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产老电影,塑造了多位游击队长的艺术形象。其中《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几乎成了游击队长的符号,他在中国的名气,完全可以媲美前南斯拉夫电影中的瓦尔特。
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中,游击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依托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保存和发展了自己。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牵制、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
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战更是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正规战,为夺取新中国解放贡献了力量。
因为广泛开展游击战,革命队伍里也誕生了无数的大小游击队长。
翻看新中国开国将军的履历,许多人都有过当游击队长或游击队员的经历。
银幕上老电影中的游击队长,个个栩栩如生,特色鲜明。不妨盘点几位与大家分享:
平原游击队长李向阳 1955年1月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是新中国抗日影片的经典之作。演员郭振清在片中饰演的游击队长李向阳,成为刻入人心的银幕形象,几乎就是抗日英雄的代名词。
此片中鬼子队长松井那句“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曾是那个时代人们最熟悉的电影台词。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改编自话剧《游击队长》。讲述了1943年秋,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反“扫荡”斗争的一幕:
影片开始,便是军分区司令给区游击队长李向阳布置任务,命令他带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的一个县城,牵制住驻扎该县城的日军松井部队。
李向阳机智果敢、巧妙于敌军周旋,最终克敌制胜,消灭鬼子队长松井和汉奸帮凶。
电影中,郭振清塑造的游击队长李向阳第一次亮相,便以威武的姿态紧紧吸住了观众的目光:
李向阳接到通知,要火速赶到军区司令部去接受紧急任务:拖住松井,保住公粮,并寻机消灭松井等敌人。
他和战友郭小壮奉命赶往司令部途中,迎面碰上正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日本兵。怎么办?绕道而行,势必无法准时赶往司令部。
只见李向阳眉头一皱,吼了声“冲过去!”
随即,李向阳双手挥枪,脱缰策马疾驰。他与战友郭小壮同时砰、砰开火。在敌人的乱枪还击中,李向阳左右开弓,枪枪毙敌,飞速闯过敌阵,按时赶到司令部报到···。
郭振清饰演的双枪李向阳,浓眉大眼,棱角分明,满脸英武,一身威风。
他在影片中机智勇敢,捣炮楼,炸列车,烧军粮,擒汉奸,令敌人防不胜防。
面对险峻的敌情,李向阳充满革命乐观主义。
他潇洒自如,风趣、幽默,嘴角边挂着永不言败的微笑。他的装扮也潇洒干练,一顶八路军帽,上衣风纪扣总是敞开着,高兴时还随心吹吹口哨。基本满足了观众对一个外表英俊、内心刚毅机智抗敌英雄的内在期望。
演员郭振清1927年出生于天津,从小活泼开朗,喜好舞刀弄棒,还会踩高跷。平时听说哪里有文化活动,总要跑去凑热闹。他对西河大鼓、杂技、驴皮影等都有兴趣。17岁时,在天津市电车公司当了售票员。此间结识了一些乘车的艺人,跟他们学会了单弦、数来宝、相声和评剧等多种表演技巧。郭振清经常自编自演一些讽刺性的顺口溜或评剧小段给工友们听,很受大家欢迎。
天津解放后,郭振清进入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总工会文工团当演员,不久又调到天津艺术剧院当演员。
195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发现了郭振清,邀请他参加拍摄电影《六号门》,扮演工人胡二。郭振清从小就生活在大杂院、破烂场。也曾经做过杂役和搬运工,对码头工人的生活十分熟悉。尽管是首次拍电影,仍然成功地塑造了遭受压迫、逐渐觉悟的搬运工胡二的形象,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
两年后,长影筹备拍摄电影《平原游击队》,导演武兆堤马上想起了气质、形象都不错的郭振清,便推荐郭振清出演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角色。
拍摄《平原游击队》时,郭振清刚好28岁,恰与剧中英雄人物年龄相当,而且他想要扮演英雄人物的愿望很强烈,
拿到剧本,郭振清反复研究角色,把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人物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联想到一起,并对编导们说“我郭振清就是李向阳!”
经历过抗战烽火考验的老八路苏里导演,冲着郭振清这句豪言和自信劲儿,对准郭振清结实的胸膛敲了一拳说“好小子,就是你啦!”
