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春秋以来百余年的这几代新罗王,基本上算是中规中矩的君主,没什么乱来的。而这位惠恭王金乾运却是一个昏君。这责任一半不在他本人,因为他登基时候只有8岁,由他母后摄政。
国君年幼,主母摄政,这在男权社会里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国政不稳。金乾运继位不久,灾难频繁,妖异频现,而且妖异的现象也比以前更邪乎,比如某个地方的地面忽然坍塌成为水池,有好几丈宽,水色青黑。还有好几次宫中竟然闯入了老虎。
如果说这些异象仅仅是迷信,那么实实在在的则是接连不断的兵变。就在金乾运登基的第四年(公元768年),就有两个高官大恭与大廉起兵叛乱,把王宫包围了整整33天。幸亏守卫王宫的将士忠诚勇敢,拼命抵抗叛军,才保住了国王和太后的命,直到援军讨平乱党。
公元770年,又有个叫金融的高官叛乱,也被镇压下去。公元775年6月,大臣金隐居叛乱;8月,廉相和正门叛乱。这些叛乱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却使得朝政更加动荡。如果说一次两次的叛乱可以归咎为野心家的阴谋,这种接连不断的叛乱,只能说明新罗朝廷自己出了问题。
偏偏这位八岁继位的惠恭王金乾运,从小肩负国家的重担,却一点没有因此变得坚毅英明。相反,他长大以后,贪杯好色,喜好享乐,经常外出巡游,不理朝政,这使得本已涣散不堪的人心更加糟糕。
公元780年,又一次叛乱由大臣金志贞发起,乱兵冲入了宫廷。这时候,王室贵族金良相、金敬信起兵勤王。两军在宫中展开激战,勤王军得胜,杀死了金志贞。然而,就在这场混乱中,国王金乾运和他的妃子们,也都被乱兵杀死了。金乾运享年23岁,在位16年。
不过,这事还是有点蹊跷,因为金乾运死后,率兵平乱的宗室金良相被立为新的国王,从而成为这次叛乱最终的受益者。这既可以被理解朝廷对功臣的报酬,也可以反过来被理解为叛乱的幕后主谋。总之,真相现已无法得知。不过对朝鲜人民来说,去掉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就算换上一个野心家,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更何况,从今后的表现来说,金良相并不太像是一个热衷于王位的人。
金良相继位,史称宣徳王。他一继位,果然天灾、妖异纷纷平息下去了。他似乎并不愿意当王,曾经想把王位禅让给平乱时候的助手金敬信,却被大臣们劝阻。另一方面,宗主国大唐也逐渐陷入藩镇割据的困局,所以直到公元785年正月,才册封已经登基六年的金良相。
就在得到大唐封号的当月,金良相陷入弥留,留下遗诏说:“我本来就不该当王,因为碰上兵变,被大家极力推戴。登基之后,多次想禅让王位,都被劝阻。现在得了病,死生有命,死了也没啥遗憾的。记得按照佛教的制度把我火化了,骨灰撒到东海去!”随后,金良相就死了。
大雨冲掉的王位宣徳王金良相死后,朝廷准备推举他的族侄金周元为新的国王。金周元住在首都金州(今庆州)北面二十里,得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很,赶紧往京城赶。谁知道恰好天降暴雨,河水暴涨,就这么二十里的距离,竟然生生把金周元给隔断在了京城北面。
城里面的文武百官等了一会儿,看一时半会周元来不了,这登基大典怎么办呢?有人就说了:“咱们选新君,不但要看人谋,也要看天意。今天降暴雨,是不是老天爷不想让金周元当王啊?我看金敬信不错,德高望重,而且是宣德王的好战友,不如立他为君主吧。”大家商量了一阵,同意了。于是就把金敬信立为新王,臣民山呼万岁。等到登基典礼结束后,竟然暴雨也奇迹般地停了。金周元等水退下去,巴巴地赶到京城,却看到王位上已经坐了别人,气得吐血。
金敬信后来被称为“元圣王”。他对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尤其是在公元788年,他规定通过中国的儒家经典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从而改变了过去新罗以弓箭打靶选人的惯例。在金敬信当王的14年里,整体情况比起惠恭王金乾运时代要好多了。
公元798年12月,元圣王金敬信去世。太子金仁谦已经先他而死,所以继位的是金仁谦的儿子、金敬信的孙子金俊邕,号昭圣王。他在登基前就是朝廷高官,还曾去过大唐,见多识广,执政经验丰富。然而这位年富力强的新君,公元799年元月继位,800年6月即病死,在位仅一年半,成为“元年即位,二年薨”的又一位新罗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