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虎不展 瀚大黎众)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主要描写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的传奇故事,多从“金沙滩”起,至“天门阵”止,现评书名家刘兰芳老师的《杨家将全传》即是此版。
全书共21册,分别是《杨七郎打擂》《金殿保本》《幽州解围》《血战金沙滩》《两狼山》《杨六郎告状》《下边庭》《智断潘杨案》《黑松林雪恨》《兵困黄土坡》《大战韩昌》《大闹汴梁》《真假杨六郎》《兵困遂州》《大刀王兰英》《白马告状》《孟良驯马》《穆柯寨》《三请穆桂英》《挂帅初征》《大破天门阵》;这套书印量较大,除《血战金沙滩》《杨六郎告状》《大战韩昌》三册印数近40万册外,其余各册分别为50、70余万册。这套书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杨七郎为民除害,上台打擂,劈死了三国舅潘豹,情知闯下大祸。他慌忙跳下擂台,跑到天齐庙后松林中,见张英拉马等在那里、便飞身上马,手拿长枪,冲开一条道路,向城里飞奔。
2潘仁美和卫护擂台的黄龙指挥兵马,穿街过巷,四面堵截。杨七郎见势不妙,猛加两鞭,抄小路直奔登瀛楼。
3杨七郎飞马来到登瀛楼前,见大门紧紧关闭,那战马长啸一声,前蹄跃起。就在这时潘仁美的军兵已经把登瀛楼团团围住。
4杨七郎奋力厮杀,怎奈他单枪匹马,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被擒。
5就在这时,登瀛楼靠街的窗门,“咣当”一声被推开了,从上面跳下一个英俊汉子,高声喊道:“七弟休要担惊,六哥特来救你!”
6七郎一看,顿时力量倍增,拨转马头,冲向官军。潘仁美急命弓箭手拉弓搭箭,这时只听那英俊汉子又人声喊道:“休下毒手,杨六郎在此!”弓箭手们闻听,吓得连连后退。
7杨六郎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御妹丈,京中文官武将无人不晓。潘仁美听他呼唤七弟,便知那打擂的定是杨七郎。心想:这两个人武艺高强,难以擒拿,老夫到金殿奏本,告他杨家父子。于是撤兵而去。
8杨七郎见潘仁美的兵将已经撤走,便慌忙上楼换掉血衣,和那位汉子匆匆离开登瀛楼,向天波杨府奔去。
9二人来到杨府后门,七郎忙道:“六哥快进府吧!不枓那汉子变了口音:“呕呀,我不是你六哥,我是任堂惠呀!”七郎仔细端详,才辨认出来。慌忙施礼道:“多谢任大哥救命之恩。“
10任堂惠说:“自家弟兄不必客气,当年六哥救我,大恩未报;今日七弟遭难,理当相助。你快回府,我还要到登瀛楼去取东西,明日再进府拜访。”说罢二人分手。
11为何七郎和潘仁美都错把任堂惠看成杨六郎呢?原来任堂惠和六郎相貌非常相似,恰如一对孪生兄弟,不仔细端详谁也难以辨认。任堂惠回到登瀛楼,手抚六郎送给他的那口青锋宝剑,当年结拜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12任堂惠是云南昭通县城西任家庄人,精通武术,为人正直。父亲生前以贩卖马匹牲畜为业,因在东京汴梁留下了一笔债银尚未收回,任堂惠便辞别母亲和妻子,奔赴汴梁清理债务。
13任堂惠在汴梁讨完债银,闲暇无事,正在闹市观光,抬头一看,见远处有一大汉,牵着一匹乌骓马,迎面走来。
14任堂惠从小爱马,有伯乐相马的眼力。那大汉牵马走到跟前,他不禁连声赞道:“好马,好马!”大汉止住脚步说:“我正用钱,给八百两银子就卖给你。”任堂惠毫不犹豫,当即买下乌骓宝马。
15任堂惠抚摸着这匹宝马,心想:别说是八百银,就是千两也值。来往行人见到这乌骓宝马,纷纷围拢观看,赞口不绝。
16就在这时,突然跑来二十多名家丁,夺过马缰,劈头就打,口中骂道:“大胆贼人,竟敢偷呼延王爷的龙驹!”