郭振清也不负众望,在影片中把虎胆英雄李向阳的“精气神”把握得十分到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游击队长形象。
历史记载中,李向阳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尽管电影综合了多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游击队长的事迹,但其中16岁就担任八路军太行五分区武工队队长的郭兴,被人们广为认可是李向阳的主要原型。
抗战中,郭兴率领的武工队,曾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授予“郭兴模范武工队”,他本人也曾获得“一级杀敌英雄”称号。
扮演李向阳,一举让郭振清成为耀眼的电影明星。此后他又陆续参演了《花好月圆》 《英雄儿女》《独立大队》《艳阳天》《决裂》等多部影片。1981年,与印质明联合执导剧情电影《大虎》。1989年再次主演剧情电影《荒娃》。1995年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奖”。
五十年代,郭振清曾主持了新中国第一次名人荟萃的春节大联欢,参加的人有:巴金、老舍、郭沫若、周立波、钱学森、华罗庚、梅兰芳、周信芳、新凤霞、王文娟、袁雪芬、侯宝林、郭兰英、张瑞芳、白杨、赵丹等。
2005年8月郭振清在天津病逝,享年78岁。
银幕上的李向阳,成了永恒。
铁道游击队长刘洪 1953,作家刘知侠创作的抗战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大获成功。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将《铁道游击队》搬上银幕。
影片由曾导演过电影《团结起来到明天》、《三毛流浪记》的赵明执导,作家刘知侠亲自担任编剧。
影片设计的剧情是: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我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他们在交通线上打击日寇,牵制敌人兵力。
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组织游击队先在陈庄开设一个炭场作掩护,几次袭击敌军列车,不仅武装自己,还为军区提供了一批武器弹药,铁道游击队神出鬼没,威震敌胆,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军运更加繁忙。队长刘洪带着队伍,经常在铁道上主动出击,搞得日寇焦头烂额。鬼子不得不调集鲁南地区全部兵力,进攻微山湖,企图全歼铁道游击队。
刘洪带领游击队在杀伤大批敌军后,巧妙地化装成日军突出重围。队伍遇上死对头冈村,一场激战,全歼冈村特务队。
1945年,抗战胜利,政委李正伤好回到飞虎队,并带来新任务:要插到临城去阻止蒋匪军往北窜,同时,要迫使日寇小林部队投降。飞虎队打击企图北窜的蒋匪军,救出被俘的芳林嫂,抓住了逃跑的小林和他的残兵败将。铁道游击队开始走向新的战场。
(演员曹会渠扮演的铁道游击队长刘洪)
电影《铁道游击队》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几乎的所有角色和故事,都是有以鲁南铁道游击队真实人物为原型的。
《铁道游击队》小说和影片中的队长刘洪,原型是鲁南铁道游击队的第一任队长洪振海和继任大队长刘金山。
1939年8月,在八路军苏鲁支队策划下,鲁南铁道游击队在枣庄西陈庄正式建立。赋予他们的任务就是袭击鬼子控制的铁路票车、军列、炸铁路、毁桥梁,在铁道线上牵制并打击日寇。在真实的历史中,洪振海1941年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作家刘知侠把铁道大队第二任队长刘金山的事迹也写进小说和电影里。
洪振海和刘金山两个人的姓氏加起来,就变成了“刘洪”。因为刘洪身上的大部分事迹是属于洪振海的,因此电影里大伙都称呼刘洪为“老洪”。
有趣的是,解放后已担任某军分区领导的刘金山,应邀担任了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组的军事顾问,还在实拍中亲自驾驶了火车。
影片和生活中的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少年时期经常帮火车司机干些活,由此学会了开火车。后来迫于生活,他和穷孩子们一起爬火车搞煤炭和粮食,练就了爬车飞车的本领。成为游击队大队长后,他带领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成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革命队伍。
电影《铁道游击队》导演赵明、张铮在筹备拍摄的1956年,专门来北京挑选扮演大队长刘洪的演员。当看到广州战士话剧团的演员曹会渠后,觉得他既有工人气质,又有战士作风,就让他去上海试镜头。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经过化妆、造型、试戏,厂党委一致决定由曹会渠扮演刘洪大队长。《铁道游击队》出厂上映,立即风靡全国,曹会渠也由此成为知名影星。
双枪老太婆 1965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演员胡朋,在老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成功扮演了有传奇色彩的华蓥山游击队长双枪老太婆。片中,她挥枪击毙叛徒甫志高那一幕,威风八面。令观众赞赏不已。
华蓥山游击队,是指1947年至1949年间、由我党川东临时工委所组织一系列革命武装起义的地下武装。因其起义和活动地点靠近华蓥山,因此这些地下武装被统称为华蓥山游击队。
小说和电影中的双枪老太婆,虽然属于塑造的艺术形象,但也有真实原型。
