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好,感谢您的赏光点击,这里是历史记译,一个志在“记古今历史,译中外名篇”的号。点击加【关注】,记译君的文章将第一时间送达哦~
今天,因为记译君想和大家继续聊二战和女性,所以第一时间送达的依然是二战中的女性故事——二战是怎么改变了苏联女狙击手罗扎·莎妮娜的命运。
罗扎·莎妮娜 的照片,图源:百度百科
序言:东线战场上的一声枪响
1944年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随着一声枪响,一个德国士兵应声倒地。但是,当时,与枪响一同倒地的,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因为扣动扳机、射出这发正义子弹的人——罗扎·莎妮娜也双腿一软,瘫坐在了战壕之中。
记译君觉得,随着这一声枪响发射而出的子弹,至少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首先,它结束了德国侵略者的性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其次,它也改变了射出它的人——苏联女狙击手罗扎·莎妮娜的命运,让她开启了一段短暂又传奇的狙击生涯。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莎妮娜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她的命运又是怎么被这发子弹,被二战所影响的呢?且听记译君一一道来。
莎妮娜和她的狙击枪,图源:Za Rodinu
早年生活
1924年4月3日,我们本篇文章的主角莎妮娜,在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以东几百公里的一个公社里出生了。她的父亲耶格尔是一个伐木工人,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母亲安娜是一个挤奶工。
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莎妮娜平静地成长着。上完小学后,喜欢学习、渴望进步的莎妮娜决定继续学业,并为自己选好了一所中学——距她家约13公里的别列兹尼克中学。虽然她不怕每天往返的艰苦,但是她的父母却不想让她继续上学了——他们想让她辍学在家帮工。
就是在这里,莎妮娜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立与勇气。在苦求父母无果后,14岁的莎妮娜毅然决定离家出走。于是,她步行了50个小时,抵达了距她家最近的火车站,然后搭乘火车去往了北方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他年长的哥哥福尔德在那里工作。
在那里,学习刻苦的莎妮娜成功地考取了当地的中学,并取得了入学补助和住宿补助,开始了自己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涯。
读过莎妮娜的日记后,记译君曾忍不住假设,如果没有二战的话,或许莎妮娜会顺利地完成她的学业,然后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最后走完自己平凡但漫长的一生。可是历史没有假设,1941年6月,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进攻苏联。
德国进攻苏联,图源:百度图片
因为战争的爆发,苏联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骤降,莎妮娜失去了可以让她不依靠家人便独立完成学业的补助。最终,为了继续学习,她开始积极寻求兼职,并成功地在当地的一家幼儿园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当时,她还未满18岁啊。
读史读到这里时,记译君再一次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因为战争,一个不满18岁的女孩便要开始边求学边工作。而且,读过她的传记和日记的记译君更知道,这只是战争这只“魔爪”伸向这个年轻少女的第一步。
走向战场
战争爆发前期,德国可谓是侵略如火,而苏联则是节节败退。因此,战争爆发不就,莎妮娜所在的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便开始遭受轰炸。虽然德国的轰炸机不时出没,但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学习氛围依然浓厚。
在中学里,莎妮娜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在幼儿园里,她又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有时候,为了及时发现德国的轰炸机,莎妮娜这位勇敢的少女会自愿爬上幼儿园的屋顶,充当孩子们的“预警雷达”。
这个的生活持续了半年,可是当时间来到1941年12月时,莎妮娜得知了一个惊天噩耗——她这几年一直相依为命的哥哥死在了德军的轰炸中。
二战时的轰炸机,图源:百度图片
记译君推测,当时,这个惊天霹雳一般的噩耗,一定深刻地影响了莎妮娜,在她心中埋下了“投笔从戎”,参军报国兼报仇的种子。不过,因为当时的苏联依然秉承着“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原则,不允许女性参军,所以“报国无门”的莎妮娜,只能让这颗种子,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扎根。