17众家丁没容任堂惠分说,便把他捆绑起来,押到呼延王府。原来这宝马是铁鞭王呼延赞的坐骑,被贼人偷走,偏偏又被任堂惠买下,因此家丁把他当偷马贼捉拿了。
18家丁们把任堂惠绑在树上,正用皮鞭抽打,可巧六郎前来呼延府拜访,见此情景便问:“被绑何人?¨家丁说:“偷呼延王爷宝马的贼人。王爷有令,将他处死!”任堂惠见有人问,高呼冤枉,并把买马的经过述说了一遍。
19杨六郎仔细观看,见此人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感到十分惊奇,听其述说了原委,认为他不是偷马之人,当即向铁鞭王求情,救下了任堂惠。
20杨六郎把任堂惠请到杨府,拜见了老令公和佘太君。太君见任堂惠为人正直,又与六郎长得相似,便命二人结为金兰之好。全家无不高兴。
21任堂惠与六郎结拜,深感荣幸。他每天在后花园里跟着杨家弟兄习练武艺,经六郎精心指点,武艺大见长进。
22任堂惠在杨府住了两个多月,辞别六郎回到了老家云南。由于他精明强干,武艺超群,在云南王于下当了一名旗牌官。
23任堂惠对杨府的恩情始终没忘。这次进京,就是前来看望杨府恩人,没想到正逢七郎打插被围。他急中生智,报了六郎姓名,才救七郎脱险。想到这里,心中一阵高兴,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24再说杨七郎进了杨府,把马送进马棚,悄悄来到后花园厢房,给老家人杨洪松了绑,拽掉堵在嘴里的手巾,说道:“老哥,委屈你了。我再接着睡觉。“
25老杨洪见七郎神色不安,观他脸上手上有血迹,忙问:“七少爷,你从哪里来!¨七郎说:“老哥,不瞒你说,我在外面惹祸了,千万可别讲。¨说完倒下便睡。老杨洪不知他惹的什么祸,心里暗暗担忧。
26不多时,六郎从南清宫回到了天波府,他见兄弟们不在后花园,正要出门寻找,大郎领着几个弟弟回来了。六郎忙问:“七弟呢?”大郎说:“还在睡觉。原来七郎登台打擂的时候,大郎和几个弟弟已经离开天齐庙,并不知七郎出门。
27杨六郎深知七弟好动不好静,因此放心不下,遂带兄弟几个来到后花园查看,见七郎还安安稳稳地睡在床上,这才放心。
28七郎打擂时,老令公杨继业正奉命巡街,他听说有个黑臉英雄把潘豹劈了,怕是自口儿子惹祸,连忙:回府问太君:“夫人,孩子们出门了没有?¨佘太君说:“孩子们个个听话,都没敢出门。“
29老令公仍不放心,又把大郎叫来追问此事,大郎跪在地上,说道:“孩儿该死,今日乘六弟去南清宫之机,便领几个弟弟去街上逛了一趟,唯恐七弟惹祸,用酒把他灌醉,如今还睡在后花园厢房。“
30老令公把大郎责备一番,拂袖离位,直奔后花园,见七郎鼾声如雷,方转身离去。其实七郎自知惹了祸,难以入睡,那鼾声是假装的。
31再说潘仁美离开登瀛楼,直奔八宝余殿,见了太宗叩头哭诉道:“启禀万岁,潘豹奉旨立擂,不想天波府杨七郎私闯擂台,违抗圣旨,将我儿活活劈死,望万岁给为臣作主。”太宗大吃一惊:“凶手可曾拿下?”
32潘仁美含泪道:“老臣正率兵捉拿,怎奈当朝郡马杨六郎在登瀛楼接应七郎,二人持枪顽抗,伤我士卒多人,望万岁明断。”太宗听罢大怒,遂传旨宣杨继业进宫、
33老令公正在无佞楼与佘太君叙话,家将进来禀报道:“令公,外面来了传旨官,宣你即刻上殿面君。”老令公听罢,急忙吩咐道:“赶快备马。”
34老令公上了金殿,还没等参拜,宋太宗一拍龙案喝道:“嘟,胆大杨继业,你叮知罪?“令公一惊:“臣罪犯何条?”
