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部电视剧是你最爱的电视剧#
我,00年出生的姑娘,在这个暑假第三次看完了《亮剑》。
其实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因为在我小时候,那个属于电视机的年代,我曾看过不知多少次,而且不是被迫陪着家长看。那个时候看剧的口味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那些频道说了算,所以对于《亮剑》的印象并不完整,只模模糊糊地觉得,这个剧有点不一样。
2020年,大疫,被迫宅家极端无聊。在一个剧荒的夜晚,突然想到:要不再完整地看一次《亮剑》吧。
不夸张地说,之后的那几天,我都过得很艰难。无他,只是没想到《亮剑》的后劲这么大。每天都迷迷糊糊魂不守舍,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有坐在电脑前看剧的时候,才觉得思想又回到自己身上。你无法想象一个精神智力都正常的人,会在寂静无人的深夜,对着一块发光的屏幕,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如同疯魔。那几天我赔进去的眼泪,升上去的血压,因神情恍惚而挨到的骂,都要算在《亮剑》头上。
大结局之后,再仔细想想自己的感受,我只能说,《亮剑》是一部我无法客观评价的剧。
因为在看剧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角色。不一定是李团长,赵政委,旅长,秀芹,哪怕只是看一个在拼刺刀的小兵,我都不自觉地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武器,恨不能冲到屏幕里,替他把敌人干掉。
主创团队的用心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观众,付出的情感也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一部2005年完成的剧,亮剑的投资只有1000多万,拍摄时长仅一百多天,且多在冬季,与现在这些动辄上亿的“大制作”们相比,实在是有点寒酸了。于是我们看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屋顶上的雪,看到了李幼斌作为龙套出现在和尚牺牲的现场,看到多次出现在不同场合的“王牌龙套”,看到了剧组人员亲自上阵,担任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角色。这些可能被嘲为“穿帮镜头”的场景,被喜爱的网友们称为“彩蛋”,并乐此不疲地寻找。
也曾想过,作为一个主观而感性的人,我是不是带着孩子气的任性与母亲般的偏爱,不自动地忽略了,或者说原谅了《亮剑》的缺点,是不是带着童年滤镜,神化了《亮剑》和其中的一个个人物。
冷静下想想,或许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更坚定地认为,我对《亮剑》的赞美,或许有些夸张,但并不偏执。我从来没有神化里面的人物,反而正是他们身上那些作为“人”的部分吸引了我,感动了我。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亮剑》的拍摄情况也许很艰难,但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主创们的认真。演员们的衣服是旧的,但经常是干净的,能看到反复洗过的痕迹。一场恶战下来,脸上身上的灰尘是真实的,手指甲里面藏污纳垢,嘴唇是干裂的,头发是凌乱的。作为在血与火中摸爬滚打的人,角色脸上的沧桑是掩不住的,没有用化妆品将铁血军人变成一个个奶油小生。《亮剑》里面的穿帮镜头可能是瑕疵,但绝不成为笑话。因为主创团队尊重历史,尊重观众,也同样得到了观众的尊重与真心真意的喜爱。
我自认是一个“2G少女”,不刷微博不追星,对现在的那些小鲜肉总是会脸盲,几年来看过的国产新剧也就是《山海情》和《觉醒年代》,从某些角度来看,实在没有资格去评判一些年轻演员的演技。但我必须要说,《亮剑》里面的一些演员们,我这里就是角色本人。团长李云龙,是我所偏爱的角色。我喜欢他的勇敢而不冒进,喜欢他对朋友的真诚,对战士的关心,也喜欢他在面对感情时全心为对方考虑,为对方负责的犹豫和担当。甚至,我可以原谅他身上的一些缺点,原谅他的粗俗,他的些许市侩,他的不服从纪律,虽然我并不认可更不会喜欢这些特质,但在我这里,真是因为有这些缺点,团长的角色才更有血有肉,才是一个真实可爱的人。我会永远崇敬那些完美到没有任何缺点的角色,但他们只能仰望,他们近乎“神”,而不是可触可感的人。
有点小缺点的人,其实更可爱。
李云龙之外,剧中的其他角色也是个个经典。那个外冷内热的政委,在团长的影响下渐渐“驴化”。他是团长的战友,知己,是与团长完美契合的那块拼图。能文能武的他也许比团长更完美,但甘愿作绿叶,与团长相互扶持,一起走过一段段艰难岁月。还有和尚,实在是我最大的意难平,憨厚到几乎有点傻,从听到团长叫李云龙的那一刻起,和尚就将团长的安危放在自己前面,真真实实地用生命诠释了“警卫员”这个称呼。和尚牺牲的那一集,我是咬着牙狠下心看的,柔肠几乎寸断。我至今不明白,李团长为什么偏偏要让他去送那封信呢?
《亮剑》的经典场面实在太多了,多到我不得不舍弃平安城楼上秀芹赴死时眼中的无悔与无畏,舍弃意大利炮闪着微光的炮筒,舍弃楚云飞与团长的惺惺相惜,舍弃团长和田雨初见时的空气中弥漫的绵绵情意。这部剧,几乎每一场,每一帧,都是经典。
几年前,我是看过《亮剑》原著的,结局太过悲凉而真实,真实到我不忍直视,悲凉到无法原谅。残阳如血,英雄末路,晚风都在低泣。我宁愿相信,《亮剑》的故事没有结局,那个剑客还骑马仗剑,伴着西风前行,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