后来,随着战事越来越严峻,士兵的伤亡越来越惨重,苏联方面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允许女子参军入伍了。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莎妮娜便和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女性一起,递交了自己的申请书。最终,在1944年4月,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莎妮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从苏联的女子狙击学院毕业。
在接受训练期间,莎妮娜便以射击精准而闻名。因此,刚结束培训,女子狙击学院便想让她留校任教。可是,当前线发来召令时,莎妮娜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相对安全的工作,而是背起了狙击枪,走上了战火弥漫的战场,成为了苏联第184步兵师狙击女排的一名士官。
莎妮娜在教授一名男兵狙击,图源:Za Rodinu
死亡幽灵
抵达前线不过三天,莎妮娜便狙杀了第一个敌人。在她的日记中,她是这样记录此事的:
某天,我发现一个德国人出现在了战壕外。当时,我目测目标与我的距离不超过400米,这正是一个适合狙击的距离。所以,当那个敌人鬼鬼祟祟地低头前进时,我扣动了扳机,射出了第一发子弹。
枪响之后,虽然敌人倒下了,但我知道,我的子弹并没有射杀他。于是,我继续耐心地等待着。大约1个小时候,之前躺在地上不敢动弹的敌人开始匍匐爬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立刻射出了第二发子弹,而这一次,我没有失手。
可是,枪声过后,莎妮娜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于是,紧接着,善良的她、第一次杀人的她也瘫坐在了壕沟里,并哭泣道:“我杀人了!”不过,当时,她身边的一名战友却高呼:“不,你杀死了一个敌人,一个法西斯分子。”
正如记译君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射出的子弹永远地改变了莎妮娜的命运。之后的短短10个月里,她一共狙杀了54个敌人(一说59人)。随着一发又一发子弹的射出,莎妮娜狙杀的敌人也在逐渐增长,并引起了媒体的注意。那段时间里,“以莎妮娜为榜样”“一发子弹解决一个法西斯”这样的标语铺天盖地而来。
莎妮娜的狙杀名单(部分),图源:维基共享
在这些已经成为珍贵史料的报道中,记译君甚至发现了加拿大关于莎妮娜的报道。1944年9月23日,《渥太华市民报》专门报道了莎妮娜的事迹。从这份报道里,记译君发现了莎妮娜著名的“双杀”事迹。
当时,莎妮娜如往常一样,蜷缩在她选好的狙击位中。在她的视线里,一个德国机枪手出现在了沙袋和圆木制成的防护栏后。当这个敌人睡意朦胧地走向指定位置时,莎妮娜信心十足地射出了必中的子弹。在这个大意的德国士兵倒地后,又有两个敌人出现了,他们似乎是要救助那个被狙杀的战友。电光火石之间,只听得砰砰两声枪响,莎妮娜快速地射出来了两发子弹,又干净利落地击杀了两个敌人。
抑郁少女
在很多外人看来,莎妮娜应该是“春风得意”的,因为她不仅获得了媒体的关注,被同盟国的报纸称为“东普鲁士的死亡幽灵”,更是被授予了光荣勋章——她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狙击手。但是,在翻阅莎妮娜的日记时,记译君看到的,却不是一个以杀戮为乐的幽灵女杀手,而是一个厌恶战争,且深受战胜之害的抑郁少女。
莎妮娜 (左)与她的战友们,图源:维基共享
在1944年10月10日的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因为这该死的战争)我现在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了:我不仅憎恨敌对的德国人,也厌恶身边那些粗鲁的战友。(这该死的战争)破坏了一切,在我身边,没有人会关心我这样一个女孩子。”
之后,在那场当时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战火硝烟中,随着莎妮娜在前线待的时间越长,她日记中的悲观情绪也越来越浓。在1945年1月16日,这个已经被战争折磨成抑郁少女的女孩写下了这么一句绝望的话:“我终于确定,我真的失去了爱的能力。”
读日记读到这里时,记译君的内心特别沉重。虽然莎妮娜的少年时代比较辛苦,但记译君却认为,有书读的日子,她的内心应该是快乐的。如果没有战争的话,正值桃李年华的她,应该已经苦尽甘来,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伴侣。但是,通过日记,记译君却发现,因为战争,她的善良之心,先是被仇恨占据,之后又被战火“笼罩”,失去了感受爱与快乐的能力。“哀莫大于心死”,记译君觉得,当时,莎妮娜的心,恐怕已经快到这个地步了吧。
落幕:日记
1945年1月27日,在战场上,两名士兵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莎妮娜,他们看到,她的胸部已经被鲜血染红——为了掩护一名受伤的士兵,她被一发炮弹的弹片击中了。
莎妮娜牺牲时年仅20岁,图源:维基百科
被发现时,她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最后,已经濒临心死的她,身也死了。死后,她被以最高的荣誉安葬在了战场上。
在战争期间,莎妮娜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所思所感,以及战争中的点点滴滴。牺牲后,这些日记由她的朋友彼得·莫尔查诺夫保管。尘封了20年后,1965年,它们终于得以出版,开始无声地向世人讲述莎妮娜被二战改变的一生。
记译君认为,相比于她狙杀的54个敌人,她的日记更显珍贵,因为这些日记,向世人控诉了战争对人的摧残。
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莎妮娜的故事呢?欢迎欢迎点击加【关注】,留言参与讨论哦!
本文系历史记译原创,主要参考资料为《莎妮娜日记》,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记译君的内容还行,能不能点击加【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