35宋太宗大怒道:“你七儿杨延嗣抗旨打擂,劈死三国舅,你岂能不知!¨老令公说:“万岁,决无此事,吾儿一月未出府门。”
36潘仁美面对令公,说道:“令公,休要狡辩,杨七郎擂台行凶,乃在光天化日之下;六郎在登瀛楼接应七郎,众军兵亲眼所见,岂是老夫诬告!”说罢请求太宗宣召证人。
37几个武将应宣上殿,叩拜万岁之后,一一提出证言,与潘仁美讲的分毫不差。
38老令公一时难以答辩,他向太宗叩拜道:“启禀万岁,臣非为儿开脱,实乃不知真假。乞万岁容我回府,待臣问个明白,再伏法认罪。”太宗说:“准你回府,速拿凶手归案!”
39老令公回到杨府,双眉紧皱。佘太君一看知道不好,忙问:“万岁宣你上殿,为了何事?”令公怒气冲冲地把潘仁美告状之事说了一遍。
40佘太君听后,半信半疑地说:“要说七郎惹祸或许可信,可咱那六郎儿聪明过人,处事细心,报名救七郎,明明是灯蛾扑火,他岂能作这等傻事?“
41老令公即划把六郎叫来,问他是否在登瀛楼下报名救七郎。六郎说:“孩儿决无此事!¨令公知道几个孩子有事都不瞒杨洪,于是命六郎去叫杨洪。
42不多时,老杨洪到来,佘太君向他讲了潘仁美告状的事。杨洪一听,觉得再也无法隐瞒,便把七郎怎样捆他,怎样出去,又怎样带血回府的事作了禀报。令公夫妇听罢气愤地说:¨逆子果然闯下大祸,快唤他前来。“
43儿个兄弟陪着七郎来到前厅,老令公见七郎低头不语,厉声暍道:“奴才!是你劈了三国舅?哪个救你回府?”杨七郎见父亲如此气愤,只好把怒劈潘豹和任堂惠报六哥姓名救他脱险的事如实讲了。
44全家人听罢•都吓得瞪口呆。六郎暗暗为任堂惠担心,他急命人带一百两银子去登瀛楼找任堂惠,叫他速离京城。
45老令公又气又恨,亲自把六郎和七郎捆上,父子三人同去金殿请罪。全家挥泪相送。
46老令公来到金殿,双手托帽跪在阶下:“万岁在上,老臣捆绑逆子六郎、七郎前来请罪。¨太宗随即传旨,宣六郎、七郎上殿。
47兄弟二人上殿叩拜,六郎把任堂惠救七弟之事,全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七郎不服,直挺挺跪在殿下沉默不语。
48宋太宗问道:“七郎,朕有旨在先,王公大臣之后不许上台打擂,你可知晓?”七郎说:“启禀万岁,潘豹也是大臣之子,为何许他立擂,不许我打擂?潘豹打死多人无妨,我劈死潘豹一人就得治罪?分明是万岁向着潘家!”
49几句话说得太宗恼羞成怒,立刻传旨要杀七郎。六郎心想:七弟年幼,乃父母掌上明珠,倘若被杀,岂不撕碎父母之心?想到这里,他跪爬半步,说道:“万岁,七郎打擂是我指使,实我之过,臣愿替他伏罪。“
50没等太宗答话,潘仁美插言道:“启禀万岁,六郎身为朝廷郡马,知法犯法,应罪加一等。”皇上一听有理,说道:“你兄弟二人一律同罪,推出斩首!”御林军一拥而上,将六郎、七郎推下金殿。
51令公见此情景,悲愤交加。心想:皇上偏向潘仁美,打死其一子,却要我两个儿子偿命,实实不公。气恼之下,上前启奏道:万岁,请赐为臣一条思孝带,老臣愿随儿同归!“
52太宗闻言大怒:“大胆杨继业,竟敢以死威吓孤王!好,那就赐你一条忠孝带,全你忠节!¨说罢命人把一条带子送到令公面前。
53老令公正气浩然,把忠孝带搭在肩上,向前跨上一步,说道“老巨一生征战疆场,辅保大宋,想不到落此下场。我这里谢主隆恩了!"说罢昂首离殿,走向午门,等待斩首。
54潘仁美见此情景,喜上眉梢,心想:杨家父子一死,除了我心头之患,此事要快,不然夜长梦多。于是急忙转身启奏道:“万岁,臣愿做监斩官。”太宗道:“孤准本。”
55老丞相王延龄见杨家父子三人都被推出午门,心中忿忿不平,高声奏道:“老令公和杨郡马乃当朝名将,在此辽兵犯境之际,草草处死于国于民不利,望万岁三思。”
56太宗闻言不悦,道:“杨家父子,蔑视孤家,抗旨不遵,本当满门抄斩,念其昔日有功,杀他三人,饶他全家,已是宽宏大度了,老爱卿休再多言。”
57王丞相起身道:“启禀万岁,休怪老臣多言,杨家将南征北战,立有十大汗马功劳,威名远震,实乃保国栋梁,今有小过就要斩首,岂不寒了忠臣之心?“宋太宗道:“你休替寡人担忧,朝中忠臣比比皆是,今日定斩不饶!“
58王丞相见皇上一意孤行,顿时气愤填胸,脱冠跪奏道:“为君者,善纳忠言,任人唯贤,方谓有道明君。象你这样良莠不辨、忠奸不分的昏君,保你何用!”太宗闻言恼怒,喝道:“大胆王延龄,竟敢辱骂孤家,推出斩首!”
