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师出有名,这在一方面意味着不能进行不道德的战争,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大部分的古代战争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这样的战争模式也就让中国古代的战争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占地意识不强。我们经常可以在史籍中看到孤军深入地方腹地,功败垂成最终一无所获的战例。
东汉名将寇恂
诚然中国古代的战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的损失,而且按照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言,只要战胜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夺得了天命,那么接下来的工作都好谈。不过以上的好处都是在中央政府还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才成立的,一旦中央政府本身就处在几乎崩溃的情况下,那么这种直捣黄龙的斩首行动就意义不大了。
而光武帝刘秀所处的两汉交接的时段就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当时的军阀来说,谁能占据更多的地盘谁就能够占据优势。这就要求各个势力要守住每一个新攻取的战略据点,这对于留守将领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刘秀麾下的寇恂就是这样的善于守城的将领,其驻守黑内以及平定颍川的功绩让刘秀在发动进攻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对东汉的快速统一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汉光武帝刘秀
劫持使者显魄力十足,结盟光武露战略眼光
寇恂是上谷昌平人,其家族在当地素有声望,因此当地的太守耿况十分看重寇恂,授予了其郡功曹的职位,让其留在自己的身边充当参谋,而寇恂也在这个职位上显露了自己过人的政治才能。
当时更始帝刚刚在长安即位,他下令会保留归附之人的官职也爵位,耿况听说此事之后就表示臣服于更是政权,而刘玄也派使者前来接受耿况的归附。不过使者在到达上谷之后虽然接受了耿况的臣服,但是在收走印绶之后并没有将其还给耿况的意思,这让当地的官员感到十分苦恼。
寇恂抓获更始政权的使者
此时寇恂站了出来,他直接带兵去到了使者歇息的地方,向其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向使者解释道现在更始政权最重要的任务是取信于各方豪杰,如果不把印绶还给耿况,那么就是更始帝失信于人,这对于新兴的政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况且耿况在本地经营多年,深受百姓的爱戴,也只有他能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如果临时换人,可能会出现政局不稳的问题。可是使者在听完这番话之后依然没有交出印绶的意思。寇恂迫于无奈,只得命人将使者扭送至耿况住所,自己夺下了印绶,交给了耿况。使者见事已至此,也就只好认命,正式发布了认命耿况的命令。
东汉名将耿况
在耿况接受了更始帝的任命之后,其依然没有办法决定之后的发展方向,因为更始帝名为天子,但实际只控制了关中地区。在距离上谷更近的地方有王郎和刘秀两股势力,究竟应该为谁效命就成为了耿况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这个时候又是寇恂站了出来,他先是向耿况解释了更始帝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战绩,完全是依靠着刘秀兄弟的努力得来的,而更始帝自己则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所以选择投靠更始帝是不可行的。而在河北地区,邯郸的王郎是假的刘氏宗亲,本质上依然是贼寇,难成大事,适逢现在刘秀正在攻掠河北,现在前去归附正是最好的时机。寇恂的发言在《后汉书·寇恂传》中有如下记载:
"邯郸拔起,难可信向。昔王莽时,所难独有刘伯升耳。今闻大司马刘公,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
耿况在听了寇恂的解释之后也十分赞同他的意见,便立即整合了城中的军马,与另一名也要归附刘秀的太守彭宠一起前往刘秀大营,为之后平定邯郸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在加入刘秀军团之后,寇恂经常和刘秀大将邓禹一起讨论军情,邓禹对寇恂的能力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被他深深折服。
寇恂与邓禹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寇恂做事果敢有魄力,在特殊的情况下不会被一些规则所束缚,这些特点都是作为一名守将所必须拥有的。与此同时寇恂还有着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才能,这也让他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寇恂让刘秀最为信任的大将军邓禹了解到了自己的能力,这才让他为自己赢来了之后的机会。
寇恂坚守军事重地河内,为刘秀进攻争取时间
在加入刘秀军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寇恂一直都在担任参谋的角色,并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直到刘秀攻陷河内之后,寇恂的政治生涯才迎来了转机。我们知道河内自古以来一直是军事重镇,其北通上党,南接洛阳,是战略要地所在。
但是刘秀本人要率领大军继续进攻,他只能留下少量的兵马驻守河内。可是当时更始政权的大司马朱鲔在洛阳拥有大量的兵马,这让河内的防御变得十分困难。刘希一时之间不知道谁能担任这个重任,便向邓禹寻求帮助,邓禹便向他推荐了寇恂,而刘秀也向寇恂下达了死守河内的命令。
