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好不容易吭哧吭哧爬上古雁门关,然后又连滚带爬地下山。尤其是唐师姐穿的绣花布鞋,在山路上遭了不少罪。中午我们在广武城吃饭打尖儿。吃完饭后继续东行。新旧雁门关之间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不过,因为山路曲折,开车却开了将近一小时。
广武城
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现存的雁门关长城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城,高8至10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一座,有敌楼、烽火台、壕堑,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明代长城之一。远远看去,群山峻岭之间,长城如巨龙横卧山顶,逶迤而去。
长城
还未到关楼,道旁立着一溜高大的汉白玉雕塑,都是杨家将,打头的一位老太模样,应该是佘太君吧。山梁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汉白玉雕塑,一个伟男子手持长矛,脚踏青山。张润厚先生说那是杨六郎石雕,像高19米,合57尺,寓意杨六郎57岁的人生历程。我问,为什么单单把杨六郎放到山顶?张润厚先生回答,评书《杨家将》里说杨六郎是“三关总帅”,这三关(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一直是防范辽人的第一线。雁门关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军事重镇,其实是随着宋代杨家将的故事传播开来的。《宋史•杨业传》记载了杨业在这里大败契丹的史迹:“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山顶的杨六郎石雕
不过,张润厚先生又说,现在这个雁门关几乎是后来在原址上重建的。以前的关城仅存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我看着关前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广告牌“世界遗产地,千古雁门关”,还有一块广告牌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雁门长城”,不禁感慨:代县搞旅游开发也是不容易啊!
世界遗产地,千古雁门关
雁门关前有一条边贸街,有点模仿以前边贸互市的味道。雁门古道是中原和游牧民族之间商贸往来的传统要道,这种商贸既有民间自发的经济往来,也有官方组织的商贸物流。中原政权对于塞外游牧民族的政策,一方面谨慎防御、武力打击,另一方面也安抚和睦、贸易和戎,这是封建帝国处理少数民族边防关系的基本政策——“以德怀远”。《雁门关志》记载,北魏时期,太武帝派人出使西域,打通4条商道,使雁门古道在中国北方和西域各国的商贸中发挥了作用。唐朝时海陆交通发达,唐与外国有7条交通路线,有两条与雁门关有关,其中一条是中原地区经雁门古道,过油坊,到呼和浩特市的商道,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唐代在雁门一线开设过茶马互市。宋代“澶渊之盟”以后,边境榷场主要开在勾注山、白草口、旧广武城等地。
边贸街
走进雁门关,首先看到的是瓮城,在关城北侧,俗称小北门。2010年在明代主体基础上修复如初,门额石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砖墙上镶嵌傅山所题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这应该是对雁门关的军事地位最贴切的评价了。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雁门关包括西城门、瓮城门、天险门、地利门,官署、角楼、敌楼,雁塔、碑林。天险门为关城主城门洞,门洞内的青石板是最正宗的明代原物,石板中间有两道磨得很光滑的深沟。六百多年前,这里要经过多少两国士兵和商旅流民,才会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车辙印迹。
石板上的车辙印迹
天险门上方匾书刻有“天险”二字据说为武则天所题,主体为明代建筑,残缺部分在2010年修复如初,城门上建有关楼名雁楼,在历史上主要供士兵巡查瞭望。地利门上匾刻“地利”二字,上面建有二层歇山建筑的宁边楼,据说原为六郎祠,现在改为雁门关古代军事博物馆。
镇边祠
关城不大,出城有一座镇边祠。据说建于明正德六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最初叫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清咸丰六年改为护国镇边寺,当初占地面积有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这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后来仅重建祠堂一间,规模再也无法比拟当初。
再往南走,有一个雁门关驿站,窑洞院院内有窑洞11孔。据宣传牌介绍,这些古朴的窑洞接待过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有帝王22位、将相22位、公主5位,1948年毛主席在赴西北坡途中登临雁门关时,也曾在此作短暂歇息。
雁门关驿站
我们怀着好奇仔细地查看了一下这里所接待的名人:其一为帝王洞,接待过周穆王,赵襄子,代王,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北齐文宣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后唐太祖,后唐庄宗,后汉太祖宋清,宗明武宗,大顺皇帝,光绪等22位帝王。其二为公主洞,据说接待过王昭君(西汉竟宁公主),东魏兰陵公主,隋义成公主,唐咸安公主和唐太和公主5位公主出塞。其三为将军洞,接待过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郭亮,杜茂,刘琨,张公景,薛万彻,李靖,薛仁贵,李克用,潘美,杨业,张齐贤,徐达等22位大将。我们看完有点哭笑不得,也不知策划者是如何想出这些人来过此窑洞的。如此招魂大法,大约就是现代旅游典型的文化拼凑和攀附吧。
帝王洞
更令我们震撼的是,前面还有一个景点叫“萧峰跳崖处”。历史的话语在真实与虚拟之间交叠叙事,让我瞬间穿越到金庸的《天龙八部》了。在《天龙八部》中,玄慈等人埋伏萧远山夫妇,萧峰为阻挡耶律洪基南侵而自尽,都发生在雁门关前。金庸先生如此设置,是因为雁门关是当时宋辽之间的第一道战线。然而,当一个小说的情节坐实在旅游景点中,普罗大众又当如何认知历史呢?到头来,也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了,难怪叶舒宪先生在考察文章中批评现代旅游数典忘祖。
民俗街
走下山来,有一条民俗街,有一些玉石、古玩、民族工艺品店,却全部关着门。按理说,7月是旅游旺季,然而雁门关游客并不多,走半天都见不着几个人,萧条的街道连着古老的关隘,感觉十分凄清,今昔对比,令人感怀。
据《雁门关志》记载,唐宋以来随着玉器制作和消费的日常化,民间用玉渐盛,专门性宝玉器商号也就随之出现了,古代州著名的商业四大社十二行中就有专营珠宝玉石行。今雁门关边靖楼下镇边寺(李牧祠)旁存有清光绪、宣统年间重修雁门关道路布施碑镌刻有张家口、包头、朔州、代州等地布施的晋商商号上千家,其中32家商号名称与玉相关,如永兴玉、大德玉、大兴玉、世和玉、世兴玉、德昌玉、永盛玉、复成玉等。由此,或许可以窥见这里的玉路商旅曾经在清代是何等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