59王丞相当即被绑,推下金殿。他边走边骂:“昏君呀昏君!你信任奸佞,杀戮忠良,大宋江山就要毁于你手了!”
60宋太宗怒气未消,命太监挂出上方宝剑,喝道:“谁再保本,立斩殿下!”接着便命潘仁美赶赴法场,午时三刻开刀问斩,不得有误。
61午门外的法场上布满御林军。老令公见王丞相也被绑来,不由大吃一惊,忙问:“王大人,你身犯何罪?”王丞相含愤道:“为保忠良,骂了皇上。”令公垂泪说:“是我连累了大人。“
62杨家父子三人和王老丞相,被绑在法场,单等午时三刻,开刀问斩。这时,老杨洪闻讯挤进了法场。令公一见杨洪忙说“你快回去告诉太君,叫她前来祭典祭典。”
63老杨洪上了年纪,耳朵不灵,把“祭典祭典”听成了“急反急反”于是大步流星,气喘吁吁地跑回杨府,二话没说就击鼓撞钟。这钟鼓之声乃是杨府军令,非紧急军情,不可随便击撞。
64钟鼓声震惊了天波府,顿时全府上下,男女老少,家奴院公,五百兵丁,个个顶盔挂甲,覃袍束带,拿枪持刀,直奔点兵场。
65佘太君满身披挂,踏上点将台,问道:“何人击鼓撞钟;”老杨洪上前禀报:“启禀老太君,皇上把令公父子绑在法场,要开刀问斩,令公命我传讯,说让‘急反、急反’。”太君闻言,苍眉倒立,说道:“好,随老身去劫法场!“
66众兵将刚要往外走,佘太君又止住脚步。心想:杨府兵将浩浩荡荡在京城一走,必然引起满城混乱。切不可莽撞行事。于是她又传令道:“女将先在府等候,不得轻举妄动。大郎带领你几个兄弟随为娘去法场!“
67老太君带领几个儿子驰马来到法场附近,见军兵围了个风雨不透。此时,第二声追魂炮响了,二郎、四郎、五郎挥动长枪要往里冲。太君阻止说:“别忙,先进去看个明白,没我的命令不得妄动。”说罢向前走去。
68此时,就听一个军头喊道:“时刻快到了,有没有祭典法场的?¨佘太君闻声高喊:“刀下留人,老身来也!”军头一见是佘太君,慌忙奔向监斩棚禀报潘仁美。
69在法场外边围观的人,听说杨家母子来祭法场,都自动闪开一条道路。军兵们见老太君和几个儿子满身戎装,锐气逼人,没有一个敢去拦挡。
70监斩棚内,潘仁美闻听军头禀报说佘太君到。先是大吃一惊,后又故作镇静地说:“量她母子也不敢抢劫法场。传我命令,可让他们进去祭奠,但不可携带兵器。
71军头立刻传令。佘太君命儿子把兵刃、马匹集中在一起,交给杨洪看管,然后带领儿子们向法场走去。
72佘太君进了法场,见丈夫和六郎、七郎被绑在木桩上,紧闭双目。刽子手怀抱鬼头刀站在身后:老丞相王延龄也垂头不语,闭目等死,不由凄然泪下。
73杨大郎领着众兄弟跪下,声声呼唤亲人。杨七郎一看笑道:好,都来了。跪有何用?还不赶快给我松绑!”兄弟几个没得佘太君命令,都不敢贸然动手。
74老令公睁眼一看,见佘太君和儿子满身戎装,不由大吃一惊,问道:“哎呀夫人,你们这是为何而来?”余太君生怕官兵听见,小声说道:“你不是让杨洪传讯,让我们前来劫法场吗?“
75老令公怒目圆睁,说道:“叫杨洪前来见我!”不多时,杨洪来了。令公问道:“杨洪,你是怎么传的信?”杨洪道:“老主人,你不是让我说‘急反急反’吗?“
76老令公看看白发苍苍的老杨洪,不忍心责怪他,只是叹息了一声:“唉,你把‘祭典’说成‘急反`,错传一句话,又给杨家加了一层罪呀!"杨洪垂头道:“老奴该死!”
