使巴里坤办事大臣兆惠撤回巴里坤。
清朝大军再次打败他,他又再次逃往哈萨克地区。不过,这次清军穷追不舍了,哈萨克汗阿布赍也只好答应擒献他,并没收了他的马匹。他见大势已去,不敢在哈萨克地区停留,便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徒步逃入俄国。
俄国曾一再表示支持他,无奈清朝政府不断抗议,清朝大兵又不断追击,所以,也始终未敢轻动。势单力孤的阿睦尔撒纳,后来竟因天花死于俄国旷野。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清政府的追索下,俄国被迫将他的尸体送还。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对准噶尔部分裂势力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打击了沙俄的侵略野心,巩固了西北的边防,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西北边疆的统一,为背井离乡、远奔伏尔加河流域140来年的土尔扈特部的重返家园创造了条件。乾隆三十六年 (1771),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02、征服回部
平了准部,乾隆皇帝接着平定“回部”的叛乱势力。
回部,指的是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区。这一地区,清初以来,一直受到准部贵族的奴役。康熙三十五年(1696)击败噶尔丹之后,朝廷命回部首领阿布都实特管理南疆,阿布都实特死后,其子玛罕木特继位时,策旺阿拉布坦又袭取了叶尔羌城,囚禁了他,还扣押了他的儿子布那敦、霍集占——大、小“和卓木”(回部首领称号),作为人质。
乾隆二十年(1755)平准首战告捷后,朝廷派兵护送布那敦南归治回,留霍集占管辖伊犁地区的维吾尔人。不料霍集占竟参与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1757),阿睦尔撒纳兵败逃走,霍集占不但不降,反而逃回南疆与布那敦一起发动了叛乱,把清朝派去的副都统、回部招抚使阿敏图杀了。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围攻库车,霍集占乘夜潜出,乾隆皇帝乃命尚书纳木札尔和将军兆惠合剿。
兆惠侦知霍集占在叶尔羌城,便只率精骑先进至城东的叶尔羌河畔扎营。叶尔羌河, 回语叫“喀喇乌苏”,意为“黑水”,所以,兆惠之营被称为“黑水营"。
河西,叶尔羌城,城周十余里,四面12门,隔岸伏有叛军,兆惠兵单力薄,出营初战不利,退回营中,掘壕自守,等待援军。不料纳木札尔等,早已半道阵亡。
兆惠军孤守营中,霍集占等乃筑长堤围困,并掘黑水上游以水灌之。营中军粮告罄,驼马杀光,营内、外树上和栅上,也被击满了铅弹。霍集占就这样围困了兆惠军三个月。直到第二年2月,富德率领的清军逼近时,兆惠军才拼死突围而出,退回阿克苏。
6月,兆惠和富德汇集了三万大军,从阿克苏分两路再进,拿下了叶尔羌城,霍集占逃走。7月,清军追至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泻库河谷,降其12000人,霍集占身边只剩下妻孥旧仆三四百人了。 9月,霍集占和布那敦逃到巴达克山,被山主擒杀。
霍集占等发动的叛乱平息后,乾隆皇帝下令在南疆喀什噶尔驻参赞大臣,在南疆其他大城驻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并将天山南北合称新疆,全区的最高长官是“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03、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皇帝不仅结束了西北边疆的分裂混乱局面,而且,还加强了对四川、西藏的统一和管理。
大渡河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条源出松潘一带,较大;一条源出理番一带,较小。两岸万山丛矗,多产金,故被人们称为大、小金川,隋朝还置过金川县。
大金川的头目莎罗奔,因随清军入藏平叛有功,曾被雍正封为金川安抚使。莎罗奔势力渐强,心随权起,就开始攻打周围的土司,朝廷劝谕,他也不听,乾隆十二年 (1747),他竟敢打伤官军。
乾隆遂派兵镇压,前后打了三个年头,最后避碉深入,用老将岳钟琪(莎罗奔入藏时的顶头上司)率十三骑入营招抚劝谕,莎罗奔才在十四年(1749)算是服了。
但是一波刚平,二波又起:乾隆三十六年(1771),小金川的头目僧格桑,又侵扰邻近土司,并与官军开战。乾隆于是派大兵平定了小金川,但是,僧格桑逃入大金川,大金川的头目莎罗奔却拒不交出,而且二人串通一气,杀了土司官,打败了四川总督阿尔泰率领的军队。
乾隆下令杀了阿尔泰,以尚书桂林作统帅,以大学士温福来督师。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军进攻大金川,抵达木果木。温福虽然看到石碉林立,却不想绕出敌后,也不愿避实击虚,竟也大筑硐堡千余,与叛军对垒,并日与提督董天弼等置酒高会,致使月余无功,连小金川又重新丢了。
大、小金川的叛军,一齐猛攻清营,温福被擒,天弼等战死。清军大乱,溃时自相践踏,争渡铁索桥时,人相拥挤,锁崩桥断,落水溺死者以千计。溃至美诺,后军收容犒劳,才稍安定。
秋天,乾隆以阿桂为定西将军,重点兵马,第二年才扭转战局。
乾隆四十年(1775) 9月9日,清军终于攻破勒乌围,莎罗奔逃到噶尔崖。乾隆四十一年(1776) 1月,清军攻破噶尔崖,莎罗奔再次投降。
平定了大、小金川,乾隆宣布废除土司,改设州、县,在小金川设美诺厅(后赐名懋功),在大金川设阿尔古厅,都直接归四川省管辖。在勒乌围,则置重兵把守。这就不仅巩固了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也促进了苗族与汉、满各族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04、两胜廓尔喀
乾隆中叶,侵入印度的英国殖民者,曾两次派人进入西藏,妄图迫使清朝政府跟它签订不平等的通商条约,不成,就唆使使廓尔喀 (尼泊尔)封建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五十六年(1791)两次入侵西藏。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皇帝派福康安(据说是他的私生子,名义上是他妻兄之子)率满、汉、蒙、藏、索伦等各族大军万余入藏反击,将侵略军逐出,维护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皇帝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进一步地、全面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清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