在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丈夫是敌人监狱渣滓洞里装成“疯子”的华子良。后来,他为难友越狱作出了特殊贡献。曾经有个传统快板书《劫刑车》,说的也是双枪老太婆的故事。
《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说:作为双枪老太婆形象的原型有三人,分别是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她们三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参加和指挥了华蓥山地区多次起义和武装斗争。但邓惠中被捕牺牲了,刘、陈二人都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老艺术家胡朋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的双枪老太婆,刚毅、沉稳、泼辣干练,不怒自威。她对待自己战友和部下,一脸慈祥;而见到叛徒甫志高时,则目光锐利逼人,令甫志高不寒而栗。
女游击队长刘四姐 老电影《渡江侦察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家喻户晓。影片中,除了孙道临饰演的执行渡江侦察任务的解放军李连长,还有那位机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刘四姐,被观众牢牢记住了。
影片中的刘四姐,在没有参加革命前是个连鸡都不敢杀的小姑娘。经过艰苦战争岁月锻炼,她成长为一个勇敢机智、枪法熟练的女游击队长。当年还曾掩护过皖南事变中受伤的新四军战士(李连长)。
剧中和她有两世冤仇的汉奸大恶霸侯登科,是敌方保安队长。当他在被我侦察分队俘虏、中途跳水企图逃跑时,被刘四姐甩手开枪击毙。
刘四姐不但枪打的好,还机智勇敢过人。在配合解放军侦察队的行动中,她乔扮卖香烟洋火桂花糖的小贩,混进敌人的江防阵地刺探情报;在另一次行动中,她又扮成一个回娘家的新媳妇,替侦察队作掩护。
刘四姐的个人成长过程,虽然在影片中没有全面表现,但据传在剧本创作时,作者是把她当成皖南人民游击队的代表来写的。
鲜为人知的是,刘四姐也实有其人,是江南革命斗争史上的女英烈之一。她生于1912年,无为县虎背村人。1942年担任乡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新四军北撤后,她隐蔽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47年秋天随游击队参战,主要负责后勤并兼任交通员。同年12月在一次反“清剿”战斗中壮烈牺牲。
影片《渡江侦察记》,借用了刘四姐的姓名和她的部分事迹,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机智灵活、勇敢善战的女游击队长形象。
也因此片,使“刘四姐”成为全国人民所喜爱的革命女英雄之一。
在1954年和1974年黑白和彩色两版《渡江侦察记》中,演员李玲君和张金玲分别出演了刘四姐。
此外,还有在老电影《南征北战》中张瑞芳饰演的赵玉敏,也是很典型的女游击队长形象。
1952年版的《南征北战》,被誉为是经典的战争故事片。当初张瑞芳接到在片中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这一角色时,心里挺没有底儿,她觉得自己与角色的距离太遥远。
此前,她在大城市戏剧舞台上扮演过婵娟、扮演过进步女学生、甚至是酒家女和小难民。但她不知道一个乡村女游击队员是怎样在战争年代生活的。
她从重庆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没来得及坐下喝一口水,便接到通知说要参加《南征北战》的拍摄。当时刚建国,《南征北战》是上影厂的重点影片,张瑞芳倍感有压力。害怕自己演不好这个角色。
她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塑造劳动妇女形象,和过去演的角色完全决裂了。”
于是,张瑞芳收拾好行装,与剧组的几名演员一起来到了山东临沂老区体验生活。她穿上粗布衫,剪了短发,留着凌乱的刘海,在临沂乡村一住就是八个月。这八个月里,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在村里串门子,听乡亲们讲当年战争时期的鲜活故事,甚至和民兵们学会了骑马、打枪,也终于找到了片中游击队长“赵玉敏”的感觉。
观众看到,张瑞芳饰演的女游击队长兼村妇救会主任,风风火火,果断干练,与当年革命老区妇女干部没有区别,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城里人扮演的。
影片中,凤凰山战斗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率部担任包歼援敌的前锋。敌军退守大沙河南岸负隅顽抗,高营长便派兵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垂死挣扎的敌军妄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洪水阻止我军过河。
这时,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冲上大坝,冒着敌军扫射,在千钧一发之际剪断炸药导线,保住了水坝,也保住了下游村庄百姓的生命财产。解放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顽敌,国军张军长及其参谋长等均束手就擒。
影片《南征北战》上映喜获成功,张瑞芳在片中的角色与她后来拍摄的讲述工人故事的《三年》,成为她表演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一次,周恩来总理在见到她时说:“我看了你演的《南征北战》和《三年》,你演了一个农民,又演了一个工人,都有点样子了,应当继续努力。”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