77佘太君看了看眼前被绑的老令公和两个儿子,又看看闭目等死的王老丞相,不由心头火起,言道:“既然昏君无情,休怪我们无义,令公啊,咱们就此反了吧!“
78老令公连连摇头说:“咱杨家世代忠良,不看当今天子,也要以国家社稷、黎民百姓为重。如今外患未平,辽兵进犯,我们一反,岂不乱了民心。使不得!”佘太君听罢点了点头。
79潘仁美见杨家母子没敢劫法场,心想:我先杀了你父子三人,再告你们杨家母子。于是高声传令道:“点响三声追魂炮!”佘太君无奈,领着几个儿子含泪退出法场,等候收尸。
80三声追魂炮响过,潘仁美刚要下令开斩,忽听有人喊道:“刀下留人!八王千岁到!”这喊声震惊了整个法场,吓得传令官和刽子手目瞪口呆,不敢动弹。谁都知道,八王有御赐王命金锏,位高爵显,有时皇上也得让他三分。
81原来八王今天因病未上朝,他在南清宫听到第一声追魂炮响,便命太监陈琳出宫打听,陈琳回来禀报说,皇上要杀杨家父子和王老丞相,八王一听顿时心急如火;立刻骑上逍遥马赶来。
82八贤王走进法场,来到杨家父子跟前,问道:“老令公身犯何罪?”老令公含愤倾诉了七郎力劈潘豹和潘仁美金殿告状的经过,并说王老丞相为保杨家蒙受死罪,实在冤枉。
83八贤王又来到王丞相身边,只见他垂头闭目,一言不发。八王连声呼唤道:“王老爱卿,有话请讲。”王丞相睁开双目,面对八王声泪俱下,讲述了宋太宗不纳忠言的经过。
84八王见此情景一阵心酸,转身对太监陈琳说:“你在此替我看守法场,我去金殿保本。”陈琳道:“千岁,监斩官乃是掌朝太师,奴婢看他不住。”八王怒道:又是这个老贼,待孤王与他讲理!”说罢向监斩棚走去。
85监斩棚内,潘仁美正与心腹黄龙策划如何对付八王的事,忽听有人禀报:“八王千岁到!"潘仁美一听,吓得心里咚咚直跳,顿时慌了手脚。
86黄龙眼珠一转,上前附耳语道:“太师休要惊慌,今有圣旨在手,八王何惧!”潘仁美这才将圣旨放入袖中,假作镇静,起身迎接八王。
87八贤王来到监斩棚,潘仁美躬身施礼道:“王家千岁,亲临法场,老臣有失远迎,望乞恕罪。八王逼问道:“杨家父子和王老丞相都绑上法场,身犯何罪?”
88潘仁美道:“杨七郎违抗圣旨,私闯擂台,劈死潘豹,理当处斩。”八王道:“莫非说王老丞相、老令公和我那御妹丈也劈了你家潘豹?难道都要他们给你儿陪葬不成!”