更始帝麾下大将朱鲔
在刘秀大军离开之后不久,朱鲔果然率领大军前来进攻河内。在朱鲔大军渡河来到河内外围的时候,他们就展开了对于周边郡县的骚扰。当时寇恂手下的将校希望其等待援军到来之后再与敌军决一死战,而周边的小城可以适当放弃。而寇恂则认为这些小城就是河内的屏障,如果现在放弃对于它们的防御,那么之后的河内城就很难防守了。
前来支援寇恂的大树将军冯异
于是寇恂亲自领兵来到两军阵前,准备与更始军决一死战。当时恰逢冯异领兵来援,寇恂就宣称是刘秀亲自领兵归来,这让更始军队突然之间阵脚大乱,争相逃命。冯异和寇恂领兵追击,一直追杀到洛阳城下,斩杀了万余名更始军将士才渡河返回。此战让寇恂在更始军将士中树立起了威望,自此不敢主动发起攻击,河内危急的防御形势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此事在《后汉书·寇恂传》中有如下记载: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彊。茂兵自投河死者数千,生获万余人。"
而寇恂也把精力放在了内政的发展上面,在他的努力之下,河南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也为刘秀提供了不少的军粮,成为了得力的后方保障,而寇恂也因此获得了光武帝的称赞。
东汉河内附近地图
从寇恂在河内地区的政绩来看,其绝对无愧于文武双全的评价,既可以利用极少的兵力防御住更始大军的进攻,更能将处于战略要冲的河内改造为刘秀军团的后方粮仓,这都是寇恂能力的完美体现。而且寇恂成功防守河内也让刘秀赢得了更多的进军时间,这对于整体战局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平乱颍川官拜太守,实行仁政收获人心
后来随着刘秀军不断收复疆土,许多新的郡县也被纳入汉军的控制版图。而在这些新控制的区域中,有不少当地的武装组织依然会对汉军的统治进行反抗,刘秀此时就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前去镇压并进行治理。
当时颍川境内的严终、赵敦等人聚集了万余名乡勇,在当地发动了农民起义。刘秀便将寇恂派去了颍川,希望他们平定叛乱,并将颍川治理好。在其到达颍川之后,就和破奸将军侯进联合,对叛军发起了攻击,并击杀了叛军领袖,让颍川的政局重新归于安定。
颍川古城
然后寇恂就对颍川进行了治理,其首先对颍川境内的农业生产进行了恢复,让饱受起义军摧残的百姓能够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之后他又在当地肃清吏治,当时在颍川的汉军将士多互相包容,即使有人触犯了法律,也很难受到相应的惩罚。寇恂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便立即抓捕了几名犯罪的士兵,并将他们按照律法判处了相应的刑罚,不少士兵被寇恂直接处死。这让士兵们的行为开始收敛,而颍川地区的政治风气也得到了肃清。
除此之外,寇恂作为一名文武全才,在当地也建立了几所学校来教育当地的民众,他的这些行为无一例外都得到了颍川百姓的好评。因此在其调任汝南太守多年之后,当他和刘秀经过颍川的时候,当地的百姓都纷纷向刘秀请愿,希望能够让他再次治理颍川,他在颍川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此事在《后汉书·寇恂传》中有如下记载:
"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使人,受纳余降。"
寇恂作为东汉建立过程中的大功臣之一,不像其与大将军那样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反而长期作为地方官员来进行内政的建设。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帮助刘秀稳定了这些地区,更收获了当地百姓的支持,这对于一个新兴政权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其能跻身东汉开国功臣的重要原因。
寇恂领命出征
结语
在东汉的建立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其建立的过程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但是这样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却很少被人们提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形势太过复杂,全国各地分散的势力太过繁杂。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谁想要获取最终的胜利就必须要占据尽可能多的领地。这就考验各个势力在夺取胜果之后守成的本事了。而取得最终胜利的刘秀正是靠着寇恂这样的守城大将才保住了前期胜果,稳定了后方,为自己的持续进攻提供了可能。
而寇恂之所以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与其突出的个人能力也是分不开的。他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在能够胜任防御任务的同时,也能完成对其统治地区的妥善治理。这不仅能够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后勤的保障,更能为自己的君主收获民心。在中国历史上,谁获得了更多的人心,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从这个角度上说,寇恂确实堪称东汉建立的大功臣。虽然他没有太多前线杀敌的战绩,但是他的功绩也确实配的上云台二十八将第三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后汉书·寇恂传》
2《资治通鉴》
3《续汉书》
本文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号:明浩说史 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