89潘仁美奸笑两声,说道:“王家千岁,此话差矣,处斩杨家父子和王老丞相乃是圣上旨意,并非老臣之过。”说罢把圣旨从袖中取出呈在八王面前。
90八贤王见潘仁美用圣旨压他,厉声道:“皇叔办事不公,本王定要过问,孤王金锏,圣上所赐,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说罢夺过圣旨,掷于地上。
91潘仁美心想:皇上为拒绝给杨家保本,已挂出了上方宝剑,量八王也不好更改。于是捡起圣旨说:“王家千岁,你随便掷弃圣旨,可有欺君之罪。“
92八贤王早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骂道:“你这老贼,无德无能,依靠西宫美色,换得锦袍玉带,蒙骗圣上欺压群臣,陷害忠良,我岂能容你!说罢举金锏向潘仁美打去。
93潘仁美一见王命金锏向他打来,闪身躲过,八贤王紧接又是一金锏,这下正打在潘仁美胯下,打得他跌倒在地,连声哀告饶命。
94八王面对潘仁美喝道:“孤王上殿面君,你若敢动杨家父子和王老丞相,我这王命金铜定要尔性命!”说罢步出法场。法场外围观的百姓见奸臣被打,无不称快。
95佘太君见此情景,感激万分,带领几个儿子迎上前去。八王道:潘老贼断然不会善罢甘休,孤上殿面君,你赶快告知众王爷同往金殿保本。”佘太君点头称是。
96八王进了午门,边走边想:“我闹了法场,打了国丈潘仁美,万岁能准本么?当今之计,只有先如此这股劝说皇叔,然后再保本讨旨。八王主意已定,启步上殿。
97宋太宗一见八王,料定他是为杨家保本而来。可是八王上了金殿,却不提杨家一字,对着太宗躬身言道:“我观皇叔气色不佳,何不到御花园一游,以解心中之闷。”
98太宗疑惑地看了八王一眼,心想:你不保本更好,免我多费唇舌。于是顺水推舟地说道:“皇侄之言正合孤意。“遂命宫娥彩女头前开路,与八王步入御花园。
99八王心中有事,引太宗穿过花径,来到御井旁。他命太监提上一桶清水,舀了一杯,张口要喝,太宗阻拦道:“宫中香茶玉液应有尽有,何必饮此井水?”八王笑道:“小王并非口渴,乃是不忘皇叔教诲。”
100太宗不晓其意,问道:“皇侄何出此言?¨八王道:“这御井是皇叔即位时,众臣开挖的。昔日皇叔曾对群臣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为君不忘众元勋',实乃明君圣主之论也。“
101太宗闻言甚喜,挽八王之手说道:“皇侄,孤领你到“功勋亭’看看。“这一来正中八王下怀,八王笑着点了点头,二人携手同往。
102功勋亭内有座功勋碑正中耸立,上刻“功高齐天“四个大字。八王抚摸碑身道:皇叔,以小王之见,该把这功勋碑搬掉,改成乘凉品茶之地。¨太宗厉声道:“皇侄之言差矣,你可知这功勋碑的来历?“
103原来这功勋亭是宋主赵匡胤所建,上面刻有开国元勋的功劳战绩,以及为国捐躯的众英烈。为激励群臣,每年要朝拜一次。太宗不知八王用意,手指碑文说道:“碑上元勋,名垂千古,功载史册,岂容妄动!“
104八王听罢此言,认为时机已到,便说:“感谢皇叔教诲,不过我有一事不明,斗胆相问:“朝中元老王延齡,金刀令公杨继业,都是名列前茅,功高盖世之人,为何呈叔把他们草草处斩?这与搬掉功勋碑有何不同?“
105宋太宗这才明白八王邀他来御花园的用意,沉吟半响道:“皇侄你要为杨家父子和王丞相保本?“八王说:“正是此意,如今皇叔稳坐金殿,还不是靠忠臣良将保驾?当前辽兵作乱,正是用人之际,望皇叔三思。“
106太宗慢步离开功勋亭,自知对杨家父子和王丞相处置不当,但又不愿立即改口。八王紧跟身后道:“昔日齐王纳邹忌之谏,国富民强:杨广刚愎自用,荒淫无道,身败名裂。惠言逆耳,良药苦口,皇叔熟知礼义,岂能因小失大?“
107太宗听罢,沉默不语,信步向金殿走去,八王见他面无怒色,似有转意,便紧紧跟在后面,决心随其上殿给杨家保本。
108再说潘仁美在法场上挨了八王一金锏,趴在地上,半天才爬起来,咬牙切齿地说:“此仇不报,枉为人也。他命两个儿子搀扶着他,直奔西宫。
109潘仁美见了西宫娘娘潘素蓉,满腹冤屈涌上心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娘娘千岁,给老臣作主。”话音刚落,便昏了过去。
110西宫娘娘见爹爹昏倒在地,面如土色,气息微弱,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命人唤来太医,给他诊脉。
111潘仁美苏醒过来,他见女儿守在身旁,便声泪俱下地把八王大闹法场,无视圣旨,身遭锏打的经过细说了一遍,潘素蓉听罢火冒三丈,自言道:“好个赵德芳,气死哀家了!“
112潘仁美挣扎起身,要上殿面君。潘素蓉道:“爹爹身体欠安,怎好出宫?潘仁美道:“事不宜迟,不然杨家杀不成了。”潘素蓉说道:“也罢,女儿陪你上殿!”
113西宫娘娘乘坐凤辇,潘仁美紧随其后,一群宫娥彩女护卫着,急匆匆奔向八宝金殿。
114宋太宗从御花园回到金殿,刚刚坐定,潘家父女就哭哭啼啼上了金殿。潘素蓉跪下,哭诉道:“求万岁给太师和小妃作主,我潘家冤枉呀!”接着便把八王如何闹法场、打太师之事说了一遍。
115太宗听罢,勃然大怒,说道:“这还了得,孤王给你们做主!”八王也不示弱,手举王命金锏冲潘妃点了几点,心中骂道:“朝中的事,就坏在你这贱妃手里,今天我要教训教训你!”潘素蓉见八王举金锏冲她而来,吓得连连后退。
116宋太宗见此情景,拍案而起,喝道:“嘟,大胆赵德芳,你满口君臣之道,却背着孤王大闹法场,欺我国丈,今又打我爱妃,我岂能容你。来人呐,给我绑!”
117太宗虽然有旨,但武士们都知道八王的金锏打死人不偿命,谁也不敢上前。八王怒容满面地对太宗道:“你偏听西宫,纵容国丈,忠奸不分,为报潘子之仇,竟诛杀朝中元老;为取一人欢心,竟疏群臣之心,我岂能容你!”
118太宗见八王动怒,心里也有些发慌。就在这时 殿头官前来禀报:“启禀万岁,汝南王郑印、铁鞭王呼延赞、东平王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开国王曹斌到!¨太宗听罢不悦,八贤王却暗自高兴。
119五大王爷气呼呼走上金殿,叩见太宗。太宗急忙起身问道:“各位爱卿有何本奏?五大王爷异口同声地说:“特来给杨家父子和王老丞相保本!”宋太宗一时慌乱无主。
120潘仁美见众家王爷都到了,一个个对他怒日而视,八王的金锏和郑王的打王鞭,更叫人毛骨悚然。他心想:杨家父子是杀不成了,大丈夫报仇士年不晚,我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想到这里,转身言道:“启禀万岁,臣有本奏。“
121太宗忙问:“太师有何本奏?潘仁美说:“状告杨家父子,是老臣一时糊涂。几位王爷之言,使我顿开茅塞,杨家劳苦功高,乃保国栋梁,杀了他父子,我子也不能复生,何必两败俱伤?老臣也为杨家求情!“
122太宗正在左右为难,听了潘仁美这番话,忙说:“老太师深明大义,言之有理,依太师之见如何发落?潘仁美道:“以臣之见,可把杨家父子贬出京城。佘太君扰乱法场,念她功高年迈,可以宽恕。”太宗闻言,当即准本。
123潘仁美心想:把杨家父子全部赶出京城,也算去了我眼中钉、肉中刺。于是他向西宫娘娘递了个眼色,父女二人双双溜出了金殿。
124太宗宣旨,赦了杨家父子和王老丞相,老令公到金殿叩头谢恩。太宗言道:“死罪已免活罪难饶,革去令公之职,贬至雄州。“
125八贤王把老令公送到午朝门外,挥泪道:“令公保重,忠良之臣要以国家社稷为重,等过三年五载,本王再保你回京。”老令公泪湿前胸,言道:“国家有用老臣之时,当万死不辞。”
126翌旦,秋风萧瑟,彤云密布,朝中忠臣良将,陪同佘太君,把杨家父子送至十里长亭。令公挥泪告别,带领众儿郎,奔雄州而去。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册《幽州解围》
未完待续 请欣赏下集《